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人民日报》发文称,政府对股市出手干预是国际惯例。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绝不能放任市场情绪恶化,导致市场利益与政府效用双输,须以强而有力的手段提振市场信心;7月22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认为政府救市是对市场的一种尊重,不是改革的倒退。中国股市因经验不足、环境变化等引发问题实属正常,关键是从本轮股市波动中吸取教训,做好制度设计,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打击违法投机行为力度,培育健康投资理念。
在去年到今年这波牛市中,《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是“改革牛”等鼓吹者,并宣扬4000点才是牛市的起点,让股民热血沸腾。不过,好景不长,5000点之后,中国股市出现断崖式崩塌,连续出现千股跌停奇观,导致股民被深度套牢,损失惨重。6月下旬,政府开始了连续的政策刺激。6月27日,降准+降息;7月1日,下调交易经手费、过户费,放宽融资担保比例,允许两融展期;7月2日,放松两融保证金比例;7月6日,央行给予证金公司无限流动性支持,证监会暂缓IPO,汇金确认入市,21家证券公司投资1200亿元蓝筹股ETF;7月8日,中金所提高中证500期指卖空保证金比例至30%,保监会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至40%,国资委要求央企不减持,证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亿信用额度;证监会要求6个月内高管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7月9日,证监会要求近六个月减持的股东应主动增持,减持5亿以下的增持不低于减持金额的10%;减持超过5亿元的增持不低于减持金额的20%,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近期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线索,国资委要求每天报送国企二级市场增持情况;7月10日,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五选一”推送利好(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连番的救市举措,终于遏制了股市下滑。有人认为政府这次出手很有必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会导致大量坏账产生,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认为5100点是地球顶的李大霄,一度认为认为中国股市泡沫太大,但这次他支持国务院一系列的强力救市方案,指出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都要救市,救市不仅正确也是必要的,并不是市场化的倒退。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股市的发展道路曲折,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牛”、“国家牛”是错的。国家要把股市振兴起来,要保护投资人,要发展起来,何罪之有?中国梦不就是在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背景下,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吗?一个健康强大的股市不崛起,我们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稳定立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牛”无可厚非,而且应该成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国策。所以振兴股市要实现“国家牛”,政府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赵晓(北京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为何支持救市?我是市场派,反对政府干预。但当前背景极为特殊:其一,中国经济正处于信心决定存亡之际,必须步步为营,而股灾或引发金融危机、汇市、房市,甚至经济危机;其二,国际正唱衰中国,盛言中国股灾将盛于希腊债务危机;其三,国内因股灾或将引发政治不稳、社会震荡。特情之下,支持特殊应对!
但更多人指出,如此大的刺激力度和非市场行为干预,前所未见,即便救得了股市,也不见得是好事。网友“天凉好个秋”认为,政府救市有些失控,这种不分青红
皂白一通猛灌,股市下跌也许止住了,后遗症却是巨大的。股票市场的运行是建立在规则的之上的。有了合理的规则,参与者才会慢慢增加,市场才会热闹起来。规则之所以成为规则,就在于其不能经常变更。极端情况下,某些规则可能暂时被打破,比如IPO暂停,但一定要有底线,一定要给人稳定的预期。@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面前,政府应该出手,但出手主要是保证流动性,靠流动性唤醒理性,而不是随意修改规则,更不是靠行政甚至司法的力量打击单边。这次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就差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股市只准上升了”。
@刘胜军改革(专栏作家):当年索罗斯做空英镑、攻击香港,腥风血雨。按照国内某些人士的标准,这肯定是恶意做空,须严厉打击。但没有一个国家起诉索罗斯,因为他的行为合法。假如伦敦和香港为了一时之快将索罗斯“绳之以法”,伦敦和香港的法治将失信于国际投资者,也不可能成为如今的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