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妇女

笑如春风,爱似大海

作者:□孙晓华 刘柳
□孙晓华 刘柳

在亲人朋友眼中,她是一个笑如春风的暖心女子。在患者眼中,她是一个将每个人放在心上,如亲人般的医生。23年医者生涯,她用近一半的时间,给艾滋病患者建起一个“家”,这个“家”不仅是一个为患者治疗服务的地方,更是一个让患者安放心灵的精神领地。

“家”建好了,她却走了。

2016年6月1日10时,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主任邹笑春因患胆管细胞癌医治无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安然离世!她笑着走完了44载岁月。稍显短暂的人生之路,没有懊悔遗憾,唯有乐观坦然。

“这个岗位我更熟悉,让我来。”

1993年,邹笑春从抚顺市卫生学校毕业,来到市传染病医院参加工作。“当时邹笑春就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胖胖的小丫头总是有股子热情劲儿,让她干啥她都笑呵呵地去做。”副院长赵越跟邹笑春差不多是一起入职医院,他回忆道。

2003年,邹笑春在一片掌声中,终于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同事们在对她的评价中就谈道:“工作热情高”、“敬业有责任感”、“特别能吃苦”、“乐于助人”等等。

当年,人们仍处在对艾滋病懵懂的阶段,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是怎么回事,甚至谈艾色变,基本上是能回避就回避这个事。可是,艾滋病患者还没等大家伙明白怎么回事,就来了。市传染病医院需要尽快成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诊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专业系统的治疗。邹笑春向院领导毛遂自荐:“医院得尽快成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诊室,专门接管艾滋病患者。我熟悉情况,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领导觉得我适合牵头做这项工作就让我来吧。”随后,医院成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诊室,邹笑春负责该诊室的工作。从此,她刻苦钻研相关业务知识,一头扎进防艾治艾的领域。

“我要给他们建个‘家’”

对艾滋病患者来说,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心理抚慰。就像邹笑春说的,要给艾滋病患者做治疗,必须先打开他们的“心结”。人们因为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往往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偏见,患者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要开导有轻生念头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邹笑春觉得仅凭借自己平日里为人处世中的热情、善良和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自身现有的业务水平是不足以取得艾滋病患者的信任,也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于是,她去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艾滋病的诊治、学习心理学知识。

外出学习,家是坚强的后盾。邹笑春的丈夫当时在部队服役,家里就邹笑春一人带着儿子,婆家在外地,不能帮衬,邹笑春就得靠娘家。她在娘家是老小,上面有3个姐姐,两个在本地,一个在北京,从小几个姐姐就格外关照这个小妹妹。为了照应这个小妹妹,二姐买了她家隔壁的房子。

邹笑春要给艾滋病患者治病?当她笑嘻嘻地跟姐儿几个说的时候,大家都傻了。

“我们不同意。你说出个花儿来,我们也不同意”。大姐先发话了。

“大姐二姐,你看,大多数人都跟你们一样,对艾滋病患者有偏见,他们也是人,他们有权利受到尊重。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们需要我,我不能不管他们!”邹笑春温声细语却坚定地跟姐姐们讲道理。“我要给他们建一个‘家’,一个能够接纳他们,给他们勇气,让他们依赖的‘家’。我就是他们的亲人,大姐二姐,你们也是他们的亲人。”

大姐二姐敌不过小妹的软磨硬泡,只好服了软。最后还是大姐发话了:“你忙工作,我们可以帮你照顾小宝(邹笑春的儿子)。”

2011年7月,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正式成立,按照邹笑春的设想,一个以“理解、关怀、勇气、希望”为主题的“艾滋病患者的家园”建立起来了。有咨询室、活动室、治疗室,绿色的桌布、橘黄色的椅套,暖暖的色调,近千平的治疗与关爱中心像家一样温馨。

这是辽宁省内首批将艾滋病治疗与关爱融为一体的机构,在邹笑春的带领下,现在这个中心已经成为省内知名的给予患者无微不至关怀的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

因为艾滋病患者的特殊性,从事艾滋病防治事业十多年来,邹笑春的周六几乎都要奉献给患者。她儿子的生活和学习就全部交给了住在隔壁的二姐,“笑春的儿子就像是我的儿子”,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邹笑春的二姐说。

“我要让他们过上该过的日子”

“感染者有的家庭濒临破裂,有的亲人离他们远去,还有的没有生活来源。这些导致他们颓丧,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们大多不敢结婚、生子,甚至不敢出门、遛弯儿、买菜。艾滋病干预治疗领域有陪伴、倾听、教育、感化、抚慰、治疗,这是医生的责任。”邹笑春常常这样说。

“我的人生就像是个悲剧,因为‘艾滋病’这个词在我生活中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当我遇到她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的生命还有活着的意义。”写出这段话的人叫老刘,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是第一个到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诊室来治病的人。

时隔十年,老刘仍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邹笑春的情景。在她的办公室,邹笑春热情地和他握手,询问病史后,她并没去戴手套、口罩,而是直接为老刘检查皮肤、眼睛和口腔。当时老刘一下就被打动了。这个女大夫亲和、没有偏见,真诚、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那也是老刘第一次觉得,“艾滋病”并没有那么耻辱,那一刻,老刘彻底相信了邹主任!如今的老刘,像常人一样,每天出门买菜、遛弯儿。

2007年,一名中年男性患者老高来诊,当时他正逢爱人刚刚去世、没有工作,生活拮据。他3次自杀未遂,由抚顺市疾控中心转介来到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

在一次就诊时,他扛了一个大纸盒箱子。盛夏时节,正是中午,他的衬衣被汗水浸透,刚开始接受治疗的他还很虚弱。他气喘吁吁地一走进诊室,就赶紧走到洗手池边,用手捧起自来水咕咚咕咚地大口喝起来。看到此景,邹笑春赶紧用自己的杯子倒了半杯白开水给他,随手又拿出一张纸巾送到他的手里。通过交流,邹笑春了解到,为了生计,他想在就诊之后去推销小型空气净化器。邹笑春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台,还找来护士长帮助推销,一会儿带来的机器就全部卖出去了。这个七尺男儿的眼睛模糊了,他说,“我们这样人卖的东西,你们当大夫的都敢买……我啥也不说了!邹主任,我一定好好活着,也好报答你!”

邹笑春笑着说:“只要你健康平和地走出治疗的最初阶段,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邹笑春的倡导下,一个由抚顺市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社会其他爱心人士参与的“抚顺爱家志愿者小组”成立了。邹笑春把自己心爱的儿子也拉进了小组。邹笑春每年都组织志愿者们到爱心农场播种,参加全市的清洁城市、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行动,帮助艾滋病感染者逐渐回归社会。

在邹笑春的建议下,患者老高联手另外两名治疗中的感染者,又自发成立了“抚顺友爱互助小组”。多年来,在邹笑春的悉心指导下小组成员逐渐增加,使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并将爱互相传递。而老高也正是在这份爱心传递的过程中,又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过上该过的日子,通过治疗,回归家庭,回报社会。”就在离世前的一个月,面对媒体,邹笑春做出承诺。

“请相信我”

“138423XXXXX”,这个手机号,邹笑春用了十多年,不太好记,可偏偏每个艾滋病患者都记得牢牢的。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打过去。邹笑春24小时开机,随时等待聆听。

2011年12月31日,当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时,邹笑春的手机响了。26岁的新发感染者小赵,在凛冽的寒风中,向她做第一次的咨询交流。小赵告别了朋友,隐瞒了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打了邹笑春的咨询电话。如果不能救治,他就要在这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抽泣的倾诉让邹笑春凭直觉认定,这是一个需要马上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她诚恳地对小赵说:“明天我们见见面吧,你就为我再坚持一个晚上,请相信我,一定可以帮你的,明早八点,关爱中心诊室见!”第二天一清早,她就请求疗区主任董俊为小赵会诊。会诊结果表明,这是一名多重机会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他必须住院,可他又身无分文!邹笑春毫不犹豫,签署了费用担保,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

一切安排妥当后,已是正午。邹笑春立即想到这个患者也一定饿了,就自掏腰包从医院食堂定做了一份午餐送到了小赵的手中。随后,邹笑春又通过与北京地坛医院网络会诊,取得了权威性的指导。半月后,小赵的机会性感染症状趋于好转,抗病毒治疗顺利展开。他逢人就说都是邹主任救了我!

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邹笑春无暇顾及儿子和丈夫,亏欠他们太多。要去省肿瘤医院住院前,邹笑春想着要为儿子和丈夫补上点亏欠,她把儿子和丈夫的衣服一件件洗好、叠好、放好,并细致地标上了标签,“大杨的内衣、小杨的内衣、大杨的外衣……”去世前三天,她问儿子长大了还想当医生吗,儿子坚定地说:“妈妈,我早想好了,长大了,我就当像你这样的医生。”

邹笑春离世后,抚顺市传染病医院的“抚顺爱家志愿者小组”、“抚顺友爱互助小组”两个微信群被浓浓的忧伤填满,无数根蜡烛点燃,“笑春,一路走好!”“笑春,我们会好好的活下去,让你在天堂里也笑!”“笑春,你未完成的事业我们会继续接着做下去。”……数百条透着悲痛、惋惜、感激和表达继承遗志的消息,一齐涌来,在微信群里迅速传递。

人们自发地为她送行!邹笑春的事迹最打动人的是什么?院党委书记梁松波郑重地说,那就是我们雷锋式医院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基层医生的医者情怀。邹笑春用她的10年坚守奉献、医者仁心的大爱对“情怀”一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邹笑春的勤奋工作和努力付出,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得到了各级党委、医院和社会的认可,她获得了辽宁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抚顺市巾帼雷锋”、“抚顺市雷锋式十大杰出青年”、“抚顺市卫生系统诚信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她去世后,辽宁省委追授她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妇联追授她为“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号召全体党员向邹笑春同志学习。

 

为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朋友圈的正确打开方正确打开方式式

点好朋友圈的营养餐

“苦夏”没食欲?

有料有趣有营养才是高质朋友圈

宁远: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