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编辑

浅谈中职机械专业加工类课程书稿的特点及编辑加工要点

作者:——以《普通车削技术训练》为例

口 项杨

  [摘要]文章以《普通车削技术训练》编辑加工为例,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加工类课程书稿的特点和编辑体会。具体包括:把握性质抓重点,相得益彰创精品,配套资源成体系,领悟诀窍促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类书稿 编辑加工 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车削技术训练》(张敬骥主编)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本文拟以这本教材的编辑加工为例,阐述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加工类课程书稿的特点和编辑加工心得。

一、把握性质抓重点

教材有别于一般图书,其编写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标准,还必须了解课程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用)》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等都要求开设普通车削加工课程,虽然学时数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一致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多为一线操作工人,因此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实践性强,内容之间互相联系、环环相扣,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贯穿始终。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操作、厌理论,自主学习能力差,这就决定了相关教材必须要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我们遴选的作者多为职教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很多作者还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常年专注于教学、生产一线,对于专业知识的把握准确、到位,但不精于语言组织与表达,对于新国标、新规范以及教材要求的统一性、严谨性等认识不足,写作能力不够强。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编辑加工这类书稿时就要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帮助作者完善不足,提升教材质量。

二、相得益彰创精品

在明确选题策划思路并与作者达成的编写理念共识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多年来编辑加工机械加工类职教教材的经验,从本书的特色和整体构架,到项目、任务的呈现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首先,整理书稿,就不符合教学标准要求的任务及个别没能很好体现编写特色的问题与作者沟通,发挥作者的专业优势使本书特色贯穿始终;针对个别清晰度不够的图片,待作者调整完毕再进行编辑加工及绘图工作。其次,在具体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我对书稿中常见的错漏别字、语病、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体例格式不统一、物理量符号及正斜体使用有误等一般技术性问题进行处理,并主要针对以下重大问题做了相应的修改工作。

1. 名词术语的统一与规范

刀具、量具名称以及其他专业术语的统一在机械加工类书稿中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本书稿中,同一把刀具,有时称为90° 刀,有时称为90°车刀,个别处还称为90°端面车刀,因为这把刀具在各任务中主要用于车削外圆,所以将名称统一为90°外圆车刀;讲解车刀组成及车削三要素时,多次提到“前刀面”“后刀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术语应为“前面”“后面”;多处提到“大滑板”,规范术语应为“床鞍”;“挂轮箱”的规范术语应为“交换齿轮箱”,等等。

2. 根据最新国家标准要求修改相关内容

本书稿中提到“根据GB/T 15375—1994《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对机床的分类……”,但国家标准《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已经修订并于2009年2月正式实施,新标准不仅更新标准号为GB/T 15375—2009,本书稿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也有了变化,例如取消了企业代号、示例中的企业名称等,增加了具有两类特性机床的说明,据此更新了认识普通车床类别及结构任务中的相关内容。几何公差国家标准已由GB/ T 1182—1996更新为GB/T 1182—2008,不仅将名称由“形状和位置公差”更新为“几何公差”,符号类别划分也有所变化,因此更新了车削紧固套任务的知识拓展内容。此外,零件图中的相关标注也按照最新国家标准进行了更新,如表面粗糙度符号、基准符号等。

3. 按照知识点重新整合相关内容,归类介绍

本书稿对于切削液、套类零件加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的介绍分散在多个任务中,内容前后重复,因此建议作者重新整合相关内容,并放在合适的任务中进行介绍。对于多个任务涉及某一个知识点的不同方面的情况,则建议作者根据任务内容仅介绍与其紧密相关的那个方面,即用什么讲什么,如麻花钻的相关内容。

4. 整理加工零件表及加工所需刀具、量具表

本书稿包含完工零件数量较多、形状各异,因此建议作者将其整理为表格,内容包括所属项目、任务,零件实物图示,毛坯选择,刀具选择以及工时,放在前言后。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采用本书教学的学校在开课前准备耗材提供方便。此外,每一个任务都将所使用的刀具、量具汇总为表格,而任务之间有大量重复,因此建议作者将全书涉及的刀具、量具分别汇总为表格(包括名称、规格、实物图示等)作为附录,任务中仅提及刀具、量具的名称,学生如需其他信息,随时翻看附录即可。

5. 核对零件图、加工工艺表、加工过程表及评价表的相关内容

在任务实施环节,针对具体零件的加工分别进行加工工艺分析,装夹方法确定,刀具、量具选择,车刀刃磨,加工工序卡片填写以及车削加工操作,并对完工件进行评价,其中涉及多处内容需要统一,如零件图中的尺寸,在加工工艺分析、加工过程以及评价表中应该统一,加工工艺确定的加工顺序应该与加工过程所描述的顺序统一等,但本书稿在这方面存在较多不统一之处。例如,在车削螺纹轴任务中,加工工艺卡片的工步6中提到“倒角3×C2”,对照零件图,此处应为“倒角C1.5、C1”,在该任务的评价表中,评价内容“C4” 按照零件图应改为“C1.5”;在车削密封套任务中,分析零件图后发现,加工工艺卡片中的工步3、4应该互换,对应的加工过程表中的第4步和第5步也应该互换。此外,还需提醒作者核对工艺内容,检查不合理之处,例如,在车削圆锥心轴任务中,加工工艺的工步5提到“用万能角度尺检测圆锥角度并调整小滑板转角”后直接“精加工圆锥角度至合格”,正确操作应为“试切角度准确”后再精加工,因此该处需要补充试切操作。

6. 调整习题,避免重复,并使其满足初级车工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

本书稿每个项目后都有“项目练习”,题型均为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练习题,一方面巩固了本项目所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同时,附录2为两套初级车工职业资格考试试卷。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这些练习题中有较多题目重复,建议作者删除或者更换新的题目;部分题目选项或题干有误,如附录2试卷一选择题第55题,选项B与C重复,经作者查证,应将选项C的数据由1/3改为2/3,试卷二的选择题第47题,原题干为“套类零件作为配合孔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关系”,语意不清,应改为“套类零件上的配合孔,其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关系”;个别题目难度已经超过初级工的要求,建议作者删除这些题目或用符合要求的新题目替换。

7. 整理目录,统一风格

目录风格不统一,例如,项目二的名称为“车削轴类零件”,但其中任务的名称为“加工传动轴”“加工圆柱心轴”等,考虑到本书主要讲述车削加工,因此将任务名称全部统一为“车削传动轴”“车削圆柱心轴”等,以保证风格统一。此外,考虑到项目总结、项目练习和巩固提高的重要程度,也建议作者将这部分内容提上目录。

8. 其他问题

书稿中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例如,数字间起止符号使用有误,如“比孔径小1.5—2 mm的钻头”应改为“比孔径小1.5~2 mm的钻头”;误用汉字,如“掉头加工”应改为“调头加工”;个别评价表的配分有误,总计超过100或不足100。

以上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改动量较大,我都是在与作者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多次沟通并得到作者认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指出了编辑提出意见中的不妥之处,从另一个方面保证了编辑工作的质量。通过反复沟通、修改,也保证了本书稿的特色:任务选取符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求,内容由浅入深,梯度合理,符合逻辑;呈现形式以图、表为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易于激发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积极性;栏目丰富,体例活泼,于细节处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意识,并将车间师傅的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拉近了课堂与实际生产的距离。

回顾这本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作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典型任务选取、内容把握等方面使本书稿既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又能保证教学适用性;编辑则从出版的角度帮助作者处理规范性、统一性等问题,作为本书稿的第一个读者,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帮助作者核查相关内容,保证科学性、严谨性。上面列举的这些修改工作,对于突出该书稿的特色、提高书稿的整体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作者与编辑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书稿的编辑、出版工作。

三、配套资源成体系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职教课堂中的普及应用,教材也应与时俱进。配套资源能够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材可读性。例如,本书稿在相应知识点处添加二维码,方便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及时查看配套资源。这些资源多为拍摄质量很高的实操视频,画面清晰,并配有解说,通过画中画形式,让学生既能在大画面中看到刀具与工件的真实运动情况,又能在小画面中看到操作人员规范的着装和操作。这样的资源使课堂活了起来,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我们已经开发并上线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慕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零件测量、公差配合方面的知识,补充书稿中无法深入介绍的内容,为车削加工过程中的零件检测、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与操作支持;《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慕课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普通车削加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数控车削加工的学习。

纸质教材与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仅激活了既有资源,把它们从光盘等有形的载体中解放出来,让这些资源使用起来更快捷、更方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价值,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使教材更丰满、更立体,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这种数字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可能也是未来资源集成的新的编辑工作方式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内容。

四、领悟诀窍促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加工类课程的书稿有其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就是要立足学生实际,对接企业需求,关注技术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在编辑加工这类书稿时,不仅要解决集中在某些知识点上的问题,还要通篇考虑、前后呼应,并进行书稿整体设计,包括版式、配套资源等。同时,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勤查最新国家标准和工具书,既要体现出编辑的专业性,又要有奉献精神,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引领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这类书稿的编辑工作。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数字技术为传统出版物赋予新的生命力,通过网络技术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互相支撑的内容体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这也将是编辑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敬骥.普通车削技术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张泽,唐瑶.编辑角色转变,助力教育出版转型升级. 中国编辑,2015(4):9-14.

[3] 昝景岩,窦臻.如何让科普书稿增值——以编辑《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为例.中国编辑,2015(1):45-47.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时代出版业的风险识别、应对策略与创新发展

沙龙精神对大学出版的意义发微

林穗芳对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关于历史读物的再认识

2015 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论“互联网 +”时代出版业的走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