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真正修炼到不嗔不喜的高人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仍然挣不脱负能量所带来的情绪变化:伤感、愤怒、仇恨……而勾起这些情绪的,极大一部分来自口舌之争。人们在批评或攻击他人的时候,总是信手拈来,图一时痛快。然而在遭遇到同样的打击后,却会心存怨怼,觉得对方“真不会说话”!
新加坡曾推出一辑关于“语言暴力”的公益广告,从每个人的嘴里伸出巨大的拳头,狠狠击打在别人的脸上,画面极具冲击力。
一声讽刺,一句羞辱,如同虎啸声声,以为“看不见”的猛虎并不会有人窥其真容,却忘了看不见的猛虎依然是猛虎,有着锋利的爪牙,凶残的本性,并导致血肉模糊的结局。
虎虽不见,伤亦铸成。
父母羞辱孩子:“朽木不可雕也!你将来考不上大学,卖土豆都没人要!”他们想的是:“反正自己的孩子,想教训就教训,说几句有什么大不了,家丑也不会外扬。”有一位母亲曾在我劝阻她不要挖苦女儿的时候,手一挥,大声说:“我又没有用脏话骂她,只是在教育她!要是连这个也不能承受,怎么走上社会!”
语言暴力当然不仅仅是“脏话”,在“硬暴力”和“软暴力”的区分中。硬暴力指的是前文的“爆粗”,是人身攻击层面。软暴力则是不使用脏话,用文质彬彬的挖苦、讽刺、鄙夷来羞辱对方。这种暴力可怕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伤害对方,而是连“行凶者”都不曾觉察,笼门已开,放虎出山。
装饰性的攻击语言,依然有着残忍本质,刀刀见肉;掩耳盗铃的伤害,止不住被伤者心头涌出的汩汩鲜血与漫长的痛苦。
一位朋友最近突然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我们追问原因,她的答案是,那位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男生居然是位不折不扣的“毒舌先生”。她多吃了两口饭,男生会不耐烦地说:“比猪还能吃,你见谁家女朋友比男朋友都肥的?”她给自己和母亲都买了打折的衣服,男生冷笑,“你们全家真是抠到一起去了。”她为讨男友欢心,穿了一条颜色鲜亮的裙子,男生看见她却哈哈大笑,“你还以为自己十八岁吗?穿得像个调色板!”纵然男友对她不差,她也忍无可忍,终于提出分手。她说:我不能想象自己的下半生这样生活,每天被迫接受难听的话语,犹在地狱。
凡事开口前三思而后言,不放任自己的情绪,按捺住冲动。多设身处地想想,自己一时痛快后,对方会是怎样的心情。
愤慨焦灼时,纵然前路紧急,压力不堪,暂停一步又何妨,不吼不叫,不急不恼,不口吐妄言,不失去理智,单单微笑就好。
善言暖心,恶语似刀。实在想说,不如考虑换一种表达方式。把“你这个废物”换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只是可能还没有找到准确的目标”;把“这件事简直被你彻底搞砸了”换成“或者我们可以想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把“吃软饭的”“没文化”“肥婆”,换成:“如果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会更好。”“要不要我推荐几本书给你看?”“你长得挺有福气的。”……长此以往,那只猛虎终会渐渐平静。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过: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虎虽能出笼伤人,亦可轻嗅蔷薇,成为无害的温顺大猫。
究其原因,无非把驯虎的原则用于驯服语言。理解、沟通、体谅、安抚、平和。不再随意开启笼门——除非你清楚知道,虎无伤人意,人有伏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