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侨时代

古诗词乃瑰宝 背诵唱游两皆宜

作者:国籍/中国 作者/申丁(香港)

国籍/中国 作者/申丁(香港)

曾几何时,网上曽疯传的短片源自2010年《第61届香港学校朗诵节优胜者表演》,其中一位在朗诵节中获奖的中三学生,表演朗读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以及晏几道的《南乡子》,其惯常的朗诵抑扬顿挫配以特别的表情,惹人发笑。

短片后段,他向观众分享朗诵心得时,表示自己“有特别的朗诵技巧”,并举例指在诗的初段,会装作四处看风景,更随即变脸展示,之后又指由于诗句是讲述孟浩然正在等候朋友,所以朗诵完结后仍保持四处张望的神态。

这本来没有什么,各人有各人风格。此子过关斩将做了优胜者,当然得到老师评判肯定。但网民取笑,多出于无知,这或许和香港教育制度有关。虽然回归十七年,但中文,特别是文言文仍然未能获得足够重视。

现时香港的学校仍取消背诵范文,学生学习水过鸭背,而轻视背诵又怎会学得好诗词歌赋呢?须知古时候诗词都是唱出来的,还有音乐伴奏呢!“点止摇头晃脑咁简单”?再加上现时网络、短讯文化盛行,学生表达意思以三几个字短讯为主,情感又用符号代替,嘻哈一番,对中国古典文学渐行渐远。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能历久不衰,长演长有,原因是国家重视,国人重视,英国有非常好的剧院供表演,这点香港就逊色了。而中学大学毕业典礼演出,就离不开《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一幕花园示爱,罗密欧一大段对白声情并茂:我藉爱的轻翼飞过园墙,玫瑰换过名字一样芳香。

西方有《罗密欧朱丽叶》,我们有《梁祝》。香港百多年推行殖民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了许多西方的东西,现在是加强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时候了,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应该灌输名诗名句,利用唱游深入童心,中学大学更要多些游览内关名胜古迹,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切实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是香港最好的国民教育,最具体的爱国教育,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点评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加强古典诗词地学习,应该是香港教育的应有之义。作者强调古诗词在香港国民教育中的作用,笔者深为赞同。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根源所在,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课堂是国民教育的绝佳途径。

作者在文中提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国民教育形式,思路新颖,值得探索。但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中,过于强调背诵,与其倡导的开明学习方式似乎相悖,因而不免有点落入俗套。

加强中华古典诗词学习是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这种教育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安然(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