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
人物简介
汤伯利,《纽约时报》评出的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1928年出生于美国莱克星顿。2011年去世。
用幻象来代替图像
在普通观众眼中,《黑板》不仅“其貌不扬”,简直就是“小儿科”。它仿佛只是在黑板上漫无目的地画了6行连续的圈,就像小朋友的涂鸦一样。但正像许多抽象派作品一样,它的妙处不可言说,欣赏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感受不同的内心震撼。
苏富比拍卖行在其网站上是这样介绍《黑板》的:“它的原名是《无题》,是画家1968年在纽约创作的。他在灰色的画布上重复使用简单的图线,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捕捉了空间与运动,想要表现一种简单却难以名状的情绪……”
这幅画的创作方式也很特别:汤伯利坐在朋友肩上,让对方随意晃动,然后他顺势在画布上涂写。除了这幅作品以外,汤伯利还创作了其他几幅类似黑板风格的画作,但这一幅是最大的(172.7 cm× 228.6 cm),也被认为是最棒的。
《黑板》可以说是汤伯利一贯风格的极端化。这位集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家为一身的艺术家,与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与另外两位艺术大师不同,汤伯利总是把想要画的主题处理成简单的线条,涂鸦一般恣意奔放,又带着神秘气息。用艺术家叶永青的话说:“汤伯利通过看似重复的线条,以一种姿态性的运笔,描绘了一种对神秘的解构。在欣赏他的作品时,用‘幻象’代替‘图像’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在熄灯后摸黑创作
艺术圈中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们需要借助一些帮助才能认识一件伟大的作品。”对汤伯利的画作来说,这些帮助性的线索隐藏在他的人生经历中。
1928年4月25日,汤伯利出生在美国莱克星顿,出生时的名字是小埃德温·帕克·汤伯利。他的父亲曾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白袜队的投手,因为崇拜另一位传奇投手赛科龙·扬(Cyclone Young)而给自己取绰号CY,日后汤伯利索性把它当成自己的名字——CY·汤伯利。
从小,汤伯利就喜欢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12岁时师从一位西班牙画家学习画画。1948年,20岁的汤伯利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学习,次年又去了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后者建议他到黑山学院学习。
黑山学院创立于1933年,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艾西维尔市,堪称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位置偏远、规模不大,只存在24年就解散了,却培养出美国艺术界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德·库宁这两位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前者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也是对当代中国画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1985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直接促进了“85新潮”的发展;而后者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理念颇为激进。
汤伯利在黑山学院里尽得抽象表现主义真传。1951年,他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成功跻身新锐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行列。
1952年,汤伯利在一份奖学金的资助下,与罗伯特·劳森伯格结伴到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旅行。这次旅行似乎重新唤醒了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兴趣,并发现了欧洲大陆的艺术魅力。
从欧洲回来后,汤伯利一度改变了人生轨迹——1953年11月,他应征入伍,一直服役到1954年8月。
军旅生涯的后半段,汤伯利在五角大楼从事密电翻译任务。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军方译码员,他练就了一手速记功夫,能快速破解密码电报内容并传出信号。据说,他经常在熄灯后摸黑创作,尝试着不用眼睛而是用手和心灵作画。有人评论,汤伯利信手涂鸦的画风与这些训练密不可分。此后,他还在一所学校教了一年书,然后去了纽约,混迹于当时的艺术圈。
但魂牵梦萦的欧洲一直召唤着汤伯利。1957年,他去了意大利,并定居下来。1959年与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蒂结婚。
从新老帝都汲取养分
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汤伯利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衣钵。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是二战后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这一流派突出即兴创作,艺术家通常不拘一格地使用刷子、棍子、喷筒甚至扫帚等工具作画。画面上通常没有什么具体的物象,但是线条、色彩、符号等零星元素中就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力量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