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1967年生于智利,是智利建筑事务所ELEMENTAL创始人,《Monocle》评选的全球20名新英雄之一,当过哈佛大学的教授,曾担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总监……
亚历杭德罗的光环众多,却时时关注着社会底层的人们。他的设计可以维护贫穷的尊严,降低能耗,真正去倾听人心的需要,并遵从自然的力量,他展示着建筑的最高水平:用建筑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被倾听移除的贫民窟
一万美元?在市中心为100个家庭建造住所?大多设计师们接到政府的这个报价,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十年前,亚历杭德罗被邀请为100个家庭提供住所。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从农村进入城市,但却支付不起一座房子,于是非法占据了半公顷智利伊基克市北部的土地搭着贫民窟。政府给了亚历杭德罗一万美元的补助,让他用来购买土地,提供基础设施,以及建造住房。
当时,市中心的地价要比别的地方贵三倍。这就意味着每个家庭只能分到40平米的住房。
然而,亚历杭德罗却明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一间大约80平米的房子里才会生活得不错。
不仅是智利,在“城市化”这个全球性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涌向城市。亚历杭德罗曾计算过:在未来15年内,我们必须每周建造一座能容纳一百万人的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投入一万美元。
因为问题的复杂性,他决定让这些家庭参与到他的设计中,一起了解这些限制。
在讨论中,亚历杭德罗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把这40平米建成一间好房子的一半。于是,这种介于一栋楼和一个房子之间的“半舍”产生了。亚历杭德罗用公共基金建造那些家庭无法单独建造的一半,然后空出了一半的空间让这些家庭可以自由扩建。“作为一栋楼,它可以承担昂贵的、地段良好的土地价格,作为一个房子,它可以扩展。”
“半舍”的设计,让贫穷家庭都可靠自己的努力去工作,然后去扩建,把他们最初的社会住房一点点变成中产阶级的单元房。“如果我们不利用人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解决每周为一百万人停供住房的问题。”亚历杭德罗让我们明白:一个正确的设计,会试图理解和解决威胁。
不在玻璃幕布里
现在的我们或许会为在高档的写字楼里工作而感到欢欣,因为全世界的高楼大厦都告诉我们,玻璃幕墙是高级的、美丽的。
知识产生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但在大厦里用水泥隔断的格子间里我们对自己的楼层之外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的互动交流。而玻璃外墙因为阳光的直射,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2012年,亚历杭德罗参加了UC创新中心的竞标,目标是创造一个有着合适光线和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的工作空间。
与典型的办公建筑反其道而行,亚历杭德罗设计了一个开放的中庭,你可以从内部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线。他把墙壁放在了外围,这样就可以阻止阳光的直射。打开那些窗户,风可以穿堂而过。还有很多宽阔的空中广场和户外空间。内部光线充足,让人很想在这样的地方工作。
此外,这样的设计把这座大楼用于降温的能耗从一座传统的玻璃幕墙建筑的每平米每年120千瓦降到了每平米40千瓦。
“这些都不是什么尖端科技,这只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常识。可持续性不过是对常识的严格运用。”
生命的力量,建筑的灵魂
在智利被海啸袭击后,他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孔斯蒂图翁市的重建工作。
他们有100天时间,大约3个月,来设计出几乎所有的东西,从公共建筑到公共空间,街道网络,交通,住房,以及最主要的——保护城市地域减轻未来海啸破坏力的方法。
“建筑师大都非常热衷于空想。在设计项目时很多建筑师并不十分了解被改造区域的真实情况。”而亚历杭德罗召集了当地的居民,倾听他们的需求。
和居民们的会议很艰难,并没有“我们梦想新的城市”的那种浪漫。他们想过两个方案:
一,禁止在危险区域内建设。居民对此意见辛辣,并且冲动,听上去更像质问:“我呆了那么久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居住?”
二,修建一堵巨大的墙。然而这么做了的日本在海啸中证明了想要去抵抗自然的力量是徒劳的。居民不断追问:“那个方案为什么不可行?”
面对这些质问亚历杭德罗没有退缩,他更进一步去问:“还有什么别的困扰吗?既然这座城市要从零开始重新规划,你们还有什么想让我们帮忙解决的吗?”
他一个个倾听他们的诉求:海啸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但每一年他们都会遇到降雨带来的洪水困扰。他们的公共空间糟糕透了,他们爱着城里的河流,但河流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因为河岸是被私人所有。
于是亚历杭德罗在城市与海洋间设计了一片树林用来消弱海啸,一片森林或许可以分开水流,并且避免洪水,也可以解决了公共空间的历史问题,并最终为公众提供一条开放的河流。
虽然有了设计,政府却财力有限,于是他查询了公共投资系统,还帮助他们整合了相关的资源部门,为政府节约了400万美元,于是树林终于开始被种植。
“自我建造的力量、常识的力量或自然的力量,所有这些力量,需要被转化成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最终打造的,并不是水泥、砖块或木材,而是生活本身。设计的整合力,是努力尝试把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的灵魂中。”
亚历杭德罗的设计还有很多,看到它们,你多少能感受到,为什么他能获得普利兹克奖了,因为没人比他更“走心”。
这个建筑师,一直在做正确的设计。
(墨晗摘自取暖生活美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