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摆脱抑郁,走出患癌后的低谷




去年年底,70多岁的孙老太重重地“摔”了一跤!倒不是她真的从高处跌伤,而是她突然收到自己有可能患有乳癌的体检报告,一向顺风顺水的她一下子被震懵了!只一刹那,她就迟疑了,猜测是有人发错了报告。就连家人也半信半疑:怎么可能?老太太的身体还算硬朗,从未患过大病。经反复确认,报告并未发错,孙老太坐不住了,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核查,心里还期盼着是体检单位水平有限、结果出了问题,但最终却被告知她的确患上了乳癌,而且需要尽快手术切除。鉴于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医生让家属尽快商议后作出决定。

孙老太这回是彻底绝望了,她食不知味、睡不着觉,心情一落千丈,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整日愁眉不展、经常一个人呆坐着,有时还喃喃自语:“我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老天为何要这样惩罚我……”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地,她觉得身体越来越没有力气,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懒得做,她不想讲话、懒得出门,经常躺在床上,觉得生活过得没有意思。

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月,老太太瘦得都脱了相,脸色蜡黄、眼窝深陷,目光呆滞,每天吃得很少,而且还是被动地靠家人给其喂流食。家人希望老太太能好起来,提出过外出旅游等,但都被老人拒绝了,她还不时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家人如何劝解都毫无效果,对于老人的这种状况,医院也不敢轻易做手术,建议家人先带她看心理门诊。因为她懒得出门,也不想见人,家人好不容易连哄带劝地带她去看心理治疗师,经过医生的检查才知道,原来老人目前的状况已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这里的孙老太同样如此,她的这些消极认知需要心理治疗师通过采用一些认知等技术加以引导,孙老太才能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入思维的“死胡同”的。

错误想法1
“患癌=死亡”

孙老太一直觉得在被告知患癌的那一刻,自己就被判了死刑,加上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更让她相信癌症是绝症,自己的症状正在不断加剧,这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进一步加重了抑郁情绪,但她却并未考虑到上述想法的偏颇之处。为了动摇老人的想法,治疗师同她一起分析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她的癌症目前尚属早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若经积极治疗,病情有很大的可能得到康复或缓解,在未经积极治疗前就放弃希望为时过早。当然,疾病就算到了中晚期,也有各种救治的可能,并非完全失去治疗的可能性,只要有一线生机都不应放弃,现有的癌症患者中不乏有成功抗癌的经历。她的部分异常表现归属抑郁症的范畴,如情绪低、食欲差、进食少、乏力等,经过积极的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这些都能改善,规律进食、补充营养、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部分缓癌症的继发效应。

错误想法2
“得了癌症,成了家人的拖累”

孙老太认为,由于身患癌症,她会成为一无是处的废人,除了每日饱受病痛对心身的双重折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今后不仅帮不了家人,反而要让家人替她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和照顾她,家人会不胜其烦,这让性格一向要强的她难以容忍和面对。

对此,治疗师希望她能换位思考。医生问她:如果患病的主角换成是你的家人,你会有何感想和反应?老人几乎想也不想就说:“我自然会更加悉心照料和帮助亲人。”当问及原因时,她补充说:“这样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是一家人。”我又问她:“为何换做是别人,你会这样想,而当患病的主角成了你自己时又会持另一种想法,成了会受家人厌弃和怨愤的对象呢?”通过让孙老太换位思考,让老人相信,家人和她的心情及做法都是一样的,希望改变她的消极观念。

错误想法3
“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

孙老太觉得一旦身患癌症,生活就再也回不到从前,自己彻底失去了一切。当治疗师和老人一起对比患癌前后的情况时,老人才意识到,自己除了身体患病外,其他一切依然存在,仍然有和睦的家庭、体贴的老伴儿、孝顺的子女以及乖巧的外孙,他们都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会因为患病而消失。相反,家人比以前更加关爱她,老伴儿更是全天陪伴,生怕她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家人采用一切方法让她开心起来。想到这一切,她意识到,自己每天都处于患癌后的重大打击中,总也走不出来,仿佛忽略了让自己感动和关心的重点,看着这些为自己付出关爱的家人,她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

错误想法4
“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办法”

孙老太曾一度认为,既然癌症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痛苦,不如一死百了,以为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治疗师和她一起讨论了死亡有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结果。其中,死亡的有利结果是:可以摆脱疾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减少家人的麻烦;而不利结果有:再也见不到老伴儿、子女等家人,家人会非常痛苦,这个大家庭从此不再完整,看不到外孙成家立业,再也不能和老友聚会,等等。总之,让她认识到死亡带来的不利结果远远超过有利结果,尤其是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这不会因她患病而改变,这让她动摇了轻生的想法。

同时,治疗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让家人多陪伴老人,一起翻阅全家福等老照片或观看以前的家庭录像,让她回顾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增加她对生的渴望和面对癌症的勇气。

经过多方努力,老人最终选择了积极的抗抑郁药治疗,随着情绪一天天的好转,她的进食、睡眠也变得较为规律,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之后,她还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病情一直保持平稳,未再复发。

改善抑郁情绪,你可以这样做—

1学会客观评价,接纳不完美的人生: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各种挫折或不幸,试着对不完美的人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接纳。你并非唯一的癌症患者,世间仍有不少病友和你有类似的经历。

2积极治疗,重塑希望:为了自己和家人,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尽一切努力和可能,尽量延长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坦然接受,因为抱怨和悲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继续生存要比死亡更难,但会更有意义!记住,你并不孤独,身边有众多的家人和朋友在支持和关心着你。若病人抑郁情绪严重,应在专业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3为所当为,规律和多样化的生活:每日规律生活,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打太极拳、练瑜伽、养花种草等,记录和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刻,平稳心态,不为今后杞人忧天,重在把当前的生活规划得丰富多彩。必要时,可制定一份“心愿清单”,将曾经想做但没来得及实现的心愿一一实现,每完成一件可以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4适当宣泄:面对重大疾病或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出现负性情绪,这很正常,此时的你更需要亲朋的支持。一旦你感觉心情不好,要及时向亲人或朋友倾诉或找适当的方式宣泄。



知识小链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eck就提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他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源于患者歪曲认知(即个体对事物的解释和推断),患者常带着“灰色眼镜”看待事物,多倾向从悲观消极的角度考虑与处理问题,往往对自我、自身经历、或周围世界及对未来或前途存在负性评价,这些又被称为认知三联征。

 

节俭为乐年寿高

打造舒适型亲子依恋

老年生活结张“网”

“半糖夫妻”多美好

半块豆沙饼的温暖

得了关节炎别只顾着吃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