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汽车观察

汽车共享那些事

作者:岳伟
汽车共享在业内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这一理念最早于1987年由瑞士发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城市获得推广,如奔驰利用smart车型在全球推出的Car2go业务已经有很好的表现(如今该业务已在中国重庆率先落户)。

然而在今年,汽车共享经济似乎被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不仅仅是因为在2016全球汽车论坛上,汽车共享被诸多学者、企业家单独提及多次,更是目前国际汽车巨头都在今年集中展开行动。

今年1月,通用汽车与美国打车公司Lyft宣布进行5亿美元的合作;随后大众牵手欧洲打车软件Gett,向后者投资3亿美元;紧接着,丰田与共享租车鼻祖Uber高达5亿美元的合作也被公之于众。如此之多的跨界合作,可以说让大家应接不暇。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打车软件公司使用相应车企品牌的汽车,用作营运车辆使用。

其实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车企是卖车,打车软件公司主要是租车(无论何种形式的租车),二者之间的交集并不多,甚至因为某些原因(如北京限购等政策性原因),二者还可能互为竞争者。正如滴滴CEO程维在一次演讲中提道:“再过10年,买一辆车,就像如今买一匹马一样奇怪。”

这种理念当然不是车企愿意看到的,那么为什么诸多国际车企还要在当下投入大笔银子,支持打车软件公司的发展呢?

首先笔者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因为以汽车共享为代表的替代出行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长期来看,叫车服务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汽车共享概念,因为它既提升了车辆使用效率,方便消费者出行,又减少了交通压力,缓解环境污染。据《第三次浪潮》作者里夫金的研究,在共享模式下,汽车使用成本只有私家车的20%,却可以使总体福利水平最大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在当下,车企与打车软件公司二者合作是各取所需,相互补充。

对于车企,在目前全球车市,尤其是中国车市回归理性增长的态势后,卖车越来越难,加之政策因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其中租车可以说是主要增长点。而如Uber、滴滴等打车软件公司在全球的爆发式增长,车企们寻求租车的业务就有了出口。

这当中又不得不提及目前车企卖车时的主要手段,即体验式营销,而消费者通过打车软件公司的服务,对相应汽车品牌的车辆有了一定量的体验后,便极有可能成为该品牌产品的下一个用户。

而对于打车软件公司,与相应的成熟汽车品牌合作,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不用担心汽车数量不足的问题。可谓是双赢。

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对未来市场和技术的把握。车企可以通过打车软件公司所拥有的大量的用户数据,以及其强大的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对用户的消费习惯有直接的把握,从而增加了一项除4S店之外的客户大数据来源,这对于传统车企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目前车企投资打车软件公司的目的更多还是试水,即这项业务不能没有,但目前也不能大踏步地向前走。毕竟车企不愿意看到个人的出行代步刚需被统筹成少数消费,这样车企单纯依靠销量和租赁业务的盈利模式,都将被大打折扣。

然而诸多车企向笔者坦言,在“互联网+”时代,目前车企的经营思路也在发展转变,只要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事,车企都愿意尝试,只不过尝试的方式和步伐可能会是多样性的。而更精明的企业会在这种融合中学到为己所用的内容,从而让自己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执行主编

 

汽车共享那些事

技术创新的生命力

不止于颜值担当

什么是罗卡?

一马能借CX-4还魂?

H8失败之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