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服务是指在太空通过人、机器人或两者协同完成的空间操作,包括延长各种航天器寿命、提升执行任务能力及清除轨道垃圾等。在轨服务包括由服务飞行器对目标航天器实施在轨补给、功能扩展、碎片清除和故障维修等操作。在轨补给是指对在轨航天器消耗品进行补给,补给方式包括对航天器在轨加注、贮箱等单元更换等。功能扩展是指将分批独立发射入轨的航天器舱段和部件进行对接、组装和展开,实现大型卫星的功能增强。故障维修是指对航天器进行在轨检查、维修和部件更换,常规维护包括检查、测试、定标等工作内容;异常维护包括维修和故障部件更换等工作内容;升级维护则包括用高性能的部件替换现有部件,或补充新的部件。碎片清除主要对滞留在重要轨道上的废弃卫星,以辅助变轨方式腾出轨位。
美国在在轨服务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已开展和正在进行与计划开展的在轨服务项目主要有“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DART)、“试验卫星服务系统”(XSS)、“轨道快车”(OE)、“微小卫星技术试验”(MiTEx)、“轨道通用轨道修正航天器”(SUMO)、“前端机器人使能近期演示验证”(FREND)、“凤凰”(Phoenix)及“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等。未来,美国以“有限目标,滚动发展;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思路作为空间自主在轨服务技术的发展方向。
DART计划是美国航宇局提出的,旨在验证自主空间交会技术。DART卫星的任务是在轨道上与目标卫星进行一系列自主交会、逼近和绕飞操作,验证其敏感器、推进系统、控制器及软件的性能。
XSS计划是美国空军提出的“模块在轨服务概念”研究计划。目前,已经公布的XSS系列卫星有XSS-10和XSS-11。XSS-10的任务目标是演示验证自主导航、近距离交会以及目标监视技术;XSS-11卫星研究了包括在轨维护、修理和补给在内的多种具有前景的太空应用。
OE计划演示试验包括:分离至预定距离,交会、接近和捕获,对接及相关操作。处于分离状态下的操作内容包括:分离,远场交会,近场交会,接近操作,最终逼近以及捕获;处于对接状态下的操作内容有:电池传送,计算机移除与替换,燃料传输。
MiTEx项目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共同负责,用于演示验证效费比高、重量轻的货架化组件技术,包含电源系统、推进系统、综合电子系统、结构系统等组件技术,以及在发射和轨道运行环境中应用的高级通信与软件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可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精细编目、近距离监视等军事用途。
SUMO项目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支持、海军研究实验室主要负责,其主要是利用机器视觉、机器人、机构、自主控制算法等技术,验证自主交会对接、抓捕未来卫星各种不同类型接口的服务操作能力。项目原计划于2008年进行飞行演示验证,后于2006年更名为FREND,意为近期可演示验证的机器人技术,但至今尚未进行飞行演示验证。
从功能上看,FREND计划是研制了一种空间机器人,其主要作用包括:①对于合作目标的航天器,能够进行在轨维修、转移并安装替换单元、补充燃料等;②对于非合作目标的航天器,能够进行位置保持、姿态控制、轨道转移和修正。
在FREND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又提出了Phoenix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发射、部署方式的突破,探索新型在轨服务模式,建立起一个面向重复利用的在轨服务支援体系。Phoenix计划的设想是发展一种从废弃卫星上抢救、再利用零部件(如天线)并重新构造一颗新卫星的技术。
JWST是美国深空探测计划中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作为于2010年结束观测活动的“哈勃”望远镜的后续机。该深空轨道大型望远镜项目是欧洲空间局和美国航宇局的共用计划,将被放置于日-地的第二拉格朗日点。
机器人航天员2(R2)由约翰逊航天中心机器人系统技术部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联合开发,其目的是在人附近安全可靠地工作(和人协同工作)、用于代替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以及从事其他太空研究和探索工作。
日本是较早开展空间在轨服务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其中,已经开展的在轨服务项目包括MFD项目及搭载于“工程技术试验卫星”(ETS-VII)上的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项目;正在开展的项目包括“日本实验舱机械臂”(JEMRMS)项目和“货运飞船”(HTV)项目。
MFD是日本的第一个空间机器人臂飞行实验,于1997年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进行,用于演示JEMRMS的SFA机器人臂的功能和性能。
ETS-VII完成了机械臂校准、卫星姿态与机器人运动的协调控制、空间机械手漂浮物体抓取、拨动开关、机器人柔顺控制下的销钉插孔、桁架组装、模拟更换在轨可更换单元和燃料补给、视觉监测、目标星操作与捕获等试验任务。此外,ETS-VII还进行了无人情况下的自主交会对接和舱外空间机器人遥操作实验。
JEMRMS是一个用于空间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它将被安装在国际空间站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常压模块上,用作“希望”号的机器人实验或者支持“希望”号的维修服务。
HTV是一种无人轨道货运飞行器,其设计目的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并携带站上的垃圾(废弃设备、旧衣物和其他垃圾)返回,在再入大气时烧毁。
在新型在轨服务系统研究方面,日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于2004年提出了“轨道维护系统”(OMS)。OMS是一个对通信卫星进行在轨监测、维护及离轨等操作的卫星服务系统,并可用于处理空间碎片和保护空间环境。
此外,日本还提出了“空间碎片清理者”(SDMR)等几种未来在轨服务的新概念。SDMR主要用于验证电力绳系系统(EDT)移除空间碎片的关键技术及对大尺寸空间碎片进行捕获和离轨操作的可行性,演示几种空间碎片移除操作:与碎片物体进行交会并测量其运动,对目标进行绕飞、接近并捕获,用可展开的折叠包络臂捕获目标,伸展开固定在折叠包络臂根部的电力绳系系统,自助控制绳系系统进行降轨。
加拿大在轨服务技术发展现状
加拿大在在轨服务方面开展的项目主要是“遥机械臂系统”(SRMS)以及用于国际空间站的“移动服务系统”(MSS)。
加拿大的空间机器人项目的开展以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为载体。加拿大SPAR公司研制的航天飞机遥机械臂系统(SRMS,也称为加拿大臂),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空间机械臂。通过航天飞机上操作员的操作,加拿大臂实现了对“哈勃”望远镜的维修、部件更换与升级,国际空间站建造等大量在轨服务任务,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空间机器人系统。
在加拿大臂成功的基础上,加拿大SPAR公司继续开发了空间站遥操作机械臂系统(SSRMS)和灵巧机械臂(SPDM)。SPDM是SSRMS臂的灵巧手,用来完成一些更加精细的装配操作。灵巧机械臂控制系统具有三种操作模式:主从模式、单关节模式和自动轨迹模式。该系统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空间机器人,并成为国际空间站建造与维护的主要工具。
此外,加拿大也在积极探讨未来在自由飞行机器人和深空探测方面的在轨服务机会,开始重视未来新型航天器在轨服务需求,包括:①未来大型科学卫星、空间望远镜的服务;②重视地球同步轨道及深空轨道航天器的服务;③重视各种操作工具、控制方法的研究。
“地球同步轨道延寿系统”方案设想是利用机械臂捕获目标的远地点发动机喷管形成刚性组合体,然后再打开目标卫星的注排阀门,插入软管泵入适量燃料。另外,该系统还具备简单的维修功能,能够排除太阳电池翼打开等故障。
德国一直很重视空间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进行过和正在开展的空间在轨服务主要有以下项目:
“机器人技术试验”(ROTEX)。这是德国的第一个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地面遥操作能力的空间机器人系统,可工作于自主模式、宇航员操作模式和各种地面遥操作模式,主要演示验证各项关键技术。虽然,这只是一个舱内机器人,但所采用的多传感器手爪、基于预测的立体图像仿真等技术方案,代表了其后的空间机器人发展方向。
“试验服务卫星”(ESS)。该计划旨在利用试验卫星上的机械臂对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非合作目标进行在轨服务。具体任务包括:对目标卫星的监测,接近、捕获并与目标星对接,目标星的维修以及释放等。“试验服务卫星”上安装有一个机械臂,用于试验机械臂的遥操作控制技术,完成对故障卫星的捕获、检查和维修。
“国际空间站机器人组件验证”(ROKVISS)。这是一个机械臂,它被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舱外进行在轨实验,主要完成关节元件的空间验证、现场遥操作模式的验证、地面遥操作模式验证等。按照设计,德国的地面控制中心和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内的电脑可以近乎实时地操纵机械臂,使其在空间站外部进行一些危险、繁重的安装和维修工作。
“空间系统演示验证技术卫星”(TECSAS)。该卫星用于验证空间机器人的在轨服务技术,最初预定演示诸如接近和交会、绕飞监测、编队飞行、机器人捕获、耦合航天器对(即捕获目标星后整个复合体)的机动飞行等试验,但该项目一直没有实质进展,于2006年9月正式停止。
“德国在轨服务任务”(DEOS)。该项目将主要用于验证对处于低地轨道上的失控翻滚非合作目标航天器进行捕获,并使航天器组合体在可控状态下脱离运行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服务对象的,但前期将先在地球低轨道上开展演示,以验证翻滚非合作目标的自主捕获、对接等关键技术。
“轨道寿命延长飞行器”(OLEV)。该项目是一个商业项目,最初名称为“空间寿命延长系统”(SLES)。通过与目标星对接,接管目标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同时为目标星加注燃料,用于挽救在轨道定位操作中搁浅的卫星和延长卫星寿命。
欧空局在轨服务技术发展现状
欧空局在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领域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从未开展过在轨实验验证。其空间在轨服务项目主要有“地球静止轨道服务飞行器”(GSV)、“欧洲机械臂”(ERA)、“自动运输飞行器”(ATV)、“地球静止轨道清理机器人”(ROGER)等。
GSV主要用于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目标监视、燃料加注、模块更换和辅助离轨等功能,项目仅开展了概念设计,没有进入实际工程阶段。
ATV可以同国际空间站自主交会对接,并为其提供货物、饮用水、食物、空气以及推进剂的补给。对接之后,还可以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轨道和姿态调整。
ERA项目从1999年开始实施,它是一个可重定位的机械臂,主要用于完成空间站装配、检测、更换部件等操作。
ROGER旨在研究捕获地球同步轨道非合作目标卫星并辅助其离轨等技术。其验证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交会、目标测量、飞网/飞爪捕获技术以及组合体控制技术。该计划的研究也未能继续开展下去,但其思想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欧空局与德国宇航公司合作开展了“赫尔墨斯”计划概念论证,探索研究在轨的燃料收集和加注技术。“赫尔墨斯”计划收集空间在轨废弃航天器上的燃料,然后给需要燃料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进行燃料加注。
通过以上对各国在轨服务项目及其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分析可以看出,在轨服务为空间任务的实施提供了更多选择,可以实现传统方式不可能实现的空间任务,同时,降低航天任务的初始成本,提高在轨系统性能,增强在轨系统功能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轨服务技术的军事意义也显而易见。在以信息化为特点的新军事变革时期,在轨服务技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空间战略威慑力。对各种军用侦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甚至即将出现的空间机动作战平台进行在轨维护和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第一时间情报获取能力和应急作战能力。同时,在轨服务系统在战时可以适时参与空间作战,对敌方航天器实施空间干扰、捕获或损毁,从而保证我方掌握制天权和制信息权,提升空间作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未来在轨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服务的轨道范围更广。结合美国大力开展深空探测、太空中转/后勤基地的实际情况,美国在轨服务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从低轨到高轨再到深空的渐进式在轨服务发展态势。
更大的目标航天器。未来将出现各种大型、超大型航天器/空间站,这些航天器必然面临
着在轨组装、在轨维护等操作任务,因此,需要开展面向此类大型航天器的在轨服务技术研究。
更多、更复杂的服务内容。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模块化空间系统的建设,对未来系统的升级改造使在轨服务从单一服务内容、单次服务频率向多次复杂、多次服务频率发展。
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的服务对象。未来大量规模庞大的空间系统(如采用星座、分布式部署、编队等形式的空间系统)的建设,大大增加了在轨服务对象的数量和类型,需要考虑采用更经济、更高效的在轨服务方式。
空间机器人技术在在轨服务中的应用取得了卓越成果并且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普及。到目前为止,国外开展的与空间机器人技术相关的项目共27项,其中15项进行了在轨演示验证。空间机器人技术覆盖了空间平台技术、空间机械手技术、遥操作技术、目标捕获跟踪与测量技术、复合体动力学技术、复合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技术创新点多,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