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 朱云/绘画
155 在美国建国之前,三权分立只是一种理论。华盛顿、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等这些美国建国先驱,决心把理论变为现实。
156 1788年7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独立的联邦司法体制得以合法确立。
157 美国独立后,革命期间的人民主权思想在人们心中扎了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州仍然像殖民地时期那样青睐、信任议会,把它视作人民意志和权利的唯一代表,而对行政和司法机构表现出难以遏制的疑虑。
158 到邦联后期,司法遭立法干预的困境逐步得以改善,司法独立倾向日益明显。这首先得益于众多有识之士开始对立法至上体制展开的猛烈抨击。面对立法至上体制的种种弊端,一些政治家开始变得冷静起来。杰斐逊指出,立法、行政和司法权“集中在同一些人手中,正是专制政体的定义”。160 上述几个案件的审理,最终使合众国司法独立得以确立。在合众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过程中,约翰·马歇尔功不可没。在他担任首席法官期间,最高法院共下发一千一百零六件裁决书,而其中有五百一十九件是由马歇尔亲自撰写的。约翰·亚当斯后来说:“马歇尔是我送给美国人民的一项礼物,这是我一生最为自豪的事情——回忆我一生之所作,没有比这更令我感到愉快了。”
159 到18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对“立法至上”体制的日渐厌弃和法院自身的努力,司法机关在美国宪政体制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切实保护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成为人们瞩目的一个焦点,实现司法独立的时机已经成熟。一般认为,1803年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行使、1804年至1805年国会弹劾蔡斯案和伯尔叛国案是美国司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独立的三大标志。
161 杰斐逊第二任期中,美英关系十分紧张。当时,拿破仑的法国正与英国角逐欧洲。英国为了扩充兵源,开始在海上强征在美国商船上工作的英国人。当一只缺乏人手的战船搜查一只美国商船时,登船的军官往往会把任何略带爱尔兰或英格兰口音、面貌也近似英国人的美国人强行征用。横暴和不公正的行为逐渐增多。
162 杰斐逊总统要求英国停止这一行动,而英国人不予理睬,最后导致“切萨皮克”号事件的发生。163 在切萨皮克湾两海角之间,英国人有一支舰队,任务是监视海湾内的法国快速战舰的活动。英国水手大量潜逃——逃到过往的美国商船上。
164 英国军官了解到,潜逃活动的主使者詹金·拉特福德已经应募在美国战舰“切萨皮克”号上服务。英国人要等“切萨皮克”号出动时采取行动。
165 1807年6月22日,“切萨皮克”号出海。英军方面派“豹”号在后面跟踪航行。两舰来到海角以外约十英里处时,“豹”号抢上风超越“切萨皮克”号,并发出“急件”信号。
166 当时,美国和英国海军之间有一种互惠行动,请驶往某地的对方舰只携带邮件。向对方船只发“急件”信号,就是这种请求的表示。“切萨皮克”号舰长巴伦以为“豹”号意在发这种请求信号,便命令士兵转动中桅主帆,让舰只停下来。结果表明,英国海军司令伯克利下令,要对“切萨皮克”号实施搜查。巴伦拒绝搜查。十分钟过后,“豹”号舷侧炮火齐发,命中“切萨皮克”号。巴伦还没来得及下令回击,“豹”号又发炮两次。巴伦看到反击无望,便降旗示降。拉特福德等人被带走。167 这次受辱,使得美国人同仇敌忾。
168 1793年欧洲爆发战争以后,除英国以外,几乎每一个交战国的船只都无法在海上航行。这样,整个欧洲的贸易活动便全都留给了中立国。作为中立国的合众国是最大的赢家。这一时期,这个年轻的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它善于利用在一个战乱的世界中守中立的地位。
169 杰斐逊总统却从中看到了另外一方面的意义。杰斐逊丝毫没有考虑开战或进行战争淮备。他认为美国已经扼住了英国的喉管,只要扭动一下手腕,就可置英国于死地。他推断,既然美国对于英国工业品说来,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立运输者和主要市场,那就有可能借此令英国屈服。
170 杰斐逊所思考的,就是禁运。1807年12月22日,国会按照杰斐逊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禁运法案》。171 在此后的十四个月内,所有不在国外或未能逃出的美国船只,都只得停泊港口之内,或仅只从事本国的沿岸贸易。
172 不能够说禁运没有对英国造成损失,但损失最重的,还是美国自己。禁运断绝了往日那种有利可图的贸易,并使成千上万的海员和造船工人失了业。杰斐逊是南方人,他看不到自己制定的政策对北方造船业和运输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北方人却极清楚不过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叫苦不迭,说国会勒令他们“不许航海”,就如同它对南部说“不许种地”一样蛮横无理。
173 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更不搞终身制,是华盛顿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之一。托马斯·杰斐逊在连任届满后不再参选。民主共和党在新的总统选举中获胜,继续执政。1809年,詹姆斯·麦迪逊出任合众国第六任总统。外交问题依然左右着麦迪逊时期合众国的政策走向。国会撤消杰斐逊的禁运法令,通过了《第二号梅肯法案》,与英国和法国的贸易全部恢复。
174 拿破仑最先对《梅肯法案》作出了反应。他宣布承认美国的中立政策,其用意,自然是把美国拉入自己的体系,而进一步疏远美英关系。开始时,麦迪逊总统并不想与英国闹翻。他见法国如此,便想利用法国的这一承诺,敦促英国同时承认美国的中立政策。如果英国反应灵敏,同时承认美国的中立政策,其后的历史或许将是另外一种样子。但英国的迟钝加之随后又发生了某些意外,英国虽然最后做出了承认美国中立地位的决定,但为时已晚。175 民主共和党的领袖们认为,他们曾经采取外交和经济制裁的办法来防止战争,既然这两种办法都失败了,他们就只有要么投降、要么开战,别无他选。卸了任的杰斐逊就指出:“时间、耐性和爱好和平的一切希望都已竭尽,我们所剩下的唯一抉择就只是战争或者可耻的屈服了。”当时他们有一种倾向,担心如果不选择战争,就既会使民众对共和制度的信心产生动摇,又会危及民主共和党的前途。
176 南部和西部也有许多经济方面的怨尤,从而赞成对英战争。他们不理会北部海运业收益的状况,只看到他们那里的棉花、烟草和大麻价格日趋低落、种植园主日益受损的现实——他们把这些困难统统归咎于英国人。南卡罗来纳有人抗议说:“调查一下棉花市场的情况吧:1810年的收成在哪里?1811年的收成又在哪里?干预此事的人罪该万死!”
177 1810年至1811年的选举,把一群才干卓越的新人送进了国会。这批人很快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如亨利·克莱、彼得·波特、约翰·卡尔,他们被称作“战鹰”。亨利·克莱坐上了众议院议长的交椅,利用手中的权力,他任命他的朋友为各个重要委员会的主席。
178 克莱在华盛顿一所公寓里开了几个房间,那儿不久便以“国会中最有势力的主战聚餐会”著称于时。“战鹰”们希望搞垮外交和经济制裁,对大不列颠正式宣战。他们所持的论点,使国会老手们想起1798年汉密尔顿为谋求对法宣战而举出的那些理由。他们谋得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建立一支两万五千人的正规陆军。 “战鹰”们厌恶麦迪逊总统和国务卿门罗那种舞文弄墨的外交,认为国家荣誉要求一战。而且,他们认定,对英作战一旦获胜,加拿大将唾手可得。179 任田纳西州西部民团司令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也加入了鼓吹战争的行列。他说:“我们要进行战斗,以求重振我们已在国内外遭到误解和诽谤的国民性,以求保护我们被强征到英国战舰上并被迫替我们的敌人作战来打我们的那些海上公民。我们要伸张我们的自由贸易权利并为我们本土的产品打开一个市场,这些产品现在留在我们手里腐烂,只因那个海上霸王不许我们将它运往任何外国。”
180 1811年5月16日,美国快速战舰“总统”号同英国轻巡航舰“小带”号在美国海域进行了一场非正式的战斗,结果,“总统”号占了便宜。这给美国主战派以鼓舞,似乎证明,大英帝国的战舰是不足为畏的。
181 在英国,主张和解的卡斯尔雷勋爵开始执掌外交,但驻伦敦的美国使团都走光了,勋爵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首相斯潘塞·珀西瓦尔决定采取主动,不经与美国谈判就宣布英方承认美国的中立地位。但他刚刚拿定主意就被人行刺丧了命。
182 首相继承者的物色又造成一次延宕。最后,在1812年6月16日,卡斯尔雷勋爵宣布了英国承认美国中立政策的决定。当时如果有一条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线,英国这一举动也还不算为时过晚,但向美方通告此项决定的外交邮袋尚在横渡大洋途中的轮船上的时候,美国已经对英国宣战了。183 对英国开战的另外一个理由,麦迪逊政府没有宣布,恰恰是最主要的。1795年,美国与西部的印第安人签订了《格林维尔条约》。这个条约划定了殖民地与西部印第安人“保护区”之间的界限,从而安抚了西部印第安人。
184 杰斐逊曾宣称要对印第安人实行仁爱的原则,而实际上却打算把印第安人全部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去,以便鼓励美国人向西移民。这样一种政策,只有在执行过程中使印第安人不受侵害,才能减轻他们的抵抗。可事实上白种人并没有那样做。印第安人倒是忠实地履行了条约中的各项规定,但白人开拓者却对印第安人进行了极其蛮横的残酷杀戮。
185 白人还用卑鄙的欺诈方法使印第安人就范。常用的方法是抓捕他们的酋长,然后用甜言蜜语哄骗他们,并用威士忌酒将他们灌醉,尔后让他们在一份条约上签字画押,让他们答应部落或许还将其他部族的狩猎地永远割让。
186 杰斐逊总统鼓励了这种做法。《格林维尔条约》签订后的十四年间,西部印第安人总共让出了三千八百万英亩土地。187 但1809年,这一进程停止了。原因是印第安人那边出现了两位领袖,在他们的领导下,全体印第安人不再饮酒——他们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美国人的阴谋。
188 印第安人的这种变化,是英国北美新政策推行的一种结果。1808年,新上任的加拿大总督认为,与合众国开战如果不是必不可免的,也至少是颇有可能的。有鉴于此,英国必须进行战争准备。
189 美国与英国开战,战场定然是加拿大。英国在加拿大力量虚弱。在欧洲,英国与拿破仑打仗,无力对加拿大进行增援。新任总督认为,防止合众国征服加拿大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西北地区的印第安人拉到他们一边来。
190 上面提到的印第安人的领袖,就是肖尼族印第安人酋长的孪生子特库姆塞和坦斯夸塔瓦。特库姆塞是个矫捷、俊秀而威武的战士,坦斯夸塔瓦则是一名“先知”。坦斯夸塔瓦靠着预言日蚀这类简单手段,对他的部落取得了支配权。从1808年起,他们兄弟俩英勇地担负起拯救自己人民的使命。他们力求改革他们的旧习惯,停止割让他们的土地,同白人保持隔离。印第安人的新变化是美国无法容忍的。它断绝了美国的开拓之路。同时,一个敌对的、与英国关系亲密的、强大的印第安部落联盟的存在,对美国安全构成的威胁,令人不寒而栗。191 对英宣战加速了党派的对立。新英格兰各州、纽约、新泽西和马里兰等州,都反对对英宣战。只新英格兰各州就拥有全美四分之三的船只,所提供的美国海员数更是超过了这一比例。对英战争就意味着他们的彻底破产。
192 西部各州、弗吉尼亚以南各州,几乎一致主张对英国开战。他们不管什么造船业和海运业的破产不破产,他们首先要管的是棉花、烟草的销售,其次是对付结盟的印第安人,使向西的开拓之路得以继续。此外,民主共和党的领袖还向大家灌输国家的荣誉感。
193 对英国是战是和,集中反映了两党的利益观:联邦党站在以新英格兰为代表的、以造船业和海运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东北部各州的立场,坚决反对对英国开战;民主共和党则站在南部和西部、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各州的立场,坚决主张向英国宣战。
194 1812年,美国对英国开战。美英之间的战争,大部分战场在陆上——加拿大成为主战场。1810年时,加拿大居民不满五十万,合众国的人口七百二十五万。此年,合众国入伍民兵总计约七十万,正规军七千人。驻在北美的英国正规军,在战争爆发时不到五千人。195 加拿大蜿蜒数千里,美军从三个方向——五大湖中区、尼亚加拉和尚普兹湖——向加拿大发起了进攻。在宣战前三星期,密执安领地总督、参加过独立战争的六十岁老军人威廉·赫尔被委任为陆军准将,奉命自俄亥俄州的代顿进军底特律,然后攻入加拿大。这就是五大湖区。
196 老迈的赫尔气馁了。他的一些士兵害怕遭到印第安人的杀戮也纷纷开小差。他的后方已被切断。这样,1812年8月16日,赫尔率军投降。五大湖中区的进攻宣告结束。
197 战争第二年,美军曾制定对蒙特利尔的钳形攻势。詹姆斯·威尔金森将军率领八千人,从萨克特港沿圣劳怆斯河顺流而下;韦德·汉普顿将军另率四千人,由尚普兰湖畔的普拉茨堡北上。
198 这一计划刚一实施就寿终正寝。两位将军仅仅发生一场遭遇战——汉普顿在夏朵盖,威尔金森在距蒙特利尔七十英里的克蒹斯勒农庄——就立即停止前进,并撤回原驻地。这样,战争的第二年,美军并没有一兵一卒留在加拿大。199 拿破仑遭遇滑铁卢之后,于1814年4月6日被迫退位。这之后,英国从欧洲腾出手来,把更多的军队调向北美,致使北美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英国从守势转向进攻,把战场引向美国本土。英军从四个方向向美国发起进攻:尼亚加拉地区、尚普兰湖地区、切萨皮克湾和新奥尔良。
200 美方从过去两年的失利中吸取了教训,撤消了不称职的军官,年轻有为者得到了指挥权,正规军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减轻了对民兵的依赖。
201 在尼亚加拉一线,美方采取了主动行动。1814年7月3日,雅各布·布朗将军率领的五千名正规军强渡尼亚加拉河,攻占了加拿大的伊利堡。
202 更激烈的战斗发生在7月25日的隆迪斯兰——处于亚加拉瀑布旁的一个村庄。美方投入两千人。战斗中,两名美国将军受了重伤,且八百五十三人伤亡。英军伤亡更大——八百七十八人。这几场战斗阻止了英军从尼亚加拉一线对合众国的进攻,并且唤起了美国陆军的自豪感。203 巴尔的摩是马里兰州的地盘。这里严阵以待。英国海军首先炮击麦克亨利堡。而守卫的军民不为所动。正是在这一氛围之中,使美国人有了一首振奋人心的国歌——它的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当时是英军手中的一名俘虏。他被监禁在一条船上。
204 在黎明的曙光中,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望见,在连天炮火之中,美国的国旗依然在麦克亨利堡上空高高飘扬。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顿生灵感,便有了《星条旗》这支歌。后来,《星条旗》被定为美国国歌。
205 美英两国一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一边在谈判桌上舌枪唇剑。早在1814年1月,双方的谈判代表就聚在了比利时的根特。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美国方面围绕当初向英国宣战时开列的那些理由提出要求。英国方面则不急于双方就种种问题谈拢。最后双方集中谈了如何敲定战后双方边界的问题:英方提出,要根据各方保持在战争结束时已占有的土地来确定边界。而美方提出,双方未来的边界只能保持1796年时的边界划分。206 这与当时的战场局势有关。当时,英军攻入美国本土,气头正盛,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美国国土。而美国方面判断,自己原先占领加拿大的计划无论如何难以实现,而自己的大片国土正被英国占领。这样,双方的谈判代表都在密切注视着战场的局势。
207 后来,英军在巴尔的摩被击退,在尚普兰湖一线没有占到便宜,而最后,在新奥尔良遭到惨败。故此,英方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转而接受了美国方面的方案。1814年圣诞前夕,英美双方代表签订了《根特和约》。《根特和约》中,除结束敌对状态和恢复战前边界外,双方同意对所有重要问题保留分歧。杰克逊为美国夺得了佛罗里达。与此同时,战争稳定了美国向西部扩展的基础。
208 当初,联邦党人竭力反对战争,主要原因是他们担心战争会扼杀他们的造船、航运和制造业。但三年战争下来,他们担心的三个行业都突飞猛进。英国的封锁一直没有扩及新英格兰海岸,因此这个国家的那一地区仍同滨海各领地自由进行贸易,或者从佛蒙特州经由陆路与魁北克通商。制造业的发展最为显著。1810年,经过杰斐逊的禁运,新英格兰地区只有八十七座棉纺织厂,共计八万纺锭。但到了1815年,开工的纺锭达到五十万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