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厨花君:园艺作家、撰稿人、都市农艺实践者。曾任《女友》首席编辑、《时尚好管家》专题总监、《都市主妇》执行主编。 2015年进入农艺领域,微信公号“厨房花园”持续分享与都市农艺、有机生活相关的原创内容,出版有《沙拉花园》、《田间四季》、《盆栽花礼》、《自己种的菜是最好吃的菜》等园艺生活书籍。
今年的秋分,有点不一样。
除了是传统节气外,它还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和一群务农的朋友提早好几天就互相祝贺:“别忘了喜提丰收节!”
虽然节日让人很开心,但仍然有点小小吐嘈,何必特地加上“中国农民”这个前缀,丰收又不仅仅与农民有关。民以食为天,没有春耕秋收,人类靠什么活下去?
回想漫长的农业社会,国家以农为本,秋分虽然没有被赋予节日名头,却会有相当隆重的祭祀仪式。天子为先,大小官员都要到场,还要修建专门的场所,“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对应的就是今天的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
按照繁琐的程序,献上特定的祭礼,《史记·封禅书》中说,“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如此才有国泰民安。
上行下效,从官方到民间,祭月都是一项传统时令风俗,随着它的家常化,所寄托的意义也越来越接地气,从祈求丰收到祈愿全家团圆,日期也移到了月色更为宜人的八月十五。
这种从农业向日常生活的过渡,古今中外皆有,秋分与中秋,农神节与圣诞节,正是一对相似的例子。
古罗马时代,农神节是12月下旬的重要节庆,以祭祀为主题,向罗马神话中的农神Saturnus祈求丰收,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摆放丰收树。在基督教兴起后,宗教节日也随之转换,虽然还是那个时段,但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家庭节日,而丰收树也变成了家人互赠礼物的圣诞树。
过节当然是愉快的,然而无论是中秋还是圣诞,处于那种团圆欢庆的氛围里,真的很难再去思考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秋分节气定为丰收节,也算得上一种“敲黑板、看重点”了。在秋收时节,以特定的仪式来提醒人们重新思考那些被遗忘的重要问题——食物代表着什么?农业对我们而言意义有多重大?一日三餐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珍惜与保护自然环境?
不过,在一个吃货云集的国度,过节的最重要主题,只能是吃。我试着在搜索框里输入“丰收节”三个字,果然,立刻跳出来搜索频率最高的问题:丰收节吃什么?
我也对答案很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