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VC\/PE笑迎2014

文|本刊记者 张丽馨

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2013年12月4日在北京召开。众多VC/P E界大佬云集论坛,就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各行业、各领域投资心得以及未来投资规划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与往届论坛相比,本次到会嘉宾与探讨话题的范围变化不大,而不同之处在于,以往会上那些凝重的表情不见了踪影,如今张张面孔上笑容如花绽放,全场暖意融融。I P O转行注册制及2014年1月I P O开闸的消息确实像一股早早刮起的春风,使得今年的冬天很温暖。

201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革新之年,各种改革信号和举措频频发出。这一年,大资管时代宣告来临;这一年,经过2010~2013这三年困难时期洗礼的投资者已开始恢复理性,恢复对投资价值本质的认识,投资阶段不断前移,增值服务不断加强,暂别pre-IPO套利时代,并购潮兴起,行业巨变已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论坛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嘉宾们就2014年如何借势市场复苏,如何重塑产业格局,能否成功建立多元化退出渠道,P E二级市场能否异军突起,哪些行业商机无限,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品、清洁技术、传统行业中的哪些领域能够复苏等问题展开讨论。脑力风暴,观点碰撞,论坛为中国未来5~10年内的行业发展趋势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画卷。

回望2013

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对2013年私募股权行业的年度数据报告做了简介。

报告指出,与2011年比,2013年VC募集资金量下降了70%。其中,人民币基金成为创投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量的91%,外币基金只占不足10%。另外,从单笔募资来看,2011年VC单笔募资金额平均为7000万元,2013年平均只有3000万元,还不足前者的一半。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出2013年VC募资之艰难。在投资方面,据截至11月的统计数字显示,VC投资金额较2012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明显。如果加上12月的投资,2013年的VC投资水平有望与2012年持平。这一事实表明,国内的投资市场确实在回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VC投资明显回暖,其中以TMT行业和医疗健康两个板块尤为明显,TMT领域的投资占到全部V C投资额的60%~70%。此外,并购已成为VC退出的主要方式,通过并购、股权转让、回购实现的退出占退出总量的80%。2010年、2011年整个行业的退出基本依赖IPO。不出意外的话,2014年IPO会重新成为退出的主流。

报告指出,2013年PE的情况好于VC。前11个月的P E募资总额已超过2012年全年,其中,人民币占70%,美元占30%。PE投资也开始升温,投资金额达223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16%。PE退出以并购为主,而在2011年之前,IPO是PE的首选,95%的退出都是通过这个渠道。

纵观2013年VC/PE行业的变化,美元基金逐渐减少,人民币基金迅速增加,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年中VC/PE行业整体回暖,退出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投资也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募资出现企稳回升。

进军医疗健康产业

天津海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杰、鼎晖创投高级合伙人王晖、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王启文、盘古创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萍、景林投资董事总经理朱忠远参加了医疗健康分论坛的发言及讨论,主要观点涉及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化、行业准入、行业并购等。

目前,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态势。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未来的医药健康领域,市场必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政府还将强化对医疗领域的管理,设定行业具体的发展方向。医药行业会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实现传统医疗领域的服务与互联网结合、传统地产类行业与养老医疗服务结合等,这些创新都符合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另外,中国的信息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渗透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这个方面将涌现出许多商机。

当前国内医疗健康领域面对的客观形势,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老龄化趋势加快,而医疗服务的供给明显低于市场需求。在这个节点上,国家做出科学决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企进军医疗产业亮起绿灯,此举将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给其发展带来活力,并且极大地改善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而在加速发展的时候,应注意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商业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资金流的周转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并购是医疗行业永恒的话题。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各自有其长处和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在医疗行业产业链中实施整合就大有可为。通过并购,大企业可以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市场扩张,小企业也能为自己找到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对于小型医疗机构而言,IPO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与大型医疗机构实现优势互补才更具价值。

据天津海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杰介绍,海达于2012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并购的业务部门。其业务模式并非是简单的买卖撮合,而是对买卖双方的理念进行梳理,包括合作方案规划、估值探讨,甚至在提高双方团队的行事风格、性格的互补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由此,并购部门成为该公司业绩成长最快的部门。

掘金大消费

大消费涉及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百姓的日常起居处处离不开它。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 0年已经过去,第二个3 0年中,消费群体在慢慢发生变化,中产阶级队伍将快速壮大。已进入成家立业阶段的独生子女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力消费族群,婚恋状态、婚恋关系的多样化,也会极大地颠覆之前的社会主流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同时,消费群体的划分方式也将由城乡消费向实体和虚拟消费转变。如何找到这些群体?如何发掘他们的需求?成为发展中国大消费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互联网的冲击,传统消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消费必将迎来一场革新,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曾之杰表示,伴随着严峻的竞争形势,未来想要生存下来,消费类企业必须对以下几方面提起重视:

首先,公司要具有获取大数据的能力,只有牢牢掌握消费者的信息,才能分析出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其次,现在国内的品牌大多具有地域性,某一区域的热销品牌在其他地区往往难觅其踪。如今互联网已将不同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在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做成全国性的品牌,将来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再有,现在网络销售渐成气候,没有网上渠道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如果只走线下销售渠道,完全不理会线上渠道的发掘,企业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弃线下渠道,而是要实现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有机结合。最后,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只是一味地复制其它品牌产品,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当前,消费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令投资机构感到困扰。首先是管理的不规范,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其次是二级市场估值较低,只有10倍左右,甚至低于10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消费行业实现产业升级。

上海长江国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李春义认为,中国的消费行业会从分散走向集中。投资机构会从“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做出规模”这个视角来甄选企业。另外,消费品会从注重量的阶段逐渐向以质为主的阶段演化。之前投资机构看企业是从其产品在市场上是短缺还是过剩这方面入手,将来则会转向看其质量和品牌。第三,消费类企业过去大部分靠经验谋生存,未来则应该转向精确化,靠大数据来生存发展,进而实现信息技术和传统消费产业的结合。

 

你听说过苹果助听器吗?据

如何创建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

11月中国清洁科技指数业绩同比增长近51%

英特尔未来的计算技术

周丽霞:拥抱场外市场

雅虎收购SkyPhrase公司以使用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