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南方的奖,这是一个公民的奖。
百越之地,民众有桀骜不驯之气。自古以来,因远离政治中心,也不是大商贾的乐园,南方受权力与资本支配的日子不长,对比国内其他地方,也就少了点托庇于权贵的心理惯性,而多了几分独立思考、自食其力的传统。未必深思熟虑,未必图谋远大,却每每善于行动,往往敢为人先。
公民的气质,就是草根的气质。不羁,不党,随风而起,随遇而安。不同于大树之岿然不动,也不像河川之奔流不息,风起时,迅速聚拢,风过后,散入江湖。他们行动,起于心中一念,他们驻足,是对生活的回归。
借用旧报纸上的一段话:
“一年一度的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我们总会看到这些觉醒而行动的人,他们没有权力,却珍视权力。没有财富,却创造财富。他们很普通,很真实,热爱生活,享受生命,是他们投身公益的全部理由。他们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者老年,他们年岁不同,境遇各异,但生命的脉动如此相同。”
是的,这是一个公民的奖,在一个为权贵大唱赞歌的年代,他们选择为公民树碑,在一个聚光灯齐集庙堂的年代,他们坚持为江湖立传。
在“责任中国公益盛典”的获奖者中,有为“爱国青年”收拾垃圾的青葱学生,有为业主打维权官司的小区阿伯,有为保护乡音传统而努力的NGO,有推动现代公益的基金会操盘手,有很多没有权力,没有财富,没有名气,没有“编制”的普通公民,在领导为尊,资本先行的话语体系里,他们往往得不到重视,但在此处,他们却有着辉煌的舞台。
看看这个奖项秉持的价值理念吧:“1、公益慈善应该秉持现代公民意识;2、公益应该由民间社会主导;3、公益慈善是一种权利,人人都可以参与;4、公益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都可以享受;5、公益事业重在行动,过程决定结果;6、公益活动无论大小,都具有同等价值。”
一言蔽之:公益属于民间,公民重在行动。
是的,这是一个南方的奖。非南方的气候,造就不出如此郁郁葱葱的江湖风貌,非南方的水土,滋养不出这种根植民间的公益大奖。然则,生于南方,并不意味着止于南方,南方乃中国之南方,公益乃人类之公益。回顾“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过去10年,从提出责任担当,到倡导现代公益;从南方都市报独家主办,到南方都市报、深圳卫视、新浪微博三家合办;从主要来自南方的评委,评主要来自南方的人物,到以国内公益领域带头人为主导,联手各界人士描绘公益慈善的图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2004年以前,民间尚无“责任中国”,2010年以前,“责任中国”尚无“公益盛典”,2014年前,坊间仍将“公益盛典”视为“南方都市报年度公益颁奖礼”,时间一刻不停地流淌,这个奖项也如同生命体一般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成长而成长,她从广州大道中289号的南方报社大院走出,走向全国,走向更宽广的舞台,更多公益合伙人的加入将助其展开更美好的年华。
生于南方,却不止于南方;起于媒体,却不限于媒体;关注草根,同时呼应精英;处江湖之远,也心系庙堂之上。也许终有一日,这个奖项将卸下所有的标签,人们提起“责任中国”,不再联想到地域,不再联想到行业,甚至不再联想到公益,因为那时,公益即是生活,公益即是常识,人们提起“责任中国”,会联想到一群负责任的公民。
是的,无论这个奖项如何改变,我想,他应该始终关注人。旧报纸里有一个问题:“政府有不受约束之大权,市场有法治不彰之巨富,而社会有什么可依靠,公益有什么可倚重?”
然后作者自顾自地答道:
“我们有人。这既是重建社会的起点,也是民间价值的自命。看到人,承认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因为始终坚守一个‘人’字,这一句‘我们有人’,就不再只是缺衣少食的救助,缺钱少药的窘迫,无权无力的悲鸣,它穿越了官人,也穿越了商人,还穿越了敌人,它可以重塑我们的公约和共识,重建公共生活的秩序和繁荣。”
是的,我们有人。因为有人,所以公益不是社会学中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人,所以责任不是宣传口号里毫无意义的台词。“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最大的贡献,在于让人看到了一群鲜活的人,记录了一批鲜活的故事。在公共精神极度匮乏,私益被过度追捧的当下,他们飞扬跳脱,身体力行,他们如此鲜明地活着,鲜明得如同凡·高的名画《播种者》。
“在被带领的年龄,他们带领自己,在被代表的时代,他们代表自己。他们不为秀而秀,不为诺而诺。他们以少年之身行,诠释公民之真义。”——这是“广州少年”的颁奖词,这是他们公民行动,这是他们的“责任中国”。
那么,什么是你的“责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