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制衣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 文/睿彦

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毫不讳言地说,10年前还是“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但如今,大量制造企业却陷入了增长乏力的泥淖。几年间,中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达30%以上,加上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低关税优惠,即便充分发挥产业体系与生产效率优势,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已明显下降,印度、越南、缅甸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分流中国低端制造业订单早已不是新鲜事,中国在“世界工厂”的位置上坐立不安。

于是,大量制造企业想到一个应变手段——“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寻找更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但是,在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外国采购商眼里,中国制造等同于廉价低质。

更让中国制造业感到焦躁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整体上开始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纺织服装领域,这些国家开始培养自己的制衣工人……

在这一连串变化的背后,包括纺织服装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该怎么办?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China had been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o be honest, it was a golden age of "Made in China" ten years ago. But nowadays, a large number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d sunk into a quagmire of weak growth. During several years, China textile industry labor cost had been higher than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for 1 to 3 times, with more than 30% higher with cotton cost.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lso enjoyed low tariff offers. Middle products of China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lso appeared obviously declined, even with full-series industrial chain system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a, Vietnam, Myanmar and other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shunting China low-end manufacturing orders. China kept fidgeting in the seat of World Factory. So, a large number of manufacturers think about a strain way, going abroad, overseas investment, looking for bett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build a more efficient global supply chain. However, in the eyes of some foreign buyers, Made in China still equates to cheap and low quality.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was even more anxious about the facts that after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year of 2008, many countries were looking for new way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began to refocus on manufacturing.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started to increase support on thei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extiles and garments, these countries even began to develop their own garment workers.

With those series of factors behind, including th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what should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o?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统计,自2009年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数量由高峰期的294家减少为2014年的260家。排名前500位的中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15%。由于人力等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如何保持比较优势的考验。

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摆在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面前。制造业的流失或倒闭,不仅会重创中国的经济,还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进入2014年,印刷包装、鞋服、家具、灯饰LED、卫浴等实体企业倒闭潮集中爆发,倒闭企业员工对工资和补偿方案不满引发的抗议,供货商与倒闭企业因货款引发的纠纷,甚至员工不满地方劳动部门袒护倒闭企业引发的群体示威,将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就在2014年4月,广东东莞爆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罢工潮,大约3万工人参与了罢工行动,其中大部分来自当地最大的鞋业加工厂——裕元。罢工前,这些工人为全球30多家著名鞋类品牌进行代工,名单里包括 adidas、NIKE。鞋厂员工表示,这次停工维权缘于鞋厂未足额为工人购买社保。最后,为期12天的罢工导致裕元损失共计 2700万美元,adidas 直接减少了订单量。

在外界看来,中国工人们权益意识正在增强,服装企业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更为严重的是,失业工人因为失去生活来源,铤而走险走上抢夺或偷盗等犯罪道路的案件正在迅速增加。

更有所谓评论称,中国制造业势如累卵。

“稳”与“变”

逼入“墙角”的中国制造业亟须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事实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早已开始。2011年底,国务院就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工业发展整体性规划,其目标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应该肯定的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非朝夕建立。在新一届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及“新常态”的战略定位中,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中国依靠创新驱动、促进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一条非常突出的主线。

2015年伊始,一条利好消息又让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振奋不少:1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类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点,由原先的16%上调至17%。

其实,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此前经历了多次调整,此次涉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品类主要包括纱线、织物等,主要涉及纺织制造业,服装行业较少。

浙江诚鑫织造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曾小玲表示,退税率提高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好事。该公司的坯布常年出口至也门、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国家,退税率提高后,企业与外商的议价空间随之扩大,因而营业收入也可能会有相应增长。同时,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假设公司出口额为1000万美元,按照去年平均汇率美元兑人民币6.15计算,就能多拿到退税61.5万元左右。”杭州新兴纺织织造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马红华则算了一笔账,“别看只有一个点,换算成实际金额还是不少的。这一政策不仅让我们的出口产品更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目前不景气的市场形势下,给企业注入信心和动力。”

同样是浙江的一家纺织企业,公司负责人肖先生除了关心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更关心的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通常来说,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出口。但在一些外贸企业看来,去年一年人民币贬值并未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升值。

有资料显示,人民币在过去5年里涨速快于13种其他亚洲货币,继而影响了中国的竞争力。即人民币的升值比中国其他低成本竞争对手还要高。

当国人笑逐颜开地购买国外商品时,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服装加工业利润空间却在变小。人民币每升值 1%,纺织业的出口利润率将下降 2%~6%。为保证利润,服装品牌必须用更多的美元换取相同价值的服装,成本增加显而易见。

肖先生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近几年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纺织企业的订单正在加速流失,而他周围的同行们许多已经被迫倒闭。

“各国都想用贬值作为自己的出路,最理想的情形是应该缔结一种国际间的协定,由美国、中国、德国发挥主要的牵头作用,但眼下看很困难。”汇丰环球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近日表示。

“与利率对所有企业的影响几乎一样相比,汇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高估的汇率会直接令可贸易程度高的行业受到冲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即使不出口,如果产品可贸易程度高,国际上物美价廉的同类进口产品也会把你冲垮。”

2014年,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装企业老板出现了“跑路潮”,其中有几个跑路的老板,其企业还在新加坡、德国、香港上市,而他们的出口占比非常小,主要以内销为主。这可以说是汇率高估冲击非出口型企业的典型案例。

如今,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中国制造”越来越贵、竞争力也不断被蚕食的生存困境,转型升级已经是不得不走的道路,但这条路能否走得顺,谁也说不准。转型升级不易,但如果不做出改变,越来越低的利润最后只会把企业压死。

就在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瑞士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增长之“稳”及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治理求质提效之“变”,这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给“全球新局势”下的世界经济发展增强信心。  
 
同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2014年和2015年,中国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有将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十三五”中西部还有1亿人要进城。成千上万人进城一方面将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从供给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市民化会对住房、医疗、教育、保健等产生很大的需求。此外,收入的领先意味着居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发展红利,有利于释放更多消费潜力。但同时,也使一些成本不断上升的企业面对“两头夹击”的压力。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不可能需求不换档,投资增速回落符合客观规律。在经济结构优化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优化,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得快,信息业务业投资增长得快,电商投资增长得快,投资结构在优化,投资质量在提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GDP增7.4%,创近24年来新低。这一增速符合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在国际上也是个不低的水平。从2012年二季度跌破“8%”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7.3%到7.8%的区间内,这也显示“中国经济足够稳”。

“旧疾”与“新伤”

尽管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平稳,但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却非一夕之间就能迎刃而解。据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末,中国16岁~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翼认为,虽然中国仍将经历一段人口红利维持期。但是,在劳动年龄人口中,3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在上升,15-35岁青壮年人口占比在下降,这意味着推动技术创新的劳动力占比在缩小。今后应着重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及科学素养教育。

可以说,中国人喊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老龄化却在提前到来。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在2008~2013年的5年时间里,工业领域就业机会新增了3000万,但中国15~39岁的劳动力人口却萎缩了将近3300 万。劳动人口的缺失直接导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近几年春节长假后集中爆发“用工荒”。

根据专家预期,年轻劳动力人口总数将在2015年减少2000万,到2020年还将进一步减少2200万。

伴随“用工荒”的加剧,用工人数的短缺和需求上涨,导致服装加工者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延长,“加薪潮”也在服装制造业中兴起。

一项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大厂工人的月薪现大约2800~3000元,而小厂给出的是4000~5000元,在每周工作6.3天的一线工人中,有47%以上不愿意加班。80后工人们对生活质量、休闲需求的提高,促使服装厂为了留住熟练工,必须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有半数以上的纺织服装厂提薪幅度在10~20%之间,更有12.5%的企业选择上涨20%以上。

制造环节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变得不再廉价。成本的不断上涨,外资企业只有选择撤离。NIKE 在2009年3月叫停其在太仓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解散了1400多名工人。2012年7月,adidas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关闭苏州工厂。同年,裕元的母公司宝成关闭了在华的51条生产线,约占其大陆生产线的20%。

纵观国内,现在有不少大企业也开始布局到东南亚投资服装厂。2013年12月2日晚间,山东淄博市知名纺织企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拟投资800万美元在柬埔寨设立全资子公司鲁泰(柬埔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衬衣的加工和销售,生产规模为年加工衬衫300万件。2014年3月26日公告发布称,拟对鲁泰(柬埔寨)有限公司追加投资1200万美元,总投资达2000万美元。

凡客诚品将部分订单转移到孟加拉,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斥资300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纺织工厂,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和缅甸建有工厂,因为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建有较大规模的加工基地,狮丹努才能应对近年订单价格不断下滑的局面。

除服装外,现在一些纱线和染整企业也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色纺纱行业龙头企业。其2013年12月发布的公司公告称,拟投资1.36亿美元在越南设立色纺纱生产企业。2014年3月,在华孚色纺201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表示,华孚今年的项目主要设在越南。前不久公布的华孚色纺上半年年报显示,越南项目四季度投产。主要从事色纺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在越南投资近1亿美元设厂,并于今年1月份追加投资1.5亿美元。随着2015年棉农直补政策推出,国内外棉价收窄直至趋同,纺企海外扩张的一大动力可能减弱。

但“试水海外生产”逐渐成为国内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的新趋势。而那些受到优惠税率和廉价用地政策吸引,将服装厂内迁的小老板们,发现中西部地区并非乐园。或许有部分工人愿意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但内地配套产业链的不成熟,致使原辅料采购、印染加工等环节需要通过物流配送或转移加工。生产质量和工期得不到保障,加上劳动力短缺,企业仍然会面临工人的涨薪要求。有资料显示,河南工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110%。综合起来,内迁带来的实际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而物流更是糟得像场噩梦。

而有的企业就选择了海外转移,不少服装和制鞋企业将工厂转移到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在如ZARA、H&M、优衣库等品牌专卖店里陈列的产品标注“中国制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产品越来越多。

不过,与珠三角目前的制造成本相比,东南亚制造成本上涨的幅度之快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柬埔寨,工人工资在一年内几乎翻一番。去年,工人的月薪从80美元涨至100美元。不过,涨薪的步伐未停止,柬埔寨的服装代工厂工人前不久又提出要求将最低工资从目前的100美元/月提高到177美元/月。

前几年一些经营良好的代工厂现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制造业利润太低,有的选择关闭工厂,转向投资其他产业。除非企业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情况相对好些,而一些纯代工厂家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

“代工利润很低,即使没什么钱赚,这些代工厂还是愿意接品牌商的订单。目前,由于国内外的终端消费不景气,一些非品牌的采购商拖欠制造商的货款,制造商又拖欠材料商的货款,三角债越来越严重,不少企业资金因此紧绷甚至断裂。”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称。

目前,包括制造商、贸易商、品牌商等都处于一个迷茫期,尤其不知道制造环节下一步该如何走。此外,网络兴起,让全球价格更加透明,品牌零售商实体店涨价难度加大,利润空间越来越有限。

急功近利是中国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最常见的问题,其实质是:不系统考虑问题,盲目推进创新点,无法形成真正优势,造成资源浪费。

即便是资源配置居于优势的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也面对难题。过去10多年来,国企掀起了一波波投资热潮,哪个行业赚钱就扎堆进入。大规模资金在短期内涌入某一个领域,容易改变市场供需关系,也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按照产能利用率小于75%属于严重过剩的公认标准,2012年,中国有21个行业属于产能严重过剩。

矛盾在于,由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一部分国企较难在短期内退出产能过剩的行业,有的甚至采取了加大生产力度的策略,加剧了恶性循环。

解决产能过剩已迫在眉睫。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的总原则以来,相关部委多次强调并出台相关文件,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产能总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说:“转型升级不一定都要寻找高附加值的产业,消化已有的过剩产能也是重要途径。”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实质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启。其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刻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人希望“混合所有制”能给国企改革带来“鲇鱼效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改革还未到位。他表示,关键是国企应该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现在还是受行政支配。中石化在流通领域拿出30%的股份,这是增资扩股,真正的混合是“打碎了”混在一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同时,要严格程序、明确范围,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能“一混了之”,也不是“一混就灵”,切实防止国资流失。

据了解,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最早将于2015年年初出台。该方案由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和人社部参与,涉及国有企业分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

同样的难题也摆在了极具活力的民营经济面前,民营经济也遇到了失去部分动力的挑战。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但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2.4%,连续第四年下降。

就以广东佛山地区甚至珠三角地区的部分民营企业为例,小富即安思想非常严重。他们衣食无忧,没有做大企业的欲望。由于制造业的利润率渐薄,挤压了民营资本进入制造业的动力。

虽然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改善,但改善速度还不快,仍然没有解决市场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权益保障受影响的老问题,这些阻碍了民营制造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前期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等事项。仅减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就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而且这项改革是还在进行中。

但对于民企来说,这仍“不解渴”。2014年5月18日,福建省30名企业家致信中央,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题,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建言倡议。而在30年前的1984年,福建省曾有55位厂长经理联名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

同年12月12日,民营企业家蔡晓鹏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放炮”》的文章迅速走红网络。他表示,当前基层的中小民营企业困难,没有充分竞争的环境,希望促进制度改革。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行政审批事项虽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与审批相伴的垄断性中介评估服务等问题又出来了,部分蚕食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

这也反映出,过去搞潜规则,一些民企可以依靠感情勾兑获得一些政策支持。现在,基层一些人不愿做事,担心做事会得罪人、招麻烦、惹是非,而他们恰恰是民企发展最先打交道的人,审批难的问题自然难解。

连锁反应是企业融资难。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缪荣表示,民企融资成本过高,在部分地区借贷成本高达15%,制造企业基本无利润可谈。更严重的是,目前资本市场一片浮躁,都是想挣快钱,热钱涌入的并非全是行业前景看好的产业。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纺织服装业高度市场化,其国有资产占比不足2%,基本都是民营企业,盈亏“自己买单”造就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千锤百炼下的“铁骨铜身”。

“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

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中,已经具备了极高的生产制造水平,拥有世界上最密集且较先进的生产制造车间、最多的管理人员与熟练工人,这些已然成为中国雷打不动的优势了。

聚焦中国制造业,未来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对制成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由此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将为“中国智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报告指出,金融服务、物流成本、知识生产部门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四大因素。未来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将发生变化,快速响应能力、复杂制造能力、定制化生产能力、可持续能力和适应创新变化的能力将成为新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更好地将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融合,是2014年最富想象力的话题之一。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已让制造业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创新业务模式、创造惊人效率、整合制造资源,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服装协会召开的“2014服装行业科技成果交流会”上,对于服装制造业最前沿的思考——服装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不落地生产、第四代缝纫机、服装业物联网、服装智能快速生产……每一项技术都很有颠覆性,将来,以不落地生产、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为核心的“未来工厂”一旦成型,服装业将成为一门很有想象空间的产业。

要应对当前的危机,代工企业显然需要一场“红领式”的转型。如何解读工业化新时代下“红领订制模式”,为当前的纺织服装业揭示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中国智造”。

青岛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做了详细介绍,过去的十多年时间,红领集团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建立目前全球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定制平台——C2M平台。该平台拥有效率高、成本低、质量稳定等特点,完全改变了传统的B2B大规模订单生产模式,无需试衣,7个工作日即可交付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成品。过去只有少数人穿得起的“高大上”的贵族定制,通过这个平台变成了多数人付得起的大众定制。

红领的C2M平台实际上是Customer(消费者)直接面对Manufactory(制造商)的一种商业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彻底取消了中间环节。C2M平台是一个系统思维,包括前台的市场拓展系统、后台保障系统以及中间的大客户系统。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它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再造,无论是研发、制造、物流还是服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张代理直言:“长期以来,传统服装制造企业的老板们被中间商、代理商层层刮去利润,流血又流汗,企业利润却少得可怜。而红领集团打造的C2M(从顾客到厂商)模式,建立了直接面向顾客的生态体系,并用3D打印等智能化生产,实现了产品个性化的制造。使用智能化生产后,红领集团发现服装制造业的利润其实是很高的。”

他表示,这种个性化定制对供应链系统、研发设计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客服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尤其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所以整合内外部的资源成为红领经营的关键。红领的做法是,通过整合面辅料供应商、设计师、物流配送企业、干洗店等资源,打造一种模式工厂,并以招募加盟工厂的模式进行复制。这些加盟工厂,免去了市场开拓这一环节,享受了红领的供应链以及高于传统企业一倍的利润,且没有资金和货品积压,运营简单,实现了“利润共享”。

更重要的是,由于直接面对顾客,红领有条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的方式,打造出了数字化大工业的3D打印模式,建立了个性化、差异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服装全定制工业化流水生产方式,提出服装订制的全程解决方案,这种直销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服装企业的商业规则和经营模式。

业界人士称,实践证明,运用红领模式,企业只需增加软件和信息化等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进行一定程度的流程再造,便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企业的效益,具有很高的复制和推广价值,适用于众多行业,可以引领制造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浙江飞跃集团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智能制造领域涅槃。飞跃研发的智能化服装吊挂系统,把服装原材料、裁剪、缝制、整烫、成品传递直到成品仓储等多个环节集成为一套传输流水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而远在广东东莞的虎门,当地的服装工厂顺利登上了阿里巴巴“淘工厂”平台,无疑是打开一扇新的销售大门。形式只不过由线下转到了线上,却可以增加很多的订单。而且直接与买方接触,服装企业便不用担心自己的利润会被层层盘剥。最重要的是买方与工厂的直接联系大大缩短产品面世时间。

这些对于虎门服装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在线化工厂的资质、技术、报价等趋于透明,买方直接能看到卖方的底牌,这会督促服装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与提供良好服务,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另外,阿里巴巴要求入驻的“淘工厂”为淘宝卖家免费打样、提供报价、提供档期,并且接受30件起订、7天内生产等协定,表明工厂需要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电商化改造。

这表明传统制造业只有融进新兴的互联网思维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中国最大的中日合资女装出口加工企业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过去依靠日商的订单生产,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在国际市场低迷后,其外商订单减少,企业的产能就因大量的闲置而成本上升。为主动拓展市场,美岛公司专门成立了自己独立的外贸机构,直接到国际市场找客户接订单,直接掌握了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使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更精准地服务市场,改变了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

伴随市场发展的变化,全球制造业已从产品标准化的工业3.0“自动化生产”,向满足人们对多元化、个体化产品追求的工业4.0“定制化生产”加速转化,定制周期简短,生产方便快捷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潮流。

这都考量着中国制造业的装备能否满足定制化生产的需要,是否具有能使设备自我完善的系统,是否对个性消费需求深度研究,能否摧毁并重建商业结构,能否摆脱传统的“盲人摸象”市场触觉,重构个性定制的消费关系和购物链。

此外,新形势下,重新评估企业的用工成本、给劳动力重新定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和平崛起与合理定位

“把员工当成资产,而非成本”,中国制造业企业离这种境界还很远。但重新定价劳动力,企业应该上路了!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认为:“只有将员工视为组织内最宝贵的资产,才能吸引并留住具有最高生产率的员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将会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员工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员工与管理层的紧密配合与高效合作。企业需要树立起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的新理念,尊重、回应员工的合理诉求,而不仅仅视员工为企业的劳动工具、劳动成本。

当然,中国制造业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应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协同作战,防止被国际分工体系边缘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哈尔滨在中国服装‘十三五’市场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研讨会”上所言,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应和平崛起。

特别要注意的是,2008年危机之后,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谋篇布局,重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英国制造业回归只是这个大布局中的一个安排。近两年来,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协定等国际新规则,这一动向值得我们警惕。

为防止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被边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两线作战。

哈佛商学院教授威利·石的研究显示,2000年初,美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中国的10倍,这一差距在2014年缩小到3倍。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在人工成本上与别国的差距也在缩小。这不足以吸引低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毕竟美国在土地、劳动力、原料等资源上都不具备发展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平安就直言,中国是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放出去”了。不少跑量、简单的低端出口产品订单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国了。这可以看作是在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际资源的再配置。

尽管被“分流”,但在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的中国企业并不在少数。

天津天服三悦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卫民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证创新,包括更新换代、增加设计、使用新型面料等。”因此该公司在总量交易额上依然保持稳定。

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要结束被动走出去的局面,而是要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并合理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进产业链高端,最终提升产业链价值。再辅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红利,中国制造业优势短期内还不会消失。

 

Overseas manufacturing海外制造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打造高档品牌集成店的“群弘衣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