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记者 岳伟
政府对动力电池态度的变化,也正好让部分主打技术牌的电池企业如沐春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实现着对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其中微宏就是典型的技术派代表,作为电池生产企业的微宏,他们的不燃烧电池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安全性能,结合其电池快充和长寿命的特点,微宏认为其不燃烧电池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开始大幅度扩大电池产能。同时,微宏也开始与乘用车企业合作,以拓展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近日随着不燃烧电池技术的发布,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技术核心价值及全球电池行业的应用,《汽车观察》对微宏CEO吴扬进行专访。
核心技术如何突破?
汽车观察:不燃烧电池里面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
吴扬:“不燃烧”电池技术依赖于电池电解液和隔膜的技术革新。锂离子电池作为一个能量载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控的内短路风险。而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放热量最多的是电解液,因此不燃烧电解液是保证电池不燃烧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同时普通锂离子电池隔膜通常熔点较低,在130摄氏度左右便会收缩,从而导致电池的内部短路,发生热失控。而与普通的PE隔膜相比,微宏耐高温隔膜熔点更高,可以保证电池即便在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会发生收缩,防范电池内部短路,从而避免热失控。
不过在这里面,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不燃烧电池技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电池平台上,与哪种电池材料无关;其次是隔膜技术含量非常高,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再过五到八年世界上也不太可能有人赶得上我们,技术门槛非常高;而电解液方面,有些不守规矩的厂家可能会把我们产品买去抄袭,即使他抄袭出电解液也起不了作用。我们当初设计这个技术门槛时就这样设定,没有我们的隔膜,只有电解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这种电解液不能耐到七八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我们的隔膜电池还是会在极高温度下燃烧。电解液技术和隔膜两项技术组成了不燃烧技术的核心。
汽车观察:微宏的电池隔膜和电解液这两个技术谁是更核心技术?
吴扬:目前这两个都是核心技术,都一样重要,谁都不能少。当然,做固态电池的话,即使短路也没有很大的问题,未来我们发展的下一代电池就是固态电池,目前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但现在的固态电池技术不成熟,成本也在一度电1万多美元,不是谁都消费得起,并且1万多美元一度电做出来质量还没有保证。目前固体电池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或者特殊的军事用途上。
汽车观察:目前锂电池在高温下和低温下都不会性能衰减,咱们微宏电池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性能如何?
吴扬:我们有智能热控流体技术可以控制温度,不存在高温、低温问题。计算机输进去45度,电池就一直在45摄氏度下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恒温状态,也可以设计到一个温度范围。因为它的散热是通过液体循环散热的,温度是非常容易控制的。高低温环境我们设计时都考虑到了。
汽车观察:有没有考虑不燃烧电池先在哪个系统进行商用测试?
吴扬: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测试,因为我们电池其他性能都没有变,只是多了一个不燃烧性能,我们对我们的电池有信心。不需要再试了。
汽车观察:不燃烧电池在回收环节中的污染问题上是怎么采取措施的?
吴扬:不燃烧电池跟燃烧电池的回收工艺都是一样的。因为回收都是回收正极材料,电解液是不能回收的,只有正极材料、铜箔和铝箔可以回收,正极材料拿回来重整,降级使用,比如手机电池这一块。
电池应用受限
汽车观察:不燃烧电池技术认证及推广,微宏目前打算如何去做?
吴扬:微宏采用不燃烧技术的电池尚未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测,也未经过用户实际使用的检测。一种新的电池要想商用,必须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检测。
当然政府的认证非常重要。认证以后,我们会首先与老客户合作、首先供应他们,成为战略伙伴。由于我们电池目前产能有限,所以只能暂时满足跟我们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让他们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另外,我们正在策划将技术延伸到民用产品,民用产品首先想到的是充电宝,充电宝也会有安全隐患,随身携带是危险的,虽然这样的几率很小,但是谁也不想碰到。
汽车观察:我们看到微宏已开始与乘用车企业合作,那么作为一向在商用车领域应用的微宏,是主动寻求跟某些厂商合作还是被动地接受厂商合作?
吴扬:我们是会挑选合作厂商的。现在还没有确定,我们会寻求资金雄厚的厂商,因为我们电池的价格会相对高一些。这也体现了我们产品的优势,跟主机厂和车厂有更多的发言权。通常跟主机厂,作为车厂的供应商都是比较被动的,主动权很少。我们目前不是这样的,产品竞争力好了就不会被动。
汽车观察:微宏的电池安全技术,和日韩的企业整体在安全方面比双方是一个什么水平?
吴扬:日韩在电池设计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尤其在电芯本身的设计上面,但无论电芯怎么设计,内部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它不采用我们这样的办法的话,它的电池是不能完全安全的,无论做得多好,不安全的概率还是有的。就像我讲到松下做的18650电池做到百万分之二的概率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中国做电池的废品率或者不合格远远超过这个值,松下那样的几率,大产量算出来也是不行的,所以,为什么大多汽车公司都不敢用,不敢往前推进,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特斯拉也一样。
汽车观察:目前欧洲是微宏的主战场,除了客车,微宏接触过成熟的欧洲乘用车企业吗?
吴扬:接触过。但他们在等好的汽车电池,没人敢轻易使用,欧洲的乘用车企业都是巨无霸,根本不敢大规模安装电池。十万辆车起装就是基数的话,按照电池的合格率计算,理论计算就会面临召回风险,通不过董事会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