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电视节目的研究多集中于娱乐栏目,并借用叙事学等理论展开多角度研究,但却缺乏对科普节目的关注,更少有学者采用叙事学的方法来研究科教类节目。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地理·中国》中6集系列节目《山水长安》的叙事策略,旨在通过分析,为该节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以科考为主线,科普地理知识
《地理·中国》栏目以介绍地理学知识为宗旨和栏目内容。系列节目《山水长安》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地理风貌特点为主线,介绍了西安周围的地理环境特点。
《山水长安》第一集“山水相依”介绍了长安的总体地理特征和水文系统。节目设计的层次由小及大,总共考察了三个地理议题:八水绕长安的水网体系、秦岭水系以及秦岭北麓降水丰沛的原因。
第二集“秦岭探秘”中,考察了秦岭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在著名的熊猫专家雍严格的带领下,节目以科学考察的形式对秦岭的野生大熊猫和金丝猴进行了拍摄。节目介绍了秦岭地区的珍贵物种大熊猫和金丝猴的生活状况。通过专家对大熊猫的讲述,向观众介绍了生活在秦岭地区的国宝大熊猫的生活特性。
在第三集“翠华幽谷”中,考察了位于秦岭距离西安20多公里的秦岭北麓的翠华山。该期节目以地质学家吴成基教授的考察为主线,包括人形巨石、巨大地缝、翠华山的高山湖泊等。
在第四集“蓝田传奇”中,节目以宋保平教授的考察为基本主线,考察了蓝田王顺山的玉石。节目向观众介绍了蓝田玉的形成条件:当富含碳酸钙镁的大理岩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遇到高温高压,玉就会形成。由于采用对蓝田玉的科考方式,节目遵循着这样一个顺序:从花岗岩到大理岩,再到汉白玉,这样层层递进,逐渐靠近蓝田玉。
第五和第六集节目围绕太白山进行考察。在第五集“太白摩天”中,节目组跟随地理环境专家岳大鹏教授考察了太白山的石海、巨型石堆和石阵奇观。第六集“冰湖神话”以岳大鹏教授的科考为主要线索,考察了太白山水系。从太白山最高的“大爷海”湖泊向山下进行考察,追寻太白山的水系,到位于半山腰的植被地带,再考察汇集到山谷的溪流。
二、以长安的山水为主线,应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山水长安》系列节目都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结构。在宏观层次上看,6集电视节目具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西安在中国历史中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原因。系列节目分别从水文、动植物、地质奇观等方面进行论证。节目以长安的地理奇观为主线,采用故事化的结构,设问的形式安排地质故事。整体系列节目围绕着这个问题从地理的视角展开,分别论述了水流资源、动植物资源、珍贵的地质地貌、蓝田玉石、太白石海以及高山湖泊等地理奇观。在最后一集“冰湖神话”的结尾,节目的主题又回到了关中地区的水资源话题上来,与系列节目的开始形成了相互照应的关系。在各集节目的片头,刻意强调西安在中国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探讨西安的地理环境埋下伏笔。
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不但表现在整体系列节目中,也体现在各集节目中。
在第一集“长安山水”中,节目采用故事化的结构,提出:为何西安能够成为13朝古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节目围绕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而展开。通过专家介绍,节目陈述:水资源的状况是决定一个地区文明和发达的重要前提。根据这一线索,节目向观众讲述了西安发达的水系:“八水绕长安”。通过因果追溯,节目追问了这些水的来源:位于西安南方的秦岭山脉是一个降水丰沛的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有北方最大的瀑布群落。当秋季副热带高压南撤时,遇到秦岭北坡的阻挡,气流遇阻上升,会在该地区形成较强的降雨过程。
在继承第一集研究秦岭地区的水系的基础之上,节目又考察了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第二集“秦岭探秘”考察了秦岭地区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并通过巧妙的设问,把两个主题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整体。跟随熊猫专家雍严格考察了秦岭地区的大熊猫和金丝猴之后,总结出珍稀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通过主持人的设问,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于西安地区的植物资源的考察。在考察了秦岭地区的物种之后,节目进而解释了为何秦岭地区的物种比较丰富的原因。节目通过植物多样性研究室主任黎斌的讲述,向观 众解释了在西安地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秦岭是东西和南北的分界点,是不同地方物种的交汇之地。
在第三集“翠华幽谷”中,节目以找寻秦岭北麓翠华山的人形巨石成因的考察为线索。在节目开始,就引入了太乙真人在翠华山修炼的传说,赋予科学考察故事化的情节,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本集按照吴成基教 授的考察为主要线索展开,分别考察了巨石、翠华地缝、湖泊等。
第四集“蓝田传奇”首先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的陈述,提出了蓝田地区是否出产玉石这个问题,从而奠定了本集节目的主线。节目以宋保平教授的考察为主要线索,从构成玉石的地质条件展开逐步进行。从花岗岩到汉白玉,直到最后真正找到蓝田玉石。同时,为了增强故事性,节目在开始讲述蓝田玉石时,就引出了秦始皇用蓝田玉制传国玉玺的传说。
第五集“太白摩天”以对太白山的考察为主要线索,考察了石河、石阵和巨大的石堆,旨在解答这些地质奇观的主要成因。在讲述太白山顶端的石阵时,节目引入了韩信和诸葛亮在此秘密练兵的故事传说。随着考察的进行,在节目的最后才揭开这些石河、石阵和石堆的成因。在第五集的最后,为了增强节目的故事性,以科考队饮用水耗尽为悬念,进而围绕太白山的水流系统进行展开。第五集和第六集相对关系比较密切,都是围绕着太白山的考察进行展开。第六集考察了高山湖泊的太白山水系,从位于最高位的湖泊开始,逐渐向下考察并讲述了太白山湖泊的传说。
三、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出发点,突出地理奇观
《山水长安》系列节目作为《地理·中国》栏目的一部分,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了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栏目内容属自然科学范畴,节目通过对地质、地理、地貌形成及演 变等自然现象的揭示,普及了科学知识,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了科学知识,传播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山水长安》重点考察了西安的地理环境,把镜头聚焦到秦岭的山和水中。第一集节目从西安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出发点展开,从地理特征的角度回答了为何西安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解释了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的西安是如何体现了适合人类的居住,人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在节目的片头,对于关中地区山水的评价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出发,作家陈忠实和贾平凹分别对西安给予了评价。陈忠实说:“秦岭是中国的父亲山,是中国的脊梁。”贾平凹说:“上天把最美好的地方给了西安。”旁白解释:“巍巍秦岭,这里高山仰至;华夏故都,山水之城;这个地方从古至今,文明闪耀;这片沃土,得天独厚,山环水抱。”司马迁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府之国”。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地理·中国》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线索,普及地理知识,展示地质奇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深受观众喜爱,虽然节目制作精良,设计巧妙,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的内容关系脱节,存在两层皮的现象;节目中个别地方存在解说词不当的问题。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N005);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JK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