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辽宁省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2016年的辽宁省两会决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首先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数控机床、发电和输变电装备、石化和冶金装备、船舶等优势产业,增强汽车行业竞争力。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增加钢铁产业关键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拉长石化产业链条。适应市场需求,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抓紧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和项目落地,提高园区投资质量和产出效率。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机器人及智能成套装备。重点扶持沈阳新松产业园、大连金州新区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沈抚新城机器人产业带建设。支持鞍山发展银行智能装备。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和重点装备制造业,逐步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开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为主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打造信息通信全产业链生态系统。以重点城市为载体,努力将辽宁老工业基地打造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例如,沈阳将推动智能软硬件、传感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创新制造基地。构建新型工业体系。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装备等新增长极,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汽车、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建筑产业及专用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创新制造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公共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山东省两会审议了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规划中围绕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项目标,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将创新与信息化融为一体,并将加快步伐。
未来一段时间内,山东省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战略性转变。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支持实施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在核心电子器件、系统软件、生物基因、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安全、节能减排降碳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机构,积极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市场、管理、企业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着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物质技术体系,提高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突出优势。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培育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数字影像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构建省会城市群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胶东半岛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带动我省服务业升级的增长极。
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蓝色经济、民生建设新空间,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分享经济,实现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再造,促进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远程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宽带山东、智慧城市和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无论是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还是信息化基础,江苏省的成绩单都是令人满意的。在已经结束的江苏省两会上,代表们就如何实现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展开了讨论。按照规划,未来5年,江苏省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保护和激发各类企业增加投入、兴办实业的热情,做到对外资企业、引进企业、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对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扎实开展“中国制造2025”无锡行动,重点发展“七大先进制造业”,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招商活动,抓好目标任务落实。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整机制造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努力在新能源汽车等整机制造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现代产业智能化水平。建立“千企技改”长效机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支持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做强做大集成电路、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能电网、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争取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物流仓储、商务中介和总部经济,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态,争取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不断提高质量强市建设水平。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我市支持现代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优化政策申报程序,尽可能让企业早享受、快享受、多享受政策。
2016年开始,江西省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部围绕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促进消费。实施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工程,打造城市新商圈、商贸综合体。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扩大“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影响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培育康体养生、自驾营地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加快赣浙闽皖国际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试点发行省内“旅游一卡通”,力争在南昌、景德镇实施外籍人士72小时过境免签。
加快“光网江西”“无线江西”建设,推动宽带提速降费,促进信息消费。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养老、家政、健康消费等生活性服务业。强化供给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与消费需求高水平对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加强业态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交易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努力催生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推创新升级。拓宽创业创新投融资渠道,研究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市县政府和园区设立配套引导基金,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众筹融资,探索开展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着力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社会氛围。
不同于东部沿海城市的灵活与区域优势,中原城市在发展中需要有更多切合实际的创新,合理地利用资源。在这一点上,河南省的2016年两会中围绕如何实现新一个五年目标,给出了多项建议。
未来,河南省将增加创新资源供给,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使其与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相融合,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以产业延链为主攻方向推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煤炭、煤化工、钢铁、有色等困难产业战略性调整。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打造中西部服务业高地。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集散型物流为骨干的区域性集疏运枢纽,打造城市共同配送平台,健全乡村配送网络,推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建设网络经济大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网络经济活跃区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和培育本土特色电商并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综合园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汇集、挖掘、应用和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和交易市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建设政务云,发展一批公共云、行业云。
在今年的湖南省两会中代表委员们认为,以前湖南“不东不西”,颇为尴尬。“一带一部”改变了湖南的坐标,将湖南的发展视角一下子扩展到全国,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6年,湖南要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全面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把湖南省建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内陆核心腹地、长江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代表委员们还认为,立足“一带一部”,湖南已经具备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交通、地理、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
2016年湖南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譬如,长沙市将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引导威胜、博世等企业实施产品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云平台,举办智能制造大会,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强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58众创等一批示范性创客空间建设,拓展生活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进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抓好北斗导航、苏宁云商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去年首批确定的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今年要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形成示范效应。今年将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个性化定制、过程云服务等七个领域,启动200家左右智能制造企业试点;打造长沙工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政务、生产过程应用服务,举办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大会。
此外,湖南省将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提升产业多点支撑能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移动生活之都”;依托湖南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两用技术成果产业化;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工作。
对于地处西部的甘肃省来说,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新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省将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立足省产业发展基础,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新态势,抓住结构调整窗口期,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在创新驱动中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有创新能力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品牌附加值和企业软实力。重塑原材料工业竞争新优势,加快由基础原材料大省向材料加工大省转变。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公共安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发展智能化产品,实现智能制造新突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壮大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加快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提升各类园区产业承接、孵化、培育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态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消费、保健养生等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提升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发展新兴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消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宁夏为自身发展制定的总体目标。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新的发展中,宁夏需要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
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信息经济。推动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服务器5万台,开展数据收集、开发、利用和交易。加快建设并应用好“八朵云”,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宽带提速降费。支持软件、游戏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示范基地,形成经济增长新热点。
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围绕如何调整供给侧不足提出了多方建议。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于“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四川省决定要实现产品有效和高品质供给,解决供给不力问题,在当前劳动力、土地、环境与资本等外生资源增长制约的情况下,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通过充分挖掘创新资源,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根本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供给侧产品品质效率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开放科技创新资源;尽快形成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体系,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加强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建立适应新业态新行业的政府监管机制,强化政府的托底功能。
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各方面创新主体可以高度共享社会各个领域提供的公共创新资源。创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全社会的低水平重复投资,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全社会创新效能和水平,增强创新发展活力。有代表认为,针对当前的问题,应做到开放政府资源,委托第三方,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包含所有部门的全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做到应放尽放。
开放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机制,鼓励创新主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同时也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意识和氛围。
开放军工资源,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鼓励军地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这是破解军民融合这个现实难题的有效途径。
利用四川省的产业和科技优势,拉动经济增长。例如在国家级平台(国家实验室)规划建设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智能制造”(含信息技术)与“清洁能源”。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应以目前科技厅主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系为依托,整合部门实验室资源,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批(20至30个左右)具有协同创新性质的实验室平台,形成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驱动器”。
调整新行业、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的监管方式,“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新的商业与服务模式和各种新兴业态,对政府传统的经济管理与服务会带来重大挑战,这些挑战超前于现行的各种经济管理制度、法规、程序和规范,需要政府同步管理创新。如手机游戏产品的版号申请和审批,就存在多头管理、审批周期长和手游产品研发周期短、市场变化快的矛盾。
根据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末,重庆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7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从6935亿元增至1.55万亿元,增长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24亿元,年均增长16.1%。进出口总额达到750亿美元,增长5倍多。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4万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50亿元,分别增长1.3倍和1.6倍。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重庆市将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并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以“互联网+”为契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是重要工作方向。
“十三五”期间,重庆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推动全方位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具体来说,重庆将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壮大笔电、手机、打印机等优势产品,发展穿戴式、虚拟现实等智能终端新产品,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抓住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提升液晶面板设计制造能力,带动触控屏、模组、智能显示终端等下游产品同步发展,做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突破传感器、感知材料等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硬件和服务应用一体化。建设互联网经济高地。务实推动“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完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架构,实施“光网.无线重庆”和宽带乡村工程,推进网络覆盖城乡,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为各行各业“+互联网”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创新,培育一批示范性平台和项目,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