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增加、产品趋于成熟和价格不断下降三种因素叠加,促成了电动自行车采用锂电池配套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锂电自行车产销量为67万辆,占到整个电动自行车3 050万辆中的2%;2012年,锂电自行车产销量为167万辆,占到整个电动自行车产销量3 505万辆中的4.7%;2013年,锂电自行车产销量为231.1万辆,占到整个电动自行车产销量3 695万辆中的6.2%;2014年,锂电自行车产销量为350万辆,占到整个电动自行车产销量3 500万辆中的10%;预计今年锂电自行车产销量将达到450万辆~500万辆。
但是,锂电自行车产销量在逐年上升的同时,为之配套的锂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则更激烈。锂电池企业从产业顶峰(2009年~2012年)的400多家,下降到目前不足100家。尽管规模前10家企业已经掌控着市场份额的75%以上,但企业产品的毛利率只有10%~15%,或更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业已经陷入到低价竞争的泥沼,且难以自拔。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别于镍铬、铅酸、镍氢等动力电池,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体积、重量等综合指标上占尽优势,因此被冠于高科技新能源产品而备受我国政府与各种资本的追捧。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2012年锂电池产业发展最旺盛的四年时间里,我国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各种风投基金、民间资金纷纷涌入到锂电池上下游产业,规模总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资金在向锂电池核心材料、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产业倾斜,而进入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业的资金仅为一小部分。从2012~2015年,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上下游产业的资金不下800亿。今年以来,我国17家上市公司大举进入锂电池上下游项目,共投入的资金多达500亿元。
锂电池产业多年持续的高投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了3倍。
相比之下,投入到锂电自行车产业的资金虽然较少,但足以满足甚至超出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各种资金进入到电动自行车产业以扩充锂电池(主要是生产电芯及PACK)产能,初步估计其资金量不下数十亿元。由于我国锂电池无论是材料还是电芯,绝大部分处于中低端产业,由此形成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的锂电池供不应求、而为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中低端配套却供过于求的现状。
进入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业的企业为数不少,但优质企业屈指可数。经过近市场的大浪淘沙,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企业存活下来的不外乎这样几类:
一是投资方来自国家科研单位和财力雄厚的大集团。从创立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企业一直心无旁骛地坚持从事锂电池的研发与制造,确保了企业在研发锂电池材料、电芯制造及PACK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企业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极具竞争优势,占据着行业较大的市场份额,已成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中经营时间最长、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二是投资方来自香港上市的公司。借助于已拥有制造与销售铅酸电池的优势,企业近几年来频频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制造与销售中发力,连续不断地发起了一轮轮价格竞争,把大量的中小锂电池企业逼出了市场。目前,企业已经形成铅酸电池与锂电池制造与销售的龙头。
三是投资方有多年从事研发与制造各种新能源尤其是锂电池的经验与优势。企业进入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目标明确,就是从不断增长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中分一杯羹,从而提高投资方总体的经营业绩。企业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制造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确保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被整车企业所认可。由于产品价格极具竞争优势,占有的市场份额较高。
四是由个人或团队投资的锂电池电芯制造进行PACK组装的小型企业。由于制造设备采用二手货、材料选用低档货,制造产品的成本十分的低廉。这些小企业制造的锂电池提供给二级维修市场或小品牌、无品牌的整车企业。这些企业为数不少,且却较为隐蔽,主要分布在江浙粤津一带。
从以上国内锂电池企业的类型可以看出,整个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大企业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并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那些小企业由于制造的锂电池价格优势明显,但电池的循环寿命只有在200次以内,仍能满足部分市场的需求。
外资企业抢占高端市场
不得不指出的是,我国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制造由过去全部依赖进口到如今(主要是中低端)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有赖于我国近几年来对锂电池产业的大举投资。现在,我国制造锂电池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包括用于电动自行车在内的锂电池价格不断的下降,也由此改变了日韩等国供应商多年来对中国大陆采取高价销售锂电池核心材料的策略。现在,日韩对中国大陆市场出口的高端隔膜、铝塑膜等锂电池核心材料的价格仅是以前的70%左右。以前高度依赖进口的电解液,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产化。目前,中国锂电池产能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约40%,与日本、韩过形成了全球供应锂电池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中国锂电池出口价格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约40%、韩国产品约60%。
近几年来,为了压制中国大陆锂电池企业发展的势头,抢占潜力巨大的中国大陆中高端市场,日韩锂电池电芯制造巨头接连在中国大陆设立独资企业。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利用大陆锂电池产业链制造优势,用较低的价格采购到优质的原材料来制造产品;另一方面利用品牌强势销售给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市场。不仅如此,日韩企业还将本国制造的锂电池电芯以较低的价格倾销中国大陆市场,形成高端市场的垄断。
从目前我国锂电自行车出口情况来看,销售价格在700欧元以上的,基本上采用日韩锂电池的电芯;销售价格在350欧元左右的,基本上采用国产锂电池的电芯。国内整车企业专供内销市场的锂电自行车,基本上采购国产锂电池。由此可见,国内高端锂电池市场基本上被日韩企业所占领。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电芯外壳主要采用钢壳18650、钢壳方型和软包装。其电芯材料主要采用三元(镍钴锰)和锰系材料。曾被市场看好的磷酸铁锂材料,因能量密度低、制造成本高于三元和锰系材料而退出。被业界看好的三元材料,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因价格明显高于锰系材料的锂电池(约30%以上),而被强调价格竞争优势的整车企业所放弃。锰系材料锂电池所具有的制造成本低、与铅酸电池相比更具性价比优势而被国内专供于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电芯企业所大量选用。因此,锰系材料的锂电池成为了当下我国锂电自行车配套的主流。
锂电池在为电动自行车配套的近10年时间里,一路走来磕磕碰碰,其中不乏存在着锂电自行车整个电控系统的匹配与完善、锂电池性能与质量的提高、锂电池安全性的把控等一系列攸关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这些制约锂电池为电动自行车配套的技术障碍经过锂电池与相关配套企业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一一克服,唯独锂电自行车销售之后存在锂电池售后服务的软肋,成为了迄今为止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锂电自行车占据了整个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的10%,但这个比例与政府、行业和许多整车企业期待的目标,尚存较大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扩大锂电自行车在整个电动自行车中所占的比例,锂电池企业、整车企业与经销商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但锂电池维修周期过长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众所周知,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随时维修和更换并立马可取,而锂电池却无法办到。直至今日,锂电池一旦出现故障,经销商只能邮寄给企业进行维修,时间短则五六天、长达半个月。车主在这段时间或使用经销商的备车、或自行解决问题,这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目前就缩短锂电池维修时间,锂电池、整车企业和经销商三方在作积极的努力,但鉴于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投入所形成的费用摊派的障碍,一直制约着锂电自行车在整个电动自行车中市场份额的提高。
产能过剩下锂电池企业凸显经营风险
截止到目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已经出现了像铅酸电池行业那样的巨大分化和整合的现象。为了抢占市场,锂电池规模大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始终没有停息过,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电池行业提供的信息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电芯与PACK企业,经过近三四年的市场整合,尽管市场集中度已经非常高,但仍有不少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的优质锂电池制造企业涉足锂电自行车产业。这些企业给予锂电自行车企业放长账期、价格优惠的诸多条件,让同行倍感经营压力。因为这些具有政府或国企投资背景的企业,每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用低价抢夺订单的损失,通过政府补贴来消化。
实际上,为争夺客户所采取的不惜一切代价的经营策略,在锂电池企业中成为了常态化。锂电池大企业之间为争夺客户所采取的明争暗斗、以及整车企业在锂电池企业之间的博弈而获得的利益的最大化,已经让锂电池企业经营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
为了达到抢到客户的目的,有的锂电池企业采取了对整车企业放账短则前后60天、长则多达上百天的做法。但这样的做法对于产品返修率高、银行贷款多等一系列问题突出的企业,不只是巨大的风险。据了解,锂电自行车企业不守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扣卡货款、拖延还款时间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履行合同的契约精神在部分锂电自行车整车企业里已经缺失。因此,锂电池企业的呆账、坏账所占的比例不是小数字。
从低价竞争中突围,路在那里?
锂电池企业如何从低价竞争的困局中突围?业内专家指出:企业竞争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任何产品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均被视为不正当竞争,应加以制止与纠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追究低价竞争的企业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产品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制造的产品没有合理利润的来源,必将会出现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损害企业、消费者和国家利益的事件出现。
从低价竞争中突围最好的办法是,企业应该在创新产品、提高性能与质量上下功夫,把产品做细做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宣传企业的品牌,经过时间的沉淀来打造品牌的信誉度和美誉度,真正让消费者体验到品牌的魅力;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让产品销售到更多、更广的市场上去,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商机。
作为行业,应该建立预警机制,对行业中出现的价格竞争应当加以重视,一旦发现有悖与法律法规的不正当竞争,应当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沟通,让政府执法部门来制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推动行业有序、良性和健康的发展。相互残杀的价格战,不仅让企业大元气,而且让整个行业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有全国一盘棋的胸怀,用正确与发展的眼光对待发生在当地市场的价格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的环境,真正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而不是向当地的国企输送利益,有意形成不正当、不对等竞争的氛围。
但是,国内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上有外资、下有作坊式企业的夹击下,寻找到避开价格竞争的办法,确实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这些企业坚持从做好产品、坚持打价值战上进行努力。只要坚持不懈、认准目标,一定能让企业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