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方洪波转型,就看你敢不敢!

作者:文/本刊记者 朱丽


智能制造对于传统制造企业,好比一场天翻地覆的系统改造工程。转型的工具、方法都很成熟,关键是你敢不敢,有没有思维、行动能力和强大的执行系统。

文/本刊记者 朱丽

业界目光又一次定格在了美的。就在2016年3月30日,《中外管理》记者奔赴广东顺德,走进美的集团总部这一天,这位领衔中国千亿规模的白色家电企业的领军人物,方洪波出现在日本,与东芝签约的仪式上。神情严肃的他,写下了重重一笔。

一副黑边眼镜,一袭笔挺西装,这是方洪波近两年来打破以往的低调,展现于公众视野的形象。和媒体的接触,也亲切了许多。他的微信,不像近期上线的“董明珠自媒体”那样活泼八卦,但对于记者的发问,他还是很谦和地回复:谢谢关注美的!

事实上,与这次美的备受关注的、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收购交易相比,一场四年前悄然开始推进的转型升级,则让外界看到了方洪波的掌舵能力确实不俗。尽管其一向低调严肃。

2012年8月,职业经理人身份的方洪波正式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氏家族退居幕后。这一年,方洪波率先提出“精品工程”战略,希望使美的走上提升品质,升级产品结构,实现盈利性增长的道路。并随之推行一场家电制造企业的深度变革。

都说传统企业转型难,但是方洪波的理解则不然。“转型的工具、方法都很成熟,关键是敢不敢,有没有思维、行动能力和强大的执行系统。”而过去三年中,美的所取得的相比于同行业而言的惊喜财报及盈利水平,可以见证方洪波的决断力,以及转型成果初步落地。



要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敢于壮士断臂,创造从0到1的全新价值。供图 美的


供图 美的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身为美的转型的“主推手”,方洪波有何解读?

“跟上时代,颠覆自己”

《中外管理》:有人说,互联网“打劫”了传统企业,传统企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经营困境。但是,美的近几年却逆势而上,发展势头渐好。传统企业要想不被颠覆,您是如何思考的?

方洪波:现在都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很多企业也在给自己贴标签,你可以贴,但那仅仅是标签。传统企业如果落寞,并非因为它是传统企业,而是因为我们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和方法,去应对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破坏、重构与巨变的时代,妥协就是无能,观望就是懦弱,等待只能失去,固守一定会被淘汰。适者生存,时代需要我们登上舞台,跟上时代,颠覆自己,开放自己,勇于创新。今天的美的就面临这一现状。但我们绝不能被时代所抛弃。要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敢于壮士断臂,创造从0到1的全新价值。

在我看来,传统企业没有困境。未来中国制造业依然大有可为,不止于“互联网+”,还在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向。

“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

《中外管理》:具体来看,制造业(不只是家电业)怎样升级?以美的为例,为什么美的这几年的盈利水平不断提升?而且是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方洪波:家电行业,本质上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工业化时代,大规模制造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我们创新变革的绊脚石。所以应对新时代,既要转型,又要创新。

我认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行业创新是有区别的,我们一定要提升收入和盈利能力,这才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收入拿什么去投入创新?

美的现在推进的,正是转型与创新双管齐下。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用智能制造来改造设计、制造和业务模式,提升收入和盈利,这就是创新。以前我们的利润增加靠什么?靠规模做大、成本降低,盲目扩大规模,到处建厂房。过去四年美的没有新增一亩土地、一平米厂房,还处理了5000亩工业园和土地,卖掉或者还给政府,未来几年我们还要这样做。

未来的收入怎么花?美的要投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坚持一年、两年、三年,企业实力会有质的提升。


我们相信,智能制造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渐进式的生产模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企业都应当坚定不移地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战略。

“组织改造不了,所有都是空的”

《中外管理》: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改造,是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美的这三年的实践中,经历过最难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式解围的?

方洪波:互联网本身是什么?是工具,是基础设施。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是什么?是制造业,是装备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最终结果还是要看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就是企业互联网化的过程,就是组织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商业模式互联网化。尤其是组织改造不了,互联网改造都是空的。

2015年,美的启动组织再造和文化再造。所有组织结构都围绕用户和产品来设计,所有和产品相关的职能都围绕着放在产品的一个平台上来,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平行的,彻底打破科层结构和部门隔阂。

美的还在建立全价值链的大数据系统,帮助我们真正实现以用户与产品为中心的互联网化改造。同时,不断加大选拔有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先进人才,我们在内部就提出来,每一个层级必须配备80后和90后的管理干部。这必须是硬指标!因为年轻人,才能够真正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杨光

 

经营会成功“三部曲”

热议 重振金融纪律需用“重典”

陈向东领导力炼成记

把琐事做得与众不同

被追随者陈向东

陈黎晖:喜欢改变的长跑型选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