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疆人文地理

情系大海道

作者:未知
这是雪水、洪水冲击的杰作,是狂风的雕刻技艺的体现,沟槽无一相同,由不同的裂隙和重力共同完成。近30米高的雅丹绝壁铺天盖地而来,历史的沧桑久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直逼眼前,决然不是书本画册所能尽现,它是历史留给雅丹的年轮,它是岁月书写的风殇!

撰文/高黎

胡杨,大漠,驼队,草原……看了很多摄影图片书籍,被书中画上的雅丹魔鬼城所震撼。近一年,常听人说起哈密境内有一处中国最大雅丹地貌,名曰“大海道”。听说是废弃的丝绸之路,便有了些许猜想,戈壁、红柳、沙丘、不朽胡杨外加神奇的雅丹地貌大概就是它的样貌了吧。想起那年烙画之憾,多次向往而未能成行,皆因其貌尚未揭开,其路无人知晓,贸然进入荒漠深处断断不可为而作罢。

随着春的脚步渐近,终于听到个梦寐以求的消息:绿野开通了去大海道的旅游路线。更令人兴奋的是,野导三郎亲自去讲解。野导三郎是哈密屈指可数的活地图、活史书。机会难得,跟着他去旅游,那就不只看景了!

大海道,等我!

早晨,9辆大巴浩浩荡荡驶出哈密,驶上罗中、驶入戈壁,在野导三郎对哈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介绍中,竟然不知不觉中进入景区。“东大门”过了,“大前门”过了,“布达拉宫”过了,“航母舰”过了。每一处都引起车内惊呼连连。到了,终于到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大海道雅丹是哈密雅丹的壮年期,9辆大巴排成一排整齐地停放着,仿佛在向两侧的雅丹问好回礼。几辆越野车为我们带路,在沙丘戈壁上驰骋,卷起一路烟尘,引来一路惊羡。300多人撒向大海道,欢呼声、惊叹声、组织活动声,声声欢悦,打破了大海道的宁静。孩子们撒开了跑,女人们拿出五颜六色的丝巾忙着为自己添彩;手机、平板、长枪短炮,更有电视台的摄像机穿梭于人群中,忙着记录这美好的时刻。单照的、合影的、参加游戏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成了朋友。吃饭时间,席地而坐的、铺毯而坐的、自带桌椅的,恍如太阳底下突然冒出的花朵,一丛丛开在戈壁荒野上。更有一队人马等不及晚上的篝火晚会,已经又唱又跳了。饭后我们一行人跟着野导老师要跟雅丹来个亲密接触。

雅丹维吾尔语意为“有陡壁的小山包”或称“风蚀脊”。因其形态像城堡,晚上常因风吹过发出怪异啸叫而被称为“魔鬼城”。它是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湖底,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吹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宽沟浅槽而成。雅丹地貌分为雏期、成年期、壮年期和消亡期四种形态,我们眼前的属壮年期,连绵数公里,是规模最为庞大的雅丹群。

说话间已来到雅丹脚下,抬眼望去,被它的雄壮高大的峭壁震撼。远看“龙脊”沟槽清晰可辨,所有“龙脊”仿佛用尺子量过般的整齐,这是雪水、洪水冲击的杰作,是狂风的雕刻技艺的体现。沟槽无一相同,由不同的裂隙和重力共同完成。及到近前才惊叹,近30米高的雅丹绝壁铺天盖地而来,历史的沧桑久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直逼眼前,决然不是书本画册所能尽现,它是历史留给雅丹的年轮,它是岁月书写的风殇!仰望苍穹,灰黄色的绝壁化作两个字映在眼中———震撼!

如此雄浑的雅丹该是多么的阳刚伟岸啊,雅丹的顶上竟雕刻有如此精美造型,好像到了江南园林,到处都是雕梁画栋,岂不如金庸笔下的武林人般侠骨柔情。正叹间,突然眼睛一瞥,俨然一佛龛藏于其中。其龛顶微拱,立柱撑两边,最精妙的是中间有一山石状如观音低眉肃立,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遥想当年汉晋时,往来之人会不会途中一拜,聊以慰藉漫漫征途之苦。绕道雅丹后面,坡缓土松,间有石块散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信手拈起几块小的,色如土黄,硬如磐石,重如铁杵,脆如水冰,薄者摔可碎之,异者掰可断之。

走走停停,边观景边听野导讲故事。大海道之丝绸古道源于张骞,盛于汉时,弃于唐朝。为商人、军队、逃犯和盗匪所用最多,东起敦煌,西连楼兰,路途最近。汉唐都盛,但汉尚俭朴,驱逐匈奴、开疆拓土以速度求胜,大海道为首选。盛唐繁华,追求华丽美艳舒适,大海道干旱缺水不能满足盛唐对美的追求,慢慢也就弃之不用,改走依水而行的山脚绿洲。

到了雅丹的顶部,大海道全貌尽收眼底。全无猜想的红柳沙滩胡杨,极目望去,雅丹绵延不绝望不到尽头,如斧劈两开,中间蜿蜒无穷一马平川。谷底碎石铺就,间杂皲裂的地皮好像无数渴极之口盼甘霖,又好似看见远古时期这里有壮观的一汪大湖,后缩至一条大河流经此地,直至无水而终,只有两岸雅丹伫立。不禁哑然失笑,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之潭水不及人高,不知李白当年可否路过大海道,可否见到雅丹壁立,不知何以描述这雅丹奇貌。

说是雅丹山顶,更像是在湖底,决然不是戈壁高原、沙漠、抑或草原之貌,更像是电视上看到的海底、湖底。地面高高低低,石头更是奇奇怪怪。太湖石有薄、露、透、皱之美,岂知这雅丹顶上石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屹立于此,亘古吟唱于凌厉风中。

时而前行时而驻足,野导三郎的故事还在继续,相机也没闲着。他总能发现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景致,引得大家争相围看,啧啧称奇。

笑闹间、行走间,景便有了流动之感。细细看来,景无处不在。远处山顶,几块石头自成一组,或翘首,或摇尾,或蹲坐,或匍匐,我谓之曰:“动物开会。”歇脚处的一块凸起的石头,只有根部与地面相连,像蜂房、像花朵、像蘑菇,引得我们纷纷驻足观看,同行者还一起留影,记下了那精彩的一瞬间。而我却被它旁边不起眼的一小块山石吸引了。它默默伏于脚下,突起的眼部,长长的上唇,短短的下唇,面朝大海道,赫然一个苍龙在卧,气吞山河。

山顶之上,长枪、短炮、三脚架,远景近景各取所需,沉浸于自然美景,更沉浸于有我们参与的景致当中,怡然自得,不亦乐乎。日头逐渐西落,长枪短炮们静等余晖撒金,我和姐姐边游玩边下山,途中闲看山石,竟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别样风景,那像菇、像花、像蜂房的巨石换个角度竟成了星星火炬,与远山上的人影组成了绝美画面。再往下走,夕阳已淡淡泛黄,我面向夕阳兀自伫立,姐姐于旁拍下,交于我看———脸上有淡淡的金光,阔帽白衣长围巾,在这美景下,自己竟也成了景,好似和远古有了对话。正行走着,一只“石猴”蹲在下山的路旁,斜晖照映下,似有一层金光笼罩,深情凝视,拍下名曰“望归”。

回到营地已是金光满山。热火朝天的烤肉已嗞嗞作响,奶茶已飘香,各种凉菜已摆放整齐,领了碗筷各取所需,大家抢着闹着也让着,更觉雅丹脚下景美饭香情浓。

一阵风吹来,帐篷倒了一片,莫不是魔鬼来了?我们的帐篷也是塌了搭,再塌再搭,有位男士看到我们的帐篷总搭不好,主动前来帮忙,更觉得荒野情深。那边篝火红歌声亮舞影乱,这边却是腾挪搭帐真忙碌。

劲风挡不住篝火的热情,帐篷搭稳了,人也渐渐多了。拉着手围成圈,尽情地跳吧!音乐起来,放开喉咙,尽情地唱吧!手搭嘴边,扬起脖颈,尽情地欢呼吧!放飞孔明灯,让心愿在旷野的风中祈祷吧!欢快的歌声、高亢的叫声、飞旋的舞步点燃了大海道的激情。

篝火燃尽,意犹未尽,带着陶醉走在回营地的平沙之地,蓦然回首,一顶顶帐篷、一盏盏灯光,恰如夜色中飞来了点点萤火虫,增添了无数浪漫、无数想象。旁边一个童声朗声说道:“天上的星星亮了,好像无数的萤火虫飞呀飞,地上的帐篷亮了,好像无数的萤火虫飞呀飞。”这真是“最喜小儿无赖”,信口吟来,竟让这夜空有了蒙蒙诗意。

回到帐篷望着满天星斗,不多时便已是此起彼伏鼾声一片了。躺在帐篷里,思忖着:经过这一天,我心中的雅丹已非昨日之雅丹,梦里同游雅丹,再画风云魔鬼城吧。这一夜,无风。这一夜,好睡。

清晨,追赶太阳的人们早已守候在山顶,三脚架、摄像机、摄影机在蒙蒙晨曦中自成一景,醉人;徐徐微风吹来清新的空气,惬意舒适,亦为一景,也醉人;还有三三两两五颜六色的女人们以壮丽的雅丹为背景留影,人景合一,人因景更美,景因人通灵,更为一景,养眼,亦是醉人。

看罢羞羞答答半遮半掩的日出,吃罢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面条,收帐篷收垃圾话别离,相约下一次,难舍美景真情。这时,不知哪里来的两只小鸟跳着蹦着来到车前不惧人不避人,让人们尽情拍照。这许是上天派来的送别使者吧,唱一曲送别,祝君平安归;道一声珍重,请君再相会。

摄影/解岩

摄影/解岩

摄影/解岩

摄影/彭兴礼

摄影/彭兴礼

游客的宿营地摄影/彭兴礼

大海道魔鬼城远去的记忆摄影/彭兴礼

 

干草原上的史诗

寻找梦中失落的家园

硬线条下的柔软

伊犁维吾尔族民居:生活的绚烂底色

巴里坤:农耕文化映射下的端午习俗

探秘额尔齐斯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