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但是由于早期筛查意识不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约有七成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对这些患者而言消除对肿瘤的恐惧,实现与瘤共存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家住重庆渝北区的罗先生,今年55岁,每天习惯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如果没人告诉,谁也不会看出来他竟然是一位癌症患者。5年前,罗先生突然感觉老是有尿意,却尿不出。刚开始以为是上火了,可一堆清热药物吃完也没见好转,并且越急尿越不畅,有时还伴着疼痛,这时他才想着到医院检查。没曾想被诊断出前列腺癌且出现骨转移,已经失去手术最佳时机,只能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控制病情。面对癌症,罗先生并没放弃,而是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一年后他的病情逐渐稳定,开始继续去单位上班工作,状态良好。
七成癌症患者需带瘤生存
据国家癌症中心下发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我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的死亡病例超过280万;在重庆地区,2014年新发肿瘤8万人左右,癌症死亡病例超过5万人。由于肿瘤发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超过七成的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他们而言带瘤生存或许是一种更好地选择。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像罗先生一样能够科学认识带瘤生存的患者并不多。不少患者一听到不能手术,精神顿时就垮了,认为自己没救了。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是所有肿瘤的唯一治疗方式。即使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也并不意味无药可救,肿瘤治疗目前提倡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方式。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病理检查结果、病程、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让癌症患者和家属接受“带瘤生存”至关重要,对于治疗中晚期癌症而言,这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方法。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目前人类还无法使用药物来扭转这种基因的突变,进而将体内的癌细胞“赶尽杀绝”。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患者的长期“带瘤生存”,与肿瘤“和平共处”是一种切实的选择。或者,我们应将肿瘤当成类似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去理解,消除患者的过度担心甚至是恐慌,这更有利于治疗。
带瘤生存并非不治疗
可能有许多人不理解,带瘤生存不就是不治了吗?有肿瘤在身体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这还能安全吗?
其实带瘤生存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这也是近几年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个体医学”的核心。
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人类征服肿瘤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肿瘤当作一种慢性病,因为其病情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能治愈,终身存在,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一样。
其次,有时候过分积极治疗也是一种伤害。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肿瘤患者,儿女们一听说能够手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反而没有获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都已经退化,根本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此时完全不必去考虑消灭肿瘤,可以选择单独放疗或其他治疗,从而做到带瘤生存。
再次,倡导带瘤生存并非意味着保守等待不治疗,如果能够外科切除、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的,依然要鼓励肿瘤患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