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在其乘坐的专机进入巴领空后,8架“枭龙”战机分列习主席专机左右护航,一张由巴空军准将、飞行员哈米德·法拉兹拍摄的编队护航照片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本刊记者联系到法拉兹,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关于本次护航与拍摄任务,法拉兹告诉记者,早在4月初,他们就开始为这次护航拍摄进行了任务规划。他们共准备了5个拍摄机位,其中4个摄像机位,位于组成护航编队的4架“枭龙”战机上。法拉兹是第5个机位,他坐在一架FT-7P战机(国产型号为歼教7)的后座上,专门进行摄影。
当天清晨,在完善并最终敲定拍摄流程后,法拉兹乘坐的战机与其他8架护航战机在习主席专机进入巴领空前半小时相继起飞,随后在空域中等待。法拉兹说:“当专机进入巴领空时,我们的飞行高度略高于他的飞机。护航飞机随即调整高度,从后方两侧靠近专机,最终形成箭形编队。我告诉前座飞行员,进入编队左侧顺光位,上下前后进行拍摄。”
法拉兹使用的是尼康D610相机与70-200毫米变焦镜头,摄影器材素质绝对一流,但出片率却不高。他说:“我拍摄了数百张照片,但战机座舱盖的曲率问题让拍摄时常受到反光与衍射形变的影响。我必须寻找合适的角度,避开阳光反射。前座飞行员十分默契,他知道我需要怎样的角度与光线,最终我也拍到了干净、锐利、曝光准确的照片。”
法拉兹说:“把镜头拉到长焦端时,我可以看到专机里的乘客向我们挥手致意。这也是巴方决定对这次编队护航进行视频拍摄的原因,因为这样壮观、伟大的场面,若仅有我们几个人能看到,会显得遗憾。而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看到中巴人民在三万英尺高空中的友谊,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法拉兹回忆说:“若不是身临其境,你真的难以想象那势不可挡的画面。战机的噪音与颠簸,有朋自远方来的激动,与处于职业航空摄影师在工作时的本能地‘平静’拍摄。”
“其实我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搞航空摄影了,但我深知拍摄这张照片的责任与意义,尤其是上层告诉我将把这张照片送给习主席作为礼物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到空军对我的信任,而我也为此做足了准备。”
采访结束,法拉兹用中文说“谢谢,再见。”
责任编辑:陈肖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F-6(歼6)、F-7(歼7)、K-8(教8)等多型战机均为我国生产,但这些战机在巴空军却常被拍出“大片范儿”,与我国军事摄影讲究“画面充实、构图完整”的传统有所不同。军用战机的美感来自引擎迸发出的火焰与飞行中的灵活,将这种力与美带上天空,战机的魅力才能得以释放。不仅如此,从巴空军此次航拍可以看出,优秀的军事媒体事务运作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友好向前发展,更能增强普通民众对国家军事力量的信任与肯定,使更多年轻人向往飞翔,热爱天空。
后续
本刊记者电话联系巴基斯坦官方时,巴空军媒体事务局负责人兼发言人、空军准将赛义德·阿里在得知电话的另一端是中国《航空知识》杂志后十分热情,并用中文“你好”致意。此外,对《航空知识》长久以来进行的航空科普工作表示赞赏,并对本期的“巴铁”专题表示感谢。阿里准将在随后的邮件中发来多张由法拉兹拍摄、中国制造军用飞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