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朱冬
“这个可以有!”
美的用户和设计师在粉丝微信群的对话,变成了美的智能空调创新设计图纸的一项重要修改指令。于是,便有了一款通过手势记忆实现开启功能的智能型空调。
美的设计师觉得在儿童空调上增加一款光线感应功能,随着光线变化,月亮图案会慢慢摇动,也许这是个好点子!但事实上,此功能对这款空调的销量增加并无推动。而用户反馈“踢被子感应”功能其实才是他们(作为家长)所关心的,于是,美的全新的儿童空调,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诉求,还增加了风速、温度的感应调控等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睡眠。
当听到有80%的客户说:“这台净水机要是有加热功能就完美了!”项目经理几乎把自己逼疯,硬是在同等体积下将加热系统也给嵌入进去,用他们的话说,“这次打心底里把用户当成‘上帝’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模式,在美的智能空调、电饭煲、洗衣机、燃气灶、净水机等用户与设计师交流平台上,每天都在发生。
从设计师主打图纸设计,到融入市场调研意见,再到和用户建立互动平台,聆听用户意见协同创新,并且将用户需求反馈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流程中。实现这样的转折,美的用了四年,为此,美的投入几百万元建立后台用户测评实验室,以求摸准用户脉搏。并且,为了让智能产品更加“场景化”,美的还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明星工程师,在打造匠心精神方面颇有特色。
用户需求千差万别怎么办?
智能化并非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建立在核心功能基础上,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后作出的延展与智能升级。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多样性,全国人民的“口味”不同,用户需求也呈现千差万别。
怎么破?
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说:“要满足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中国企业必须匠心独运。不仅要做‘深’,还要做‘透’”。
他解释说,以深切研究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久负盛名的日本和瑞士,如果要做好一件事情,比如做电饭煲,那就只需要针对一种米种、一种水质、一种口味去深入钻研。而在中国肯定是不行的。
以电饭煲为例。要做出让中国消费者满意的电饭煲,需要克服重重难关:交流电电压经常波动、不同地域食用米种不同、各地海拔高度与气压条件变化大、中国用户希望电饭煲不仅能做饭,还要煮粥煮汤等多功能……这些难题,连日本电饭煲专家都从未遭遇过。
如今在美的工作已经12年,被同事们称为疯狂“煮饭哥”的黄兵,自入职开始,每日都提早半小时到实验室,洗米、量米、煮米、尝米、记录数据、评估效果……来来回回,一天重复做七八次,一天要尝一两百口米饭,就是为了不断地煮饭测试、验证,发现其中的规律,单是为了试验内锅的涂层,就要在实验室中至少煮上千锅米饭。而为了给用户开发出一款饱含米香的“鼎釜IH”智能电饭煲,他两年内煮掉了两吨米!多年的煮饭经验,练就了他的“闻香奇技”:一锅饭好不好,需要优化哪个参数,他用鼻子一闻就知道。这些自然脱离不了他十多年来的“内功修为”。
在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还有一位叫赵国尧的“疯狂煮夫”,凭着毅力和经验积累,研究透了全国几十种大米之后,自己总结了一幅“大米地图”,记录各地不同米种的特点,并将影响米饭的因素结合起来,最终研究出了智能烹饪系统。打个比方,在吃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时候,最佳的吸水温度是55度,而长沙丝苗米,最佳的吸水温度是30度,这些“不同”都要考虑进去。而且根据不同的海拔、不同电压,对整个烹饪曲线作相应的参数化、智能化调整,力求让每一户人家的每一锅米饭都能做出最佳的口味,也是美的研发工程师们所极力关注的生活中的痛点。
这就解释了中国式的工匠精神——做“透”的极致追求。在美的产品逻辑中,打造好产品,归根到底就是要以用户为根本,契合他们的真切需求。
智能制造时代,用户参与、用户体验,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的在产品研发上,遵循从概念、设计到优化、量产四个程序,强调的是全流程与用户的全面沟通,也就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现在,美的所有开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都要深入用户群,跟用户交谈,到用户家里聆听他们的想法和使用特点。为此,美的还将用户使用场景分成从购买到废弃七个场景,再将每个场景的每个动作进行分析,找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固然很重要,但需要克制不断叠加功能的冲动。这是什么逻辑呢?
原来在美的工程师眼里,因为要做到极致,必须做减法,如果什么功能都要实现是很难做到极致的。或者花了很大的成本做到极致,产品太贵也没有竞争力。做好减法,保持克制,做好标准化。然后还做加法,加法不是乱加,而是找到痛点,将用户关心的体验做透,持续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打造爆款。
可以说,美的将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的思路接入到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中。
美的厨房电器的另一位“工匠”赖育文,讲述了他们的给油烟机做加减法的“四个典型”经历。
第一个,烟机最大的痛点是吸力问题,很多湖南、四川用户向设计师抱怨吸力不够,爆炒辣椒时会呛到鼻子。于是他们经过努力,开发出了全行业吸力最大的抽油烟机天幕,专门解决这一难题。现在已经为这个技术申请了四项专利,并对烟机独有的智能蒸汽洗方也做了升级。
第二个,设计师在灶具方面开发出了5.0KW爆炒火力的灶具,做到大火猛、小火小。这样的猛火爆炒,让青菜不出水;同时又可以把小火做到很小,中间中环火像炭火一样,可以微微加热,且不熄火。
第三个,是关于做加法的。比如:油杯是抽油烟机让用户感触颇深的痛点。为此,他们不惜用最高的成本、最好的材料,用克虏伯304不锈钢,用行业最好的亲水羟基,做到水一冲就干净,轻松解决了清洁烟机的问题。
第四个,是大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锅支架,这东西黑黑的,没多少人注意,但它对热效率和对锅的安全性,对用户的感知非常重要。美的的设计师们将全行业70多口常用锅都买了回来,通过9次大改,100多次微调,做成了非常扎实的不滑锅,并保证了能效,在市场上颇受用户的好评。
而经过这样的产品改进后,有些导购会问能不能卖贵一点?在美的副总裁、美的研究院长胡自强看来,智能家电产品的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普及一定会降下来。这也是更多地为用户普及而考虑。
事实证明,过去一年来美的的烟灶已为用户接受,并且进入行业前三名。解决痛点的产品一定有市场容量,这便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技术过硬后,中国产品还缺少什么?
智能化制造,让用户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转变了角色,从配角变成主角,矢志不渝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重新定义了中国式工匠精神。如此一来,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在国内买到的产品并不比国外的质量差!
但事实上,目前依然还有那么多中国的消费者万里迢迢,选择去日本、欧美国家疯狂“买买买”。
就在最近,中国消费者赴日爆买的势头加剧。根据日媒的报道,日本珍珠、铁壶等高档商品也很受欢迎,面向中国的出口呈增长态势。而且由于产地的生产跟不上需求,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中国中产阶级超过一半人口,队伍正在壮大,因此即使经济增速放慢,消费也能保持坚挺。”瑞穗综合研究所亚洲调查部中国室长伊藤信悟乐观地说。
而反观众多的中国企业,不仅没有拥有中产消费者的信仰乃至信任,而且在自己的客群里还尚未“走上去”!为什么?真的是我们的产品不够用心吗?事实并不尽然。
来自日本的电视媒体从业者卫康捷,基于多年对日本家电品牌的关注和理解,在和《中外管理》记者交流时,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如下看法。
首先,中国企业长期带给国际社会以及国内消费者的印象是廉价生产,价格战优势背后,质量大关受到的诟病较多。因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中国乃至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看法或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合。
其次,售后和维修服务是产品非常关键的一环。举例来看,日本的教育理念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不能给别人带来困扰。一旦给别人带来困扰或者麻烦,必然要非常诚恳地道歉。这种教育熏陶下的人进入优秀的企业,必然会将客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不给客户造成困扰,从而给客户非常好的消费体验。纵观整个产品链条上,将售后维护和服务与产品品质一样重视,这自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这些问题背后的缘由,是不是对中国企业有所启发?我们欣慰地看到,像美的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变得重视产品品质。为此,将用户的切实需求真正与产品研发对接起来。理论上讲,技术容易追赶甚至超越,这并不难,但技术过硬了,我们还缺少什么?若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产品依旧无法取悦中国消费者的心,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共同深思的问题。
所以说,智能制造时代,倾听用户心声,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服务才刚刚开始!
技术容易追赶甚至超越并不难但技术过硬了,我们还缺少什么
若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产品依旧无法取悦中国消费者的心
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共同深思的问题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