杂志汇当代电视

探寻我国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之道

作者:口赵娅军

口赵娅军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潮。此后,《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节目也相继推出。而2015年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则成为了“新一轮文化类节目的‘新典型力作’(喻国明语)”。它不仅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也收获了颇高的网络关注度。在节目开播24小时内,自媒体上的阅读量就达到1194.6万,讨论量达1.6万条;在播出4场晋级赛之后,微博话题的点击量高达9700万人次。论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它除了采用真人秀、益智答题等节目类型一般采用的传播手段和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风雅”进行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升了该节目的意蕴,扩大了受众层面,取得了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选风雅之人

《唐诗风云会》由3部分人员组成,分别是主考官、每期出场的3位翰林学士以及选手。

《唐诗风云会》不设主持人而设主考官,且这个主考官不仅要读题,还要与翰林学士一起指点评说。因此,主考官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学造诣,还要有活跃现场气氛、调动选手情绪、把握节目节奏的能力,同时要与翰林学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康震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主讲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谈吐幽默、外形俊朗、富有激情,很受观众的喜爱。作为专门研究和教授古典文学尤其是唐宋文学的学者,康震身上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儒雅、智慧等特质,堪称今日的风雅之士,所以《唐诗风云会》选择了康震做主考官。

《唐诗风云会》除了主考官之外,还设有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主要负责对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决定选手的晋级与否,同时还对竞赛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另外,3位翰林学士也会参与讨论和答题,来表达自己对唐诗的理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依工、台湾词作家黄国伦担任固定席位的翰林学士,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词作家闫肃、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等人也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文化名人,热爱唐诗,对唐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乃风雅之客。他们谈古论今、品读唐诗,且吟且唱。

此外就是参赛的选手。《唐诗风云会》的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很大,上至7旬老人,下至5、6岁孩童;职业各异,有教师、学生、警察、退休工人、全职妈妈等;并且在国际专场中还有来自伊朗、埃及、美国等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以诗为马、风云际会”。这些选手虽背景各异,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唐诗的心,比如以唐代士子形象出现的吴空、用吟唱的方式记忆唐诗的小选手李尚荣等。这些人都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守望着唐诗,皆为风雅之人。

二、营风雅之境

相较于现在很多娱乐节目重金打造的舞台,《唐诗风云会》的舞台显得简单而雅致。舞台上答题区与翰林学士点评席简单分割,灯光则以蓝光和自然光为主。除了主持人出场用光烘托气氛外,在“挑灯觅句”环节用暗掉未能背诗成功选手头顶的灯光来表示其淘汰出局,可以说用光极为简单。但是简单雅致的舞台和舞美并不影响比赛环境的风雅,这种至简的风格反而营造出了节目的风雅之境。

此外,舞台背景LED大屏幕除了显示题目以外,经常出现的是满屏的翠竹。整个现场基本上只有蓝色、白色和大屏幕上竹子的绿色,皆为冷色。色彩虽不丰富,但清新自然,身处其中,能涤荡现世的喧嚣,符合唐诗的古典气质。从竹子意象上说,竹子是中国文人钟爱的植物,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自比,形容气节之高,苏轼更是言简意赅地吟唱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所以背景中竹子的设置也是很好地营造了环境的风雅。

除此之外,节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物件—通关文牒。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的“护照”,是古代商旅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在《唐诗风云会》的平行赛中,每期的获胜者都会获得翰林学士共同钤印的通关文牒,进而获得进入下一阶段比赛的资格。共同钤印和颁发通关文牒的环节都具有一定的“仪式感”,也很好地强化出节目的古典风雅氛围。

三、设风雅之局

《唐诗风云会》的核心内容为唐诗,这也是这档节目在众多原创文化类节目中的独特选择。之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是以汉字为主;《中国成语大会》是以成语为主;《中华好故事》是以历史文学典故为主;《最爱是中华》则侧重历史。而《唐诗风云会》将选题范围划定为唐诗。做这样的选题,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唐诗风云会》依托的平台是陕西卫视,唐代的都城长安即为今天的西安市,唐诗对于西安和陕西来说都具有着名片的意义,陕西卫视此举也是旨在提升陕西文化的全国影响力。其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高峰,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唐诗现存近5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后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唐诗风云会》的播出不仅对于陕西的文化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华文化向周边以及与汉文化有渊源的其他文化区域传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时至今日,唐诗的实用价值虽然没有千余年前那么高了,但是它的风雅依然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很多诗句已经融入了现代的词汇,比如“青梅竹马”就来源于唐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推敲”就来源于贾岛与韩愈论诗的典故等。所以说,唐诗风雅之意蕴已然流动在每一个华人的心里。

虽然《唐诗风云会》也采用了答题的形式,但是在环节的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唐诗风云会》在场次最多的晋级赛中设置了3个环节,体现出了该栏目的最大特点。这3个考核环节分别是:“众里寻她”、“唐诗流韵”、“挑灯觅 句”。其中“众里寻她”、“挑灯觅句”考察的重点是选手对于唐诗的熟悉程度和背诵的数量。而“唐诗流韵”环节则有两项内容的比赛,第一项是推敲成趣,即将唐诗名句中的某一字抽掉,需选手另选一字替换原来的字。比如有考题为“仍( )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选手将原诗中的“怜”换成了“怨”、“觅”、“念”、“记”、“惜”、“恋”6个不同的字,或保留原意,或另辟蹊径创作新的意象,加之翰林学士和主考官康震又分别给出了“携”、“萦”、“逐”和“随”等不同的字,再加上解读分析,冷冰冰的诗句立刻就变得有了温度,让今人不禁感受到了千年前文字的热情,而在这个推敲练字的过程中,唐诗的意蕴之美也再次得到了阐释。第二项是触景生句,比如曾有一期题目是“你在街上突然邂逅初恋情人,你会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可见,通过这两项考核内容,唐诗作为一种知识不再与我们隔着距离,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表情达意的作用。也正是由此,传统文化实现了它的现代意义,精英文化发挥出了当代的价值。

四、寄风雅之望

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泛滥成灾,其中又以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主,制作方在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后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以明星的吸引力以及巨额的资金投入,使得这类节目热闹非凡。相较之下,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节目就要冷清很多。《唐诗风云会》的出现,是2015年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为何一档没有大投入、没有网络APP同步推广、没有明星 大腕的文化节目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原因就在于该栏目体现了社会中存在的风雅之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就是要求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正如《唐诗风云会》的制片人郑毅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都说人文关怀,但对于一家电视媒体来说,没有人气就没有人文,没有关注就没有关怀。我希望未来的陕西卫视呈现出来的人文味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孤傲和一览无余的宣教,而是一种热热闹闹的温暖、踏踏实实的亲切。”《唐诗风云会》体现出的正是电视人的风雅之望。

正因为《唐诗风云会》守风雅之望,设风雅之局,谈风雅之事,请风雅之人,该节目才能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广泛好评,这也正是它给予电视媒体,尤其是传统文化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传播传统文化的启示。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责编:胡斌毅)

 

探寻我国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之道

电视剧《琅琊榜》中背景音乐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明星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艺术分析

美版《甄嬛传》“入乡随俗”式叙事之管窥

电视剧《乱世书香》近日登陆湖北、山西卫视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运营策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