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美食

又逢一度中秋节

作者:文\/黄山市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 黄绍祖
农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在我国虽然起源很早,但真正盛行还是宋代。直到明、清年间才同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四季,依次为春、夏、秋、冬。而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又逐月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这样,作为一年中第三季的秋季的第三个月便叫「仲秋」。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这天又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因此节日在秋季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加上此节日还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亦称「团圆节」、「女儿节」。由于中秋节这天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开展的,所以也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端正月」。众多的节日叫法,使得「八月十五」成为我国一个名称繁多的农历节日。中秋节,虽然伴随着古代多种祭祀活动,源流久远,但真正成为我国古代固定的农历节日,而是唐代初年。

祭拜月亮活动

我国人民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祭月」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 梨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且西瓜切成莲花状。在浩浩的明月下,将月亮神像请到月亮所在的方向,燃点红烛,家人开始依次祭拜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主妇切月饼是有讲究的。切前需先预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在外的都要算进去。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而且要每块大小一样。

史传,中秋祭拜月亮活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丑女名叫无盐。无盐幼时即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被选入宫。但入宫后并未被齐王宠幸。某年的八月十五赏月时,无盐又在虔诚拜月,此时月光下的她正好被齐王看到,发觉无盐长得貌若天仙,美丽出众,于是就选立无盐为王后。加上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嫦娥,深居月宫、以美貌著称,所以自古以来少女们都以中秋节虔诚拜月为要,愿自己能“面如皓月,貌似嫦娥”。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北宋时期八月十五夜在京城,不论贫富官民还是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成人衣服,焚香拜月,说出自己的心愿,以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则民间已开始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民间许多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民俗活动。直至明清,中秋节围绕月亮的祭拜活动就更为丰富了。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舞火龙、走月亮等。

品尝中秋月饼

古代我国就盛行「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而这三项活动中都少不了「月饼」。月饼作为中秋节首推美食,其来源不仅久远,而且说法也众多。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传说月饼到了唐代还不叫“月饼”,而是因其馅中含有核桃、芝麻一类的舶来品被称为“胡饼”。“胡饼”源于唐朝军队祝捷时的食品。史记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信息传递而获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皇进献士兵床战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图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后,唐朝历代皇帝,均在八月十五吃胡饼。直到唐明皇李隆基爱妃杨玉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时,看到天上一轮明月,心血来潮说:“把胡饼叫月饼吧!”于是,史上把月饼的命名权归于杨贵妃。另一说法为元代末年,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百姓互赠圆饼,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字条,如约在中秋一起起义。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以致后人,至今在苏式、徽式月饼上还贴有一张小方纸片。又有一说是明朝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明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朱元璋大喜,即令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节食。因为月饼是圆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月饼被赋予团圆之义应该在明朝。虽然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已出现“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还是明代的《西湖浏览志会》中才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的记载。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才多起来。

其实,根据先辈们品食月饼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来看,中秋品食月饼是有讲究的。一般地说,脾虚体热不宜食月饼,糖尿病少吃慎吃含糖月饼。对于当前翻新制作的巧克力馅月饼和冰激凌月饼,不仅适应人群有限,而且极易吃出腹泻、血热等症状。当然,对于那些健康状况较好、平时能够科学地起居饮食者来说,适当的品食各类月饼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每次最好不超过半个月饼,且要细嚼慢咽,最好伴以绿茶一杯,防止消化不良。如若想品食月饼又不感觉到腻人,则可以采用月饼配清茶、水果、红酒或是果醋饮料等方式食用。

中秋团圆宴俗

我国民间历来重视中秋节这个传统中的大节。中秋节这一天,除了吃月饼,尝水果、拜祭月亮、摸秋等一系列活动之外,恐怕最重要的数吃「团圆饭」即中秋团圆宴了。当然,古时候吃「团圆宴」是决不会有已嫁出门女儿的,无论如何是一定要让其回婆家夫妻团圆的。而且,中秋节的团圆宴都是放在晚餐进行的。八月十五,时值中秋,此时是「春华秋实」的「黄金」丰收季节,多种农作物、干鲜果、水果、瓜类、水产品,正处成熟后的收获季节,为人们操办丰盛多彩的中秋团圆宴,奠定了绝好的食材基础。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当以宫廷最为清雅。明代宫廷地处长江流域,特别时兴吃“八月十五”的螃蟹。此时的螃蟹已是蟹黄丰腴,用蒲包蒸熟后,宫中显贵佐以酒醋,围坐品尝。吃好螃蟹,饮用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四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它时鲜果品,开始在皓月下静观有关中秋神话的戏曲演出。清代则多数在某个庭院中向东放一幅屏风,屏风两侧摆设鸡冠花、毛豆枝、芋头、花生、萝卜、鲜藕这类当季时鲜。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中间放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数量,把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吃一口,算是吃“团圆饼”了。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当年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竟然达到直径二尺,重二十斤。此后,皇室才开始所谓的团圆宴。

民间的中秋宴俗因地域、民族的不同,可就显得丰富多彩了。但无论在什么地方,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因元末农民起义、杀灭鞑喇而流传着家家中秋节吃月饼、芋头的习俗。如江浙、安徽一带就有早晨吃糖芋干的传统。广东各地包括客家人也都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惯。上海人也是在祭拜月亮之后,一家人才开始吃团圆酒、赏月饭的。当然,就中秋团圆宴而言,各地也还是自有特色的。华东地区,尽管各省、市菜系多样,物产丰富,但中秋节宴大体比较相近。这些地方除了普遍要吃螃蟹,基本上要保留水果拼盘、8个冷菜、6个热菜、4个大菜、1个汤菜、2个点心的配置。也有一些比较名贵的经典菜加入。如佛跳墙、东星斑、鹅肝、鲍鱼、辽参、雪燕等会加入其中。但就中秋节川菜而言,在讲求性价比的前提下,力求多而不贵。一般都少不了蒜泥黄瓜、糯米莲藕、盐水鸭肫、泡凤爪、泡菜、水花生这些凉菜和川味水煮肉、鱼香肉蒜、毛血旺、宫保鸡丁、川味回锅肉、干烧鱼、辣子鸡、灯影牛肉、烩三鲜等热菜。

 

月饼飘香又一年

老刀土灶月饼

“赖月”月饼

“酥”式月饼

义亭土月饼

童趣“猪笼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