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则低调的新闻却让我深感震憾。这种震憾缘于几点:一是被认为是死对头的实体零售企业和线上超市,居然携手合作到了一起;二是天猫超市的影响力和渗透能力让人吃惊,线上商业模式的扩张速度远非传统商业行业能比;三是号称2018年销售将突破千亿,超过华润万家的天猫超市,将给实体店尤其是超市业态带来远远大于目前其他任何电商平台的威胁。
要知道,德国超市INFERNO、西班牙超市DIA迪亚天天也将在未来3个月内入驻天猫超市,或许再过段时间将有更多的实体零售企业加入,这个家伙正朝着将全球优秀的线下零售企业中最好的商品搬到自己线上平台的“野心”在快速迈进,以实现在网上超市平台领域的商品经营的真正差异化。
至少截至目前,大部分实体零售企业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海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向阿里敞开怀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的连锁商业模式将真正走向被颠覆的时代——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天猫超市都有,且基本能“当日达”或“次日达”,甚至当有一天能买到所有实体零售企业中最具特色的爆款商品时,我们还有可能继续沉迷于消费者更喜欢逛实体店或者幻想消费者有一天再回头奔向实体店怀抱这样扯淡的假设吗?
换句话说,很多零售企业将失去继续在市场玩下去的本钱。
像麦德龙这样的企业至少有强大的自有品牌商品作为支撑,再加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未来还有希望在与电商平台的竞合中继续发展。但对众多本土零售企业而言,这根本就是一个致命的硬伤。大家都知道商品的经营能力非常重要,但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更多企业看重的是短期效益而非长远发展,这也导致很多所谓的变革和创新都流于表面,比如门店环境的改造、陈列道具的炫技、动线规划的变化等等,并不是说这些改变就不重要,可能这会让企业的效益在短期内有所提升,但不可能解决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商品经营这一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提升,甚至大部分企业目前在这一功能上还处于缺失状态——就拿自有品牌来说,喊了近20年,有几个企业真正具备运作好自有品牌的能力?换句话说,假若你的自有品牌放到天猫超市上,会有人买吗?你卖场里的其他商品,别的卖场或平台难道没有吗?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零售企业正在慢性自杀。一家连锁百强前30强的零售企业,一个小小的生鲜采购经理,每年从一个水果供应商处拿到的好处费就不下于几十万元,甚至对供应商提供的成本2块多钱的一款商品,敢直接说开票写成4块,这种采购腐败的结果是,采购到的商品根本不可能保证质优,更妄谈价廉,因此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该企业近五六年在经营水平上毫无长进,甚至大幅度倒退。更何况,这种现象若长此以往,这家企业怎么可能还会有未来?
也许还有人会说:我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玩不起自有品牌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倘若企业真是这样的心态,很遗憾,未来的结局就只能是出局。不妨举个例子吧,河南金好来超市在巩义一个四线城市,销售规模也就几个亿,但居然有1000多个自有品牌的单品,涉及洗化、粮油、烘焙等多少品类,让其他同行根本无法复制。自有品牌确实需要在全面清楚商品的成本价、出厂价、最低价,才有可能实现单品突破。比如金好来中央厨房开发的一款500克吐司面包,售价才3元,但居然还有30%多的利润。面包在门店开售后,一家店1天卖了3332个,销售额达到1万多元。此前,任何一家金好来门店吐司面包的单日销量不会超过20个。
这才是零售企业能在未来继续玩下去的本钱。那么问题来了,你有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就不要怪消费者和你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