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Science》,后有《Nature》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的颜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修完博士后,又回归到培养她的清华大学医学院任职,成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而之后,她仅仅用了七年时间,就进阶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带领的科研小组,虽然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却解析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对此结构做出解析,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人体细胞利用蛋白质必需的关卡,如果对此加以研究,将有望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给,促使癌症自愈。从事科研这些年,颜宁的研究成果已经在《Science》《Nature》等全球顶尖的自然科学期刊上相继发表。
庄晓莹
工科女神的165万欧元
任谁也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脸少女稚气的庄晓莹,居然已经是同济大学的副教授了。年仅32岁的她,师出中国土木工程专业顶级学府——同济大学,在完成本硕阶段的学习后,被保送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在挪威修完博士后,成为同济大学工程领域的最美副教授。致力于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她,凭借在这个高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德国奖金额度最高的科研奖项——索菲亚奖,奖金共计165万欧元。获得高额奖金的同时,庄晓莹也成了中国首位在工程领域获得该奖项的人。
田博之
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高三时,田博之因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二等奖被保送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大概学霸的命运总是相似的,本科毕业后的田博之再次免试直升为复旦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八篇,获得九项科研专利,其中七项田博之为第一发明人。硕士毕业后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遂前往美国读博,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后留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曾于2012年获评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近期又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邓鹤翔
千人专家、85后正教授
因为和学识极不符合的帅气外表,以至于武大教授邓鹤翔的迷妹太多,多到他不敢公开邮箱。似乎在对学者的认知上,大众是没有双标的——女学者如果丑、刻板、不修边幅,那么男学者也该是这样的画风。但是邓教授却颠覆了学者身上的标签,除了热衷于研究纳米孔材料,他也同样热爱冲浪。同为85后,有些人可能博士还未毕业,而人家却已成为名校正教授,更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因首次发现小分子在限域空间中的有序自发聚集,在“千人计划”专家成果中榜上有名,和施一公等科研大家同时入选榜单。
文克春
四年发表11篇SCI
和名校毕业、国外读博、成为大学教授从而施展科研才能的常规轨迹不同,文克春的科研之路开始于刚刚进入象牙塔的大一。因为结识了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教授,在朋友般的交流中,文克春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除了上课之外,他的所有课余时间都泡在了教研室。原本英文基础不佳的他,为了看懂文献,查阅了很多生词。随着不断积累,他不仅能流利地阅读英文,还能撰写英文专著。本科四年,他不仅理论课成绩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还发表了11篇SCI论文,他的科研水平早已超越同校同专业大部分博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