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家训。
1982年,陈铎凭借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而家喻户晓时,43岁的他就已经华发满头。从那时起,就有人叫他“爷爷”了。转眼30多年过去,陈铎依然保持当初的体重和身材,常常有朋友开玩笑说他是“不老妖怪”,他自己却说是“逆生长”,是命运给一直努力工作、努力做自己的他最好的回报。
标志性白发、方框眼镜、西装革履,这是2016年4月初,记者在陈铎的工作室见到他的第一印象,和他当初主持《话说长江》时似乎没有任何变化。陈铎刚过完77岁生日,浑厚有力又充满磁性的普通话也一如当初,一位前来拜访他的老友说:“我们这一代人都在养老、享清福,陈铎却还在马不停蹄地工作。”
陈铎的儿子陈雷补充道:“打我记事起,我爸爸就一直在工作,做事情。他不跟我和姐姐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工作。所以我觉得,父母认真投入的工作热情和状态,是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和家训。”
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创办。这年秋天,20岁的陈铎考进北京大学,同时被专为中央电视台提供非新闻类节目的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录取。权衡再三,陈铎放弃北京大学,进入中央广播实验剧团。3年后,陈铎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一边读书一边工作。
“一干就是47年。最初的日子特别艰难,一人身兼数职,没日没夜地干。领导说,你们要面对话筒、面对镜头,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我觉得这份工作崇高极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陈铎说,刚进剧团时,他的普通话还带着浓浓的上海口音。担心自己拖大家的后腿,于是原本很忙的陈铎把所有休息时间都用来练习普通话,走到哪里都在练习吐字发音,看见谁都讨教。最后,陈铎过了普通话这一关。
不到40岁时就头发花白,与陈铎忘我的工作热情不无关系。从1960年开始,他身兼多个工种,演员、音响师、摄影、后勤一肩挑。“只要你干,有的是工作;只要你播种,总会收获。”这是陈铎的座右铭。
2006年,陈铎从中央电视台退休,但他依然坚信“只要肯干,有的是工作”,把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当初放弃去北大读书,选择去电视台工作,我从来没后悔过。因为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工作更能让人成长。”陈铎说。退休后的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恨不得能分身,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其实,以陈铎的知名度,退休后坐在家里,就能等到很多找上门的工作。但他说:“我要是那样做,子女会怎么看?会不会觉得‘我老爸挺厉害的,我用得着这么拼吗?啃爹就够了呀!’”尽管现在的工作室是以陈铎命名,老板却是儿子,但他却很感激儿子给他这份工作。“年轻人工作天经地义,但到老了还工作你会不知老之将至,觉得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奔头!”陈铎说。
67岁那年,陈铎自筹资金、自组班子拍摄纪录片《话说青藏高原》。他亲自开车去了青藏高原,尽管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但陈铎却是精力最充沛、遇到困难最气定神闲的那个人。
对陈铎来说,老年人除了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外,也要力所能及地为子女做点事情。“万一退休后没有其他工作,那就把帮子女减轻负担当成你的工作。既然是工作,就要任劳任怨,好好地干。”陈铎说,在英国的女儿生孩子后,他马上就飞过去了。到女儿家的第二天,陈铎从里到外,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了一遍。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陈铎每天的工作都是干家务。
看到满心欢喜给自己干活儿的父亲,女儿对陈铎说:“我觉得此刻的您,比任何时候都帅!”对陈铎而言,女儿肯定他做家务活带来的幸福感,甚至比工作出色后获奖还要强烈。“帮子女干家务、带孩子也是老有所为,也是值得百分百投入的工作。”陈铎说。何必非要给子女定规矩、立家规,并要求他们传承?总是有事儿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努力工作,做更好的自己。
陈铎说:“我始终觉得,无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父母都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生存环境’,不是指堆砌雄厚资金栽培孩子的各种雅好,而是年轻时认真工作,到老了依然有努力投入工作的热情,以及因此收获的成就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