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世界与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讲,地图的“世界”概念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由航海家来推动的。在早期的航海活动中,船长就是最初的海图制作者。他们需要有关海峡、海岛、海滩、水深、港口等有关航行安全的信息,而承载这类信息的最佳载体就是海图。在大海这个舞台上,帆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使用的重要道具,即是海图。海图引领航海者,也引领整个世界从旧时代走入新时代,从闭塞走向沟通全球。
撰文/沈婷婷
毛罗与其助手航海家兼地图学者开始了为期2年的工作。1459年4月24日,地图绘制完成,并送往葡萄牙。地图涵盖了当时全部的已知世界,被认为是“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可是,不知何种原因,这件杰作未能流传至今。
跟随地图一起寄送的还有威尼斯统治者给阿方索五世的叔父恩里克王子的信,鼓励恩里克继续支持航海事业。幸运的是,比安科在毛罗修士去世之后又绘制了一件复制品。地图采用旋转星图的圆形模式,绘制于带木框的羊皮纸上,直径约2米,现藏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尔恰那图书馆。
这幅绘制在羊皮纸上的世界航海图是圆形的,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中世纪航海图。可能受到伊斯兰风格的影响,毛罗地图以南方为上。这种定位源于10世纪的阿拉伯制图家,是为了突出圣地麦加的位置。地图的巨大尺寸让毛罗可以在上面添加大量的注释和个人理解的批注,增添了很多文字版的地理信息。
“大约在我们主的1420年,一艘被称之为印度舟的船横穿印度洋驶向‘男人和女人岛’。这艘船在风力的助动下驶过德迪亚卜角(即好望角),并经过绿岛向西南方向驶入黑暗海洋(即大西洋)。航行40天后,除了天空和汪洋,他们一无所见。据他们估计,他们已航行了两千英里,命运之神抛弃了他们。当风力减弱时,在70天内他们又返回到所谓的德迪亚卜角……”
这一注释说明,在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越过好望角28年前,早已有人越过了这一海角。在注释中,毛罗修士没有指明这艘跨越印度洋的“印度舟”是何人的船只。可是,图中的另一条注释为我们提供了线索:“航行在这些海域中的那些船只被称之为舟,它们具有四个或者更多的桅杆,这些桅杆有的可升可降。船中设有40~60个供商人居住的船舱。船只有一个舵柄。这些船航行时无需借助指南针,因为船上有占星家。站在船边的占星家手中拿着星盘向航海家发出指令。”
一些西方史学家曾对这些注释的可靠性表示怀疑。但是毛罗地图中毛罗写下的批注让人相信他为了绘制这幅地图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也有人认为中世纪的航海观念以为世界周围被大海包围,为了表达大陆被海洋包围的情形,非洲最南端必然会画出一个角的形状。还有人认为葡萄牙国王将从阿拉伯那边得到的最新地图信息提供给了毛罗,使他自信地认为非洲是独立的大陆,印度洋与大西洋在其南方交汇。
(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