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婚姻与家庭(上)

一生都在自我催眠的鲁迅原配

作者:文 | 岳晓东

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广为人知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婚姻与情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栏目诚邀著名心理专家岳晓东进行精彩解读,为大家奉上一场心灵盛宴。

文 | 岳晓东


  鲁迅与朱安


朱安这一生,不是输在容貌普通没文化,而是输在自我催眠上。

对原配朱安,鲁迅可谓厌恶至极

1906年,鲁迅在日本接到母亲三番五次发来的电报后,以为母亲病危,匆匆赶回绍兴老家。没想到等着他的是一场已经被安排好的婚礼。

新娘名叫朱安,是个旧式的缠足女子,长有“一张狭长的脸,脸色萎黄,颧骨突出,前额高而近秃,发育未足,似有病容”。新婚之夜,鲁迅和朱安各自默默想着自己的心事,丝毫没有任何新婚之夜的兴奋。第二天早上,印花被的靛青染青了鲁迅的脸,因为他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一夜。

鲁迅之所以这么难过,除了被母亲欺骗和对朱安容貌的不满外,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性格保守的朱安婚前没有放脚、上学堂,让他对这段旧式婚姻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婚后第三天,鲁迅径直回了日本。3年后,鲁迅从日本回国,但没有回绍兴。也就是说,鲁迅一点儿都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结了婚的男人,对家庭生活没有任何的期待。

辛亥革命后,鲁迅只身来到北京工作。独自生活了7年后,他接母亲和朱安来到北京生活。在居住安排上,鲁迅自己住前院,朱安陪婆婆住在中院,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住在后院。这样安排就是为了避免与朱安朝夕相对。

有一次,鲁迅为母亲做寿,邀请了一众好友来参加。朱安忽然穿戴整齐地从房里走出来,跪在地上说:“我来周家已经许多年,大先生(鲁迅)不大理我,但我也不会离开周家,我活着是周家的人,死了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侍奉我的婆婆!”说完,磕头,离去。

鲁迅无奈地对朋友们说:“你们看看,这就是中国妇女的厉害,从此所有的同情,都被她争了去,大家都会批评我不好。”鲁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对朱安,可谓是厌恶至极,却又无可奈何。

朱安的自我催眠,误了自己一生

鲁迅一生讨厌朱安,可朱安却一生感谢鲁迅。无论丈夫怎样无视她的存在,朱安都会默默地忍受。

朱安之所以这么能忍,是因为她有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只要她一直对丈夫好,早晚有一天他会回心转意。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自我暗示,或者叫做自我催眠。就是人将某种超乎现实的想法或信念植入潜意识,期望以此来左右事情的发展。这样做是对现状的否认和不接纳,是不成熟防御机制的表现。这种自我催眠确实缓解了朱安当下的焦虑,却导致她一生都生活在自欺欺人当中,无法自拔。因为不肯面对现实,她就没有足够改变自己的动力,比如读书认字,和丈夫培养共同语言和兴趣,走进丈夫的世界,改变鲁迅对她的第一印象。她对鲁迅很好,但是这些好都不是鲁迅想要的。

朱安2 0年的等待,非但没有等来丈夫的回心转意,还等来了鲁迅和许广平同居的消息。直到听说许广平有了身孕,她才彻底绝望了。

朱安的自我催眠还在于努力去讨好鲁迅周围的人,幻想侍奉好周老太太和周围的人,丈夫就能回头。婆婆去世后,朱安写信给许广平报丧,其中还言不由衷地说:“大先生待我是很好的,我们没有吵过架。”她还曾经对别人说:“许先生(许广平)也待我极好,她是一个好人……她懂得我。”鲁迅都不搭理她,如何吵架?许广平和朱安很少通信,算“极好”吗?显然又是朱安的自欺欺人。可以说,朱安的自我催眠导致了她无原则的顺从与忍让,她一直幻想鲁迅仍把她当夫人看,给她钱支配,负责她的生活。

鲁迅去世后,朱安一直住在北京,生活极为窘迫。周作人曾建议朱安出售鲁迅的藏书。为了加以阻止,上海文化名人唐弢、刘哲民等人专门去找朱安。朱安冲他们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在朱安自我催眠的意识里,她生是鲁迅的人,死是鲁迅的鬼。人们不能只关注鲁迅的书籍和作品,不关注她这个原配妻子的存在。

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这,是朱安说出的最后一句自我催眠语。

作者简介:

岳晓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受聘为南京大学等25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著有《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等多部心理学著作。

付洋责任编辑
E:[email protected] T:010 5102 6332

 

是不是一回事儿

娶个傻女人的幸福,你懂吗

谢谢你,我生命里的陌生人

《生活2016》

老公总是否定我

双胞胎女儿减肥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