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王进
真情来自爱心
记得上小学时学的第一首歌是韦唯唱的《爱的奉献》。歌词中写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从此李虎就萌生了要帮助他人的想法。2007年5月,李虎上初二,他的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车祸,生命垂危急需B型血,李虎得知后带头到乡医院献了200毫升血,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伸出胳膊献出了一点点爱心,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事后,被救助的同学对李虎万分感激,而他重获新生的那幅画面一直深深记忆在李虎的脑海中,帮助他人成为李虎的信念。
这样的事李虎还做过很多。这些事虽谈不上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但每当看到那些被自己帮助的人面带微笑,拉着他的手,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时,他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当同学们从媒体上看到李虎为12岁的小中华骨髓库北京分中心主任梁永清、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颖玲对李虎同学进行了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瞒着家人第一次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
李虎同学是瞒着家人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的志愿者。2013年3月,在学校的一次宣传会上,他看到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片。他被其中触目惊心的白血病患者的画面震撼了,泪水情不自禁地模糊了双眼。李虎暗暗发誓:如果我符合条件,我将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们! 2014年11月初,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李虎,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一名在京治疗的12岁白血病女患者基本相合。接到这个消息后,他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白血病患者的生命。2015年元旦过后,李虎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空军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一切都合格。成功为12岁小女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虎班主任介绍,李虎一直热心公益活动,愿意帮助他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在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校方和同学都不知道此事。李虎曾多次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种公益及志愿活动。如台京小学支教为孩子们辅导数学;八角养老院献爱心为老人聊天、剪指甲。而李虎则淡淡地表示:“我是一名志愿者,这是我该做的。”
自己的付出值得
李虎说:“我能够第一个站出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得益于学院在学生当中进行了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像我一样。”
在课外的空余时间,李虎坚持自学并常在图书馆及网上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这样既拓展了知识面,也丰富了自己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本领。通过不懈的努力,李虎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曾荣获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在2014年5月份参加的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北京市二等奖。李虎同学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排名为全年级第二,被推荐为首钢工学院升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专升本的对象。他认为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虎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典范,是志愿精神的楷模。中华骨髓库北京分中心主任梁永清、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颖玲对李虎同学进行了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北京市红十字会为李虎颁发了“北京市红十字博爱奖状”。中华骨髓库为他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他表示:以后再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机会,我还会捐献,因为中华民族需要互帮互助。
不再谈“献造血干细胞”色变
过去,一谈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们马上会想到局部麻醉、反复穿刺等,术后不可避免的痛苦。而现在,程序简单得多,痛苦也很小。骨髓移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骨髓移植,其移植过程需要采集供者的骨髓;另一种就是目前采用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液,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采用这种方式后,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到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其实没有什么痛苦。但因个体差异,捐赠者也会有小小不适。有些捐赠者会出现发低烧、腰部酸痛等症状,但一般几天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我国著名移植专家曹覆先教授介绍说:“正常人造血干细胞重量约3000克,移植时只需10毫克。现在采集方法和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在第一次捐献时,只是对捐献者的外周静脉血采集5毫升进行DNA分型,资料输入电脑,等待配型。当资料库中有患者与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后,需要移植时,在机器下对捐赠者进行静脉采血就可以了。而捐献者失去的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的,对捐献者身体没有任何影响。”
试想一下,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能够配型成功,难道不是人生一种机遇和幸运吗?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编辑·宋冰华)
李虎在首钢工学院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