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世界

“神奇大陆”的一瞥

作者:■ 罗曼·迪特根/文 余凯茜/译

■ 罗曼·迪特根/文 余凯茜/译

对外国游客来说,不论是第一次还是经常到访中国的城市,都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先是惊讶,然后着迷,接下来是难以置信。从宽阔马路上拥堵的车流,到高楼大厦间林立的吊塔,这些城市景观成为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生动写照。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中国破旧立新、走向现代化的样板。

在北京,我们拜访了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RBC)。该公司在国内外均承担了大量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曾承建世界最长大桥等多个地标性项目,对外合作的足迹遍布全球,在非洲设有22家分支机构。中国路桥公司致力于推动项目全球化,以响应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底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以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能力为支撑,“一带一路”这一与外部世界联通的新倡议,受到急于扩大国际市场的中国大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义乌,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县级市,据官方统计约有200多万人口,以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闻名,其宣传标语就是打造“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样,浙江和广东两省官员表示,中国与世界不断增强的经济联系和交往,正日益与“一带一路”倡议挂钩。

有人会问,非洲如何融入这一图景?尽管非洲东海岸被囊括在这一总体框架中,但目前仍罕有具体实施计划的相关信息,非洲大陆其他地区如何从这一倡议中受益也不得而知。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领导人峰会(FOCAC)于2015年12月初在南非召开。据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官员称,中非合作论坛不仅会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的推进平台,还会在次区域层面获得更多动力。

在东莞华坚鞋厂的考察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实际的跨国合作案例。这家中国私营企业于2012年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建成工厂车间。中国政府经常提到这一案例,将其作为在非推进产品及劳务本土化的典型。

然而,通过对广东松山湖科技园的考察则发现,当前技术转让和产业集群向非洲大部分地区转移面临着局限性,其原因在于,非洲当地政府没有提供合适的基础设施和财政支持,且缺乏商界与学界的积极合作。目前中国对非基础产品制造业转移步伐谨慎,高端技术转移更是尚未起步,从而引发了关于非洲当前与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究竟是继续发展低端产业,还是专注于发展特色经济。

在此次行程中,大部分与中方对话者的互动都是围绕着发展议题展开,既涉及中国国内发展进程,也包括与非洲直接相关的领域。驻足于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以及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程度最高的两大省份——浙江和广东,不仅是对“神奇大陆”的一瞥,更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广阔篇章。

(作者系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凯)

 

全面升级的中欧关系已现雏形

第 17 届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

菲律宾的政治生态与 2016 年大选

政治引领把握关系大局,交流合作共谋双赢前景

实施工业 4.0 对于德国经济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

政党交往风帆鼓,整体合作破浪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