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游

魏雅君 书香风雅的“杏林女杰”

作者:向佳

文·图/向佳

 她是1958年考入长春中医学院的中医“黄埔一期”,50多年兢兢业业不离中医教学临床一线;她多年笔耕不辍,成为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名女中医;她崇尚和践行优雅自强的女性品格,也为关爱女性健康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初春的北京,微寒。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魏雅君的小院,却早已春色盎然。梅花未落,兰花正盛,在这幽静雅致的花园旁,便是魏雅君名为“雅苑”的书房。读书、著述,成为她行医之余最为享受的事情。

“我从不想逛公园、跳跳舞,也不化妆、养颜,所有的时间就是门诊、看书、写书。”魏雅君说,即便如此,她仍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位年已75岁、发表文字超过395万字的勤勉老人,至今仍坚持每周6个半天的门诊。身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中医学生,她不追求名利,而是把“品德与知识并重”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逆境中传承坚韧乐观

魏雅君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是清朝举人,祖辈秉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

至今魏雅君还记得小时候父亲让她靠着墙背诵《中药汤头歌400味》的情景。“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如今60多年过去了,她仍能倒背如流。

父亲常给她说起的“董奉种杏”的故事她铭记在心,父亲对她传承家族传统、从事治病救人事业的期望时刻不敢忘记。早在中学时期,魏雅君就遵照父亲的意见,拜当时吉林省长春市四大名医之一的高升三先生为师,接受中医启蒙教育。1958年,魏雅君进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

魏雅君出生于1940年,正值东北沦陷时期,人民的生活极度困难。直到1952年,他们一家才定居长春,一家7口人依靠着父亲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尽管生活艰辛,但父母留给孩子们的永远是坚强、乐观的姿态,他们带着孩子们在租住院子的空地上播种花籽,夏秋时欣赏姹紫嫣红满院花香。在父母的影响下,魏雅君姐弟们从水果摊上捡回西瓜皮晒干后卖给药店贴补家用;大学期间,身为学生会文化部长的魏雅君还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去当演员,参加过《芦笙恋歌》等多部影片的民族歌舞表演,这也为她增加了些许收入。

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发奋图强的精神,魏雅君以优异的成绩从长春中医学院毕业。多年以后的今天,虽不再需要为生活奔波,但魏雅君从父辈身上学习到的坚韧乐观的人生品格,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子女们。

我的遗产是我的文字和思想

用“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来形容魏雅君一点也不为过。她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男科学》编委,主编《魏雅君医案》,完成北京市委、市计委给予首都市民“生命全周期性教育健康”系列丛书《女人一生平安》4册、《男性一生健康》2册、《健康微宝典》20册,同时还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博雅斋札记》等共计395万字文章。

“我睡眠时间特别少,晚上看书,早上起来也是翻书、背古籍、古诗。”魏雅君以读书写作为乐,从上学时候开始就很喜欢中医经典和古诗词,工作读书之余,她会写一些散文、游记、诗歌。她的文章几乎都是在深夜或业余时间写就的。

魏雅君没有很长的职务、头衔,不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也没有时间去参评很多的荣誉,她最引以自豪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个称号。如今有幸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成员,自己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更足了,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下一代交流、学习。

“荣誉、名利不是我追求的,我希望自己的所学能让患者受益,我的文字能够给儿女、后人留下些东西。”魏雅君说,生命可贵,不管未来如何,在当下她只想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和工作,把自己做人行医的经历写出来、留给后人。“我的遗产就是我的文字、我的思想和精神。”

女性美在健康与品德

魏雅君的前半生经历十分曲折。大学毕业后的她,当过乡镇卫生所的医生,在县中医院工作过15年,又在国家展开华北石油会展时应邀到华北石油总医院工作,随后被保送参加了我国最早的中医研究生专修班学习,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严格的选拔与考核,魏雅君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

尽管历经波折与艰辛,但魏雅君始终没有丢掉对中医、文学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魏雅君看来,身为女性,一定要传承中国女性的许多传统美德,孝敬老人、照顾家庭、温婉优雅;作为知识女性,更要学识与品德兼修,同时要敢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

虽然没有时间美容养颜,但每次出门诊前,魏雅君都会把自己修整得干净得体,以最佳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女人首先要健康,才能谈得上美丽。”魏雅君常常对女性患者这么说,她也一直在这样做。翻开魏雅君的文集,文风清雅,不失浪漫主义情怀;情感真挚,佳句美文信手拈来。

正如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所说:“魏雅君医生的文章充满了诗意,洋溢着激情。……看得出,她一定读过不少美轮美奂的古典诗词。许多佳句,她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没有丁点儿造作,生硬,仿佛天成,这让我颇为赞叹。”

苏叔阳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担任过老师,在他看来,魏雅君“是一位切附过无数患者脉息,因而了解各种年龄男女的心境,能够以良方好药治愈病人身心的名医”,她的文章是时代的大气和女性温婉的融合,激情而又婉约,很值得一读。

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魏雅君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不久便在学校的临床基地——国医堂门诊部从事临床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魏雅君作为国医堂“疑难病会诊中心”和“外宾医疗中心”特邀研究员,在国医堂倡导并主持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男科、妇科门诊”。

1995年,魏雅君受北京中医药大学委派到香港地区讲学,受到各方好评。此后,她先后出访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阿联酋、哈萨克斯坦、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履行讲学、考察、中医临床等任务,在国内外为多个国家的患者会诊、治疗,带教的外国留学生、研究生、进修生更是不计其数。

在涉外活动中,魏雅君不卑不亢,语言得体,展示了礼仪之邦的气质与风范。临床时,她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考察时,她既谦虚学习别人之长处,又毫无保留地与国际友人进行学术交流;在与外国政要会见时,她风度娴雅,落落大方,展示着东方女性的稳重与魅力。在很多国家,对魏雅君的接待都是高规格的,给予她的礼遇也是非同寻常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甚至专门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对魏雅君进行专访,她还是该国驻华大使馆宴会时必请的重要宾客。魏雅君正是这样以自己的学识、医术、医德、气质,为中国传统医学赢得了尊重,得到了国际友人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

Rolra是在北京工作的摩洛哥外交人员,她现在已经是魏雅君的老朋友了。自从在美籍华人朋友的推荐下请魏雅君诊治后,Rolra感到自己的身体逐渐有了改变,精神状态变好了,连脸上的气色也好了很多。“魏医生说这次给我开膏方,我听说里面会有四、五十种药物,吃完我会更漂亮!”Rolra开心地说。

“医者仁术”是一生行医准则

言谈中,魏雅君常常把“时间不够用”挂在嘴边。在她看来,自己的知识仍然很匮乏,仍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如果再年轻一点会做更多的事情。”魏雅君强烈的紧迫感,也促使她在学术传承方面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对他们的成长要求十分严格。

“真正的医者,人后用功之深令人难以想象。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先生,白天出诊,晚上则要读书,每每至深夜方才休息,背诵《医宗金鉴》等古书更是他的必备功课。”魏雅君常常要求学生们不断研读中医经典。

“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出一系列中医妇科疑难杂症的书籍,包括对妇科的‘治未病’进行探索。”魏雅君说,实施这些计划的过程也是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

“医生和教师两种职业历来比较特殊,或是针对身心,或是针对灵魂,都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如果仅仅以谋生的态度对待之,必然误人。”魏雅君说,虽然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她仍想呼吁:医者,仁术。“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患者,这也是我一生行医始终谨遵之道,即大医行大道。”魏雅君说。

 

将太无二 源自于深海的美味

花落春仍在

踏京西古道逛民俗庙会

舌尖上的浆水

感人的石狮

中国科技馆科学与艺术的跨界演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