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汽车周刊

搞太阳能汽车的汉能,你就是个追星族

作者:文\/伊帅
我们并不怀疑汉能的太阳能技术,只是怀疑太阳能+汽车的靠谱程度。

文/伊帅

2016年7月2日,一向令股民看不太懂的汉能,放了一个大招。发布了4款以太阳能为核心动力的电动汽车,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汉能从造车那天起就广遭质疑。一方面因为人们从未见过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汽车,多少有些怀疑其商业化量产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则是去年5月汉能股价突遭腰斩,千亿市值蒸发,动摇了不少人的信心。虽然看上去汉能已经熬过了股价暴跌后的艰难时光,但对于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来说,他的任务还很艰巨。

加快推进移动能源战略是汉能的当务之急。按照汉能的规划,未来汉能将以开放的态度与汽车全产业链展开合作,并采用自主生产、合作生产、委托生产等模式进行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商业化量产。具体定价将在商业化量产后根据市场定位、用户价值、竞争环境、商业合作与运营模式,以及材料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才能成形。在实现量产后,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车型将有各自不同的用户群体,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汉能希望有不同的产品、市场和品牌定位,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为了达到商业化量产目标,汉能给自己定的时间表是三年。

一直从事薄膜光伏研发制造的汉能,可以说是汽车领域的“门外汉”。虽然去年7月发改委出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允许非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但具体的投资建设项目仍需要审批。

到目前为止,获得项目核准的只有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这两家企业虽然也是新建车企,但从公司历史渊源来看,并不算是“门外汉”,而公认的“门外汉”乐视的造车项目许可,目前还在等待中。对此,汉能方面表示,正在着手为上报发改委审批做相关准备工作,汉能将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规划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汉能对造太阳能汽车有兴趣,近日特斯拉与丰田汽车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太阳能充电这块“蛋糕”。在两家公司看来,太阳能充电板可以很好地解决新能源汽车蓄能的问题,并成为石化能源的良好替代品。

目前,特斯拉公司以及丰田公司都在为布局相关产业链而积极努力,尤其是前者。马斯克最近收购了solar city,在太阳能领域布局。马斯克对收购的解释是:打造“世界上唯一的垂直一体化能源公司,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清洁能源产品,加速世界交通行业向使用完全可持续燃料转型”。不过与汉能不同的是,太阳能汽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电条件和续航里程。

马斯克的重点在建太阳能充电站上,他对造太阳能汽车并没有太大兴趣。

事实上,虽然太阳能汽车有可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但现阶段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一位长期关注太阳能汽车的业内人士向《汽车周刊》表示,

“如果你是太阳能汽车用户,想要用太阳能发电,就不能停在车库里或树荫下,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停到太阳底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用户体验?如果你不开车去晒太阳,那么它和普通电动车没什么两样,进一步来说,开过电动车的人都知道续航里程和驾驶习惯、车重密切相关。以 700 公斤重的 Solar L 车型为例,为了实现轻量化,这辆车只有 7kWh 的电池组,如果要追求高续航,就要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组,车重上升,续航势必下降,此时太阳能装置所带来的收益更小。”

其次,汉能发布的四款车,本质上依然是概念车,从设计、安全性和成本来考虑的话,要走向量产很困难。车顶部的 31.6%转化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存在,就注定了它的售价、后期维修成本会居高不下。另外,31.6%超高转化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有没有量产条件,也是一个问题。

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以太阳能为主要卖点的车,离人们的实际生活还很远,起码不适合近几年的汽车消费市场。“我们并不怀疑汉能的太阳能技术,只是怀疑太阳能+汽车的靠谱程度。”该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即便汉能能够解决太阳能汽车生产资质与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整车生产制造所需的人力与资本投入也是李河君无法回避的难题。汉能太阳能汽车CEO高卫民之前曾表示:“根据我多年的行业经验,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最终量产之前,可能需要几百亿人民币左右的投入。”

而根据汉能薄膜之前发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0.73%;净亏损122.34亿港元,同比盈转亏,亏损额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

 

提醒汽车圈的金主:警惕新媒体

网红直播前世今生:从江湖到庙堂

我为何不做模特做网红?

直播秀场没前途:猫豆马爷要打造车界“高晓松”

自媒体的几种死法:你属于哪一种?

唱反调学志玲惹权威:车圈网红练级三板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