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
欧陆游学,是在英国逐渐形成的一种生活和文化交流行为。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刻画旅游者的各类画像和塑像屡见不鲜,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也塑造了游学者的形象。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普遍认为,16—25岁之间的贵族子弟应到国外游学1—3年。
▇ 17世纪初,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先后游览意大利,其中霍布斯以贵族导师的身份伴游,Grand Tour一词首次出现。尽管学界观点不一,但不少学者认为,英国欧陆游学由此起源。
▇ 1688年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体,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的欧陆游学进入高潮。
游学的主体是出身于贵族和乡绅家庭的大学学子,他们将出游作为学业的继续。按照当时的说法,贵族子弟进行欧陆游学的目的大致有三个:1.学习各国礼仪,以改善言谈举止和风度,并研习舞蹈、箭术和骑术;2.学习各国上流社会所重用的法语;3.到各地参观,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
欧陆游学费用极其高昂,注定游历者的主体只能是贵族家庭。有资料显示,英国贵族子弟游学通常需要3—4年,个别长达七八年甚至更久,且旅途中要有伴游导师、仆从和车马,平均每年花费1000英镑以上,甚至数千英镑。欧陆游学的费用繁杂,包括饮食、住宿、游览、娱乐、迎来送往、礼品、求医等,其他如购买时尚用品、文化艺术品和文物等也是不小的开销。
当时,最受英国年轻人青睐的游学目的地是法国和意大利。有资料显示,1718年,仅罗马的英国贵族乡绅就足以坐满两家咖啡店;1751—1768年,大约有一万名英国人(包括仆从)抵达意大利;1786年,短短两个月内抵达巴黎的英国游学者就超过3000人。18世纪,英国欧陆游学的人数迅速增加,除贵族乡绅子弟外,中产阶级的子弟也置身其中。18世纪后期,游学范围开始超出欧洲,少数英国游历者前往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埃及等地。
法国
1.英法两国距离较近,历史渊源深远。
2.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杰出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等人,激励着不列颠青年精英探索的脚步。
3.巴黎作为欧洲的大都会,文化资源深厚。
意大利
1.厚重的文化遗产。
2.壮丽的自然风光。
在壮游中诞生的大师
欧陆游学者中,不乏积极考察、深入思考的佼佼者,他们根据体验写下的名篇巨著,极大推动了那个时代文化的发展。
1754年,罗伯特·亚当游历布鲁塞尔、巴黎、热亚那、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跟随建筑大师研究古代建筑遗迹。1789年,他设计的爱丁堡大学校门,达到建筑艺术创造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