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新经济的深层次价值出发,落地在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之间,形成一个自洽的逻辑与价值的闭环
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观念快速迭代、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无论对思考者还是对行动者而言,这也可能是个好时代。
从“互联网+”到“分享经济”,过去没有任何一家商业平台或公司提出或倡导的概念,能够一夜之间变成中国的国策。而在国外,比方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可能直接变为国家层面推行的战略,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一个商业公司所推崇的新概念,被最高决策层采用,并作为最高规格的王牌行动计划,恐怕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当然,这背后的一些动因也不可不察。中国经济所处的险峻形势,中国改革面临的复杂局面,使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应用新观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去破局。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给予新经济如此特别关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背景。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到了什么样的窘境,我们的改革遇到了哪些阻力,单凭自上而下的固有行政改革手段,恐无法来撬动既有利益藩篱,非采用这种商业逻辑或者说市场手法不可,以此来为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打开一些缺口。
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互联网像电,像空气,有时候它的无远弗届,令你几乎很难去感知它。今天,我们对互联网已经毋庸再做一些浅层次理解,因为它已然成为一股摧枯拉朽的伟力。具体而言,互联网的应有之义或者说它对于世界的价值、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是拆墙,拆观念之墙、心智之墙;二是破笼,破市场之笼、行政之笼;三是平权,平民生之权、社会分权。这些可能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背后隐含的深层次价值。由此出发,落地在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之间,才能有望形成一个自洽的逻辑与价值的闭环。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中,互联网的特性所对应的,更多是一种边缘创新或边缘革命。这也是两年前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对中国前三十来年所独创的经济增长神速来由的重要解释。另外科斯对中国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他观察到的,中国缺乏一个思想市场,这点在他看来正是严重制约中国走向创新型社会的内在短板。而中国的未来机会,也蕴藏于思想市场潜在的无穷创造和无限繁荣之中,这其中也有专业智库长期的用武之地。
在推动新经济战略的过程中,亟需激发和弘扬的是创业家精神。尽管我们周遭不乏创业者,也不乏企业主或商人,但那种不改变世界誓不罢休的创业家精神,却是这个时代特别欠缺的。对新经济时代的多数人而言,既需要在双创动员令中心态平和,与泡沫共舞;也需要在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理性乐观,苦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