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太空探索

高分四号相机全揭秘

作者:刘淮宇

□ 本刊特约记者 刘淮宇

一部精彩的电影,需要多个相机在多机位协同拍摄,大画幅、中景、近景各种景别共同呈现,方能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震撼效果。分布在高轨低轨不同轨道的遥感卫星就如一颗颗“天眼”,自如运转,洞察地物。遥感卫星上搭载的光学遥感相机也不是只有一种型号,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就是我国光学遥感相机系列中的新款产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遥感相机。

记者分别采访了高分四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果、相机分系统指挥兼主任设计师练敏隆、相机总体岗孔祥皓,为您揭秘这台功能强大的卫星相机。

可见光/红外同时成像

日常生活中用单反相机摄影,一次成像只能使用一种镜头,但是高分四号卫星相机首次采用了可见光近红外与中波红外共口径技术,可实现可见光/红外共用一个口径,同时对地面成像。

为了追求空间分辨率的高水平,就要把镜头口径做得尽量大。练敏隆介绍,高分四号卫星相机镜头长约一米,口径较大,镜头外还罩上了约两米长的遮光罩,无疑像个“大炮筒”。像这样体积的“大炮筒”,卫星能搭载一个已属不易。于是,研制人员摒弃了搭载两个镜头上星的传统思路,决定共用一个口径,通过分色装置实现可见光/红外同时成像的效果。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进行可见光拍摄时,相机还提供全色、红、绿、蓝、近红外等五种滤镜切换服务。你想要什么样的效果,统统满足你。

一次成像可拍一个河南省

李果介绍,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幅宽约为400千米×400千米,一次拍摄成像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河南省。按照高分四号的最佳工作状态来计算,紧急情况下1天之内,就能对我国疆域完成一次完整成像。此外,它还可以对动态目标的运行轨迹、趋势进行捕获,成为一个“准摄像机”。

以往我国发射的低轨遥感卫星采用的均为线阵推扫方式,要通过卫星或者镜头的移动从一条线逐渐扫出一个画面。这种成像体制的缺点是成像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此次高分四号卫星相机首次采用面阵凝视成像体制,拍照时就像家用照相机一样,“咔嚓”一声就拍出一张整幅照片,效率大增。研制团队为高分四号卫星相机量身打造了采用亿级像元数的可见光器件以及百万级像元数的中波红外器件,这在我国光学遥感相机研制史上还是第一次使用。

针对多方面的任务需求,高分四号卫星设计了单景凝视、区域拼接、机动巡查等多种与中低轨道遥感卫星完全不同的成像模式,通过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敏感器和大力矩输出执行机构,可实现整星快速机动和高稳定控制,完成对变化目标持续监视、大范围区域目标快速成像以及多个热点地区的交替巡查成像。

拍东北林场,拍青藏高原,拍南海诸岛,按照设计,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完全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实现对上述三个不同区域进行连续成像。一个小时以内,卫星相机拍摄的图像,就可经过加工处理变成2级~3级数据产品送达用户手中,这使得卫星同时满足减灾、林业、地震、气象等不同用户的应用需要成为可能。


星箭对接

既抗高温又耐严寒

经常摄影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原本正常使用的相机在寒冷天气条件下难以启动,开机后耗电很快,有时遇到良辰美景相机却按不下快门,只能遗憾而归。

高分四号运行的高轨环境与低轨有很大差别,相机受太阳辐照区域与背光区域的温度差能达到上百摄氏度。研制团队历时两年研究,最终找到了多种热膨胀系数较小的特殊材料用于制作相机镜头,掌握了复杂环境下相机温控技术,确保了镜头在轨运行时的温差能控制在0.2摄氏度以内。

练敏隆说,除了选用特殊材料,他们还给相机穿上了三层“保暖衣”,配置了长达两米的巨型遮光“太阳帽”,最终解决了复杂太空环境下热交变剧烈的难题,为确保相机成像质量立下汗马功劳。

曝光时间可调节 防抖性能一流

高分一号、二号卫星这类低轨光学遥感卫星运行在500千米~700千米的轨道,相对地面运行速度较快,只能采用固定曝光时间进行“傻瓜”成像,得到米级分辨率的高清图像。运行在36000千米高轨的高分四号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则可采用类似单反相机的成像方式,自主调整曝光时间,从而获得高品质图像。

例如,气象用户希望观测到较为明亮的云团内部状况,可以缩短相机的曝光时间。林业用户更为关注森林、湖泊等较暗的物体,就要加大相机的曝光时间,以获取暗处的细节。

要保证图像的高画质,拍摄时切忌抖动,对于距离地面很远的高轨遥感相机而言更是如此。为了提升相机自身防抖性能,研制团队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紧盯制冷机等扰动源,极力降低振幅,另一方面设计了阻尼桁架等设备来抑制振动。

相机自我防抖很重要,稳定的“三脚架”同样重要。孔祥皓介绍,卫星总体单位五院总体部攻克了高稳定一体化结构设计难题,犹如给相机配上了一台在太空中“零变形”的“三脚架”,使得卫星运行时对相机产生的扰动影响大大降低。

说了这么多,您是不是对高分四号卫星相机的作品满怀期待?让我们静候第一幅卫星图像下传的时刻!


对太阳电池帆板认真检查


仔细检查记录(中间为总师李果)


卫星在厂房


搬运整流罩

 

“猎鹰”9 号的复用技术与展望

“猎鹰”9 号带来的启示

高分四号相机全揭秘

高轨“天眼”诞生记

国外新兴商业遥感公司概览

美国的火箭发动机困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