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制衣

熟悉“色彩地图” 玩转色彩搭配方案

作者:■ 文/Faye

如今,中国越来越多品牌在追求原创的同时开始重视商品规划,如何在人性化的设计创意时配以吸引并适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色彩方案,如何让消费者在终端选择产品时能一目了然或激发更多消费,如何打造满足主人情趣或生活主张的家居环境等,色彩选择与搭配成为更多与生活方式设计相关的工作者无法回避第一问题。

■ 文/Faye

近些年,中国流行色协会推出的系列色彩知识培训课程被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企业或个人所亲睐,并于2013年引进了日本已故色彩专家佐藤邦夫先生“色彩与品味的联动体系理论”专利内容,这是推广普及世界色彩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内容之一,旨在科学培养和提升专业的色彩应用国际化高端人才,把握品位导航方法指导色、型、材三者的搭配及产品的定位、开发、营销等环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2015年两届“色彩与品位的联动体系理论及实践”高级培训班分别在北京与上海举行,由佐藤帮夫先生“色彩与品位的联动体系理论”的传承者、日本一级色彩搭配师——关根裕慧女士主讲。6月底在上海课程期间,笔者与关根裕慧女士就当前时尚行业发展现状与色彩应用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制衣》:日本对色彩的系统研究与应用较早,也很严谨,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很巧妙。无论是印刷还是印染,色泽正与品质高。近些年来,日本时尚领域的色彩相对素净或以基本色的为主,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关根女士: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对时尚业发展影响很大,消费者在购物时基于“适合自己”的前提下倾向于实用性,基本色或基本款更受欢迎。时尚品牌经营发展严重下滑,品牌对产品规划也变得保守,比如WORD集团旗下很多品牌停止运营。当然,快时尚品牌在色彩和产品上已慢慢丰富起来,比如优衣库除了发挥产品功能性价值和区隔,对色彩和图案的运用有更多大胆创新。整体上日本商品色彩可能不是很炫,但在印刷或印染是坚持品质感并注重色彩搭配的融合度。我们的课程就是帮助产品规划或设计人员如何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运用好色彩,带动产品的开发和提高消费者自主选择率。

《中国制衣》:中国时尚业迅猛发展,商品也丰富多样。本土品牌在追逐国际流行色彩、面料、造型的趋势后,出现其风格摇摆不定或目标客户群模糊的现象,或有千店一面的映像,您觉得产品经理或设计师需要怎样增强品牌的色彩文化和对品牌目标客户群的引导?

关根女士:20多年前,日本也曾经追随流行色,一个色彩能带动很多消费。但是,随着消费者时尚经验的丰富后,更注重与自己生活方式相匹配的选择,中国消费者对时尚的认知也渐渐成熟。作为产品规划者或设计师,首先要放下以前对色彩的认知,潜心学习色彩系统知识,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和配色方法,同时要大胆起来,从流行趋势的背后看到生活理念的变化,从品牌目标消费者角度出发做出符合品牌定位的色彩及产品风格规划。

《中国制衣》:您在观察中国时尚市场发现了哪些有关色彩方面的问题,品牌是否都需要建立独有的品牌形象、产品色彩、风格的小宇宙?

关根女士:近几年来,中国面料的色彩和图案渐渐丰富起来,而品牌在采用色彩方面波动性很大,有些女装品牌春夏季产品的色彩特别鲜亮明快,而进入秋冬季店铺时整个色调变得很沉闷,没有品牌色彩的主旋律或与既定的目标群体的关联色彩,这一定会流失或错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产品规划和设计人员需要大胆地运用色彩,不是单纯地追逐潮流风尚,需要结合品牌定位研究目标消费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设立与目标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匹配的色彩、风格和细节,在同类品牌中才能彰显出自己的魅力与品质。当然,过度追求建立品牌独特风格的小宇宙会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负担,这要视品牌定位而定,大众消费品牌和高端品牌的运营一定有差异的。

《中国制衣》:“色彩与品位的联动体系理论”能给产品设计与研究带来什么?

关根女士:“色彩与品位的联动体系理论”是色彩研究专家佐藤邦夫先生对7万人的嗜好调查、分析、风格分类等长年的研究而形成。日本大丸百货、TOTO陶瓷等品牌不仅应用“色彩与品位的联动体系理论”对员工进行色彩知识的专业培训,同时还利用此体系开发出系列产品。学习者需认真领会这一知识体系,熟悉色彩地图并从中找到不同品牌或产品的色彩方向和其色彩变化的范围,开发出引导消费的产品并自然形成品牌的视觉气场。色彩运用并非天马行空的神秘“灵感”,这些来自然的色彩在运用中有其严谨性和关联性。

此次培训课程的学员有从事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的工作者及时尚设计院校的老师等,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员们积极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与关根裕慧女士互动交流。课程从基础知识到实操运用由易渐难,通过课上与课外的大量练习实践,学员对色彩选择与判断变得敏锐,初步形成自己的搭配风格。相信他们在今后的色彩运用实践积累中成为不同领域的色彩搭配专家。

 

熟悉“色彩地图” 玩转色彩搭配方案

欧泰科:服装智能吊挂行业的“智、勇者”

掀起供应链管理革命新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