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可能会被忽略。那就是产品与产业的关系。中国民机产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固然需要一款成功的产品,但比一款成功产品更重要的,是符合国际化技术和适航标准的研制方法、制造工艺、实验手段、运营方式和服务保障。过去国际化和高壁垒常常被认为是矛盾体,但在民机制造产业上,这两种特点已充分融合。国际化的制造和高壁垒的标准,成为不少国家建立民机产业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国民机产业要成功,就必须踏踏实实按照这些规范走下去,急不得更赶不得。空客和波音在A380和787项目中,研制团队俱为精兵强将,供应商也经长期磨合,管理机构更是经验老道,尚且出现多次延迟,早已充分反映出民航飞机这种巨系统在研发制造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反观中国商飞在C919项目中的现实状况,特别是与诸多国际供应商的协调问题,以及贯穿研发制造过程的适航审定工作的艰巨性,就不难理解延迟现象的发生。
中国商飞比任何人都更希望C919早上蓝天,可如果就此对某些问题作出妥协,商飞人断然不会接受。尽管竞争对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展,商飞还是会按照既定的计划稳健前行。对于中国民用飞机,市场信心首先来自对于适航标准的符合性,即飞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次才是运营经济性以及服务保障的流畅程度,商飞最为重大的使命,便是让中国飞机实现适航标准的国际化,树立市场的基本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C919同样是一个探路者,它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无疑也必然是巨大的,它也有遭受挫折的可能,但它必须完成的是为它身后的中国民机产业趟出一条国际化和标准化的通途。只有这样,中国民机产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一产品的前景和整个产业的前景并不能划等号。
C919稳操450架订单,这是其市场前景的一抹亮色。倘若商飞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标准完成制造,C919仍有机会与对手同台竞争。C919必须面对市场风险,无论这一产品最终的市场表现如何,中国民机产业都会凭借它完成经验和技术的“原始积累”,并由此砥砺前行,所谓国家战略产业,内涵本就如此。想起《潜伏》中那句精辟的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如果冒险疾驰是失败,那么稳健前行又何尝不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