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日本具有“人间国宝”称号的狂言师野村万作,率领其长子及孙子在这里为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表演狂言专场。长子野村万斋在日本有着“未来人间国宝”之称、将担任2020年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开闭幕式综合统筹的狂言师,而18岁的孙子野村裕基也已小有名气。
此次野村一家三代登台的公演只安排了一场,公演前20多天,近900张通过网络发售的门票在30分钟内便销售一空。
人气爆棚的成功演出
此次上演的三个剧目分别是:《棒缚》,喜欢偷主人酒喝的两个仆人,在被主人出门前绑起的情况下,仍然狼狈为奸成功偷酒畅饮;《川上》,多年和妻子相依为命的盲人在得到神谕复明后,却在休妻与返盲之间两难选择;以及《茸》,因家里蘑菇疯长而请来吹牛法师除“蘑”,结果蘑菇愈发不可收拾。
表演正式开始前,万斋为观众进行简单的狂言知识介绍。
狂言多取材于民间,内容轻松趣味,是典型的平民表演艺术。表演场景简约朴素,印有青松的四方舞台、一座小桥,便是狂言演员们施展才能的天地。演员们均为男性,不化妆,只凭声音和身体动作演绎。因此即使观众不懂日语,看到台上演员夸张的表演也会忍不住捧腹大笑。剧中女性角色则通过在演员头两侧挂白色素布表示。
此次公演中,中国观众通过同步字幕欣赏到父亲万作在《川上》中的大段高难度表演、儿子万斋在《茸》中拿捏自如的滑稽搞笑、头戴面具的裕基演绎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花菇、以及《棒缚》中两个仆人的嬉笑怒骂与载歌载舞。
两个小时的演出,整座剧场笑声爆棚,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演员们再次登场致意。万作感言道:“观众朋友的反应让我不得不感叹字幕的力量。在日本演出时,观众只能听到舞台上室町时期到江户时期定型的对白,看不到逐字逐句的字幕。而今天在这里,中国的观众朋友们能通过译成现代汉语的字幕欣赏狂言,看上去理解得更加透彻。海外公演效果居然好于日本国内,虽然有些出乎预料,但的确让我感到高兴。”
《棒缚》剧照
《川上》剧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狂言演出中,人物登场的首句台词往往是“吾乃此地人士是也”,说明狂言讲的故事聚焦于市井人物。这些小人物有他们的欲望,有他们的缺点,更有他们的幽默、智慧与善良,以及面对命运的随遇而安。万斋在接受采访时说:“狂言从不否定人性,而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成为赞美人性的戏剧。我相信狂言定会让所有努力活着的人们产生共鸣,让生活中遇到的诸般烦恼烟消云散。狂言的舞台上没有帅气冲天的英雄,却充满了众多默默无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市井人物。相信正是这一点,中国观众欣赏起来会毫无违和感。”
的确,正是狂言剧目的平民化内容使其具有跨越国界与文化、同世界各国民众产生共鸣的特点。感受生活的幸福、参透生死、讴歌生命正是狂言艺术的人民性与正能量之所在。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刘德有对狂言有着独到的认识。他说:“产生于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的狂言,许多剧目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这一点,跟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戏剧有很多相似、相同、甚至相通的地方。”
民族的与世界的 传统的与现代的
在日本,传统戏剧艺术家在坚守古典戏剧的程式化规矩的同时,挑战莎士比亚戏剧,乃至出演电影的例子并不少见。1985年,19岁的野村万斋就已经在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乱》中饰演鹤丸。在探索狂言表演的同时,他对话剧、前卫戏剧也抱有十足的热情,在日本及国际著名话剧导演的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自己执导话剧。
对于儿子在狂言以外跨行探索的做法,野村万作说:“他和我所处时代不同,有更多机会尝试影视戏剧。他是在运用狂言的方法探索现代性表达的多样可能。这有助于古典戏剧狂言的推陈出新,使狂言的美学和世界其他表演体系、表演风格实现对接。”
今年2月,万斋和广末凉子联袂主演了表现鲁迅夫妇在上海内山书店躲避战祸的舞台剧《上海月亮》,二人分别扮演剧中的鲁迅和许广平。这部剧如同狂言一样,探索了人性的内在复杂性,演绎了一个多面的鲁迅。他说:“剧作大家井上厦的作品个个都很棒,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剧中描写了中日两国各色人等,对于我来说获得了一个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看日本的很好机会。希望将来这个剧能有机会和中国观众见面。”
诚然,万斋版的鲁迅值得关注,但中国观众更期待他作为艺术综合统筹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狂言的生命哲学使万斋对奥运会有着透彻的感悟:“通过举办奥运会,以竞技取代战争,是人类的智慧。因此,我认为这个仪式在终极意义上要体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讴歌。奥运会从韩国平昌传到日本东京,接下来又会轮到中国北京。它在东亚连续举办意味深长,这表明我们亚洲人在不懈地努力。北京夏季奥运会非常成功,我对北京冬奥会也报有更多的期待。”
“不忘初心”的文化交流
野村万作和中国的交流颇有渊源。他和刘德有是多年好友。此次访华之前,万作就将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同龄老友,希望能够在北京见上一面。公演彩排之前,刘德有提前来到剧场和万作见面。两位老友亲切握手,共忆往事,互叙友情。
20世纪50年代,万作与造访日本的梅兰芳等中国京剧名家有过交流。万作表示:“当时看了京剧表演,梅兰芳、袁世海、李少春等先生的演技令我钦佩不已。最让我感动的是梅兰芳先生的演讲。打那以后,我就想着一定要找机会把狂言带给中国观众。”
和狂言一样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国昆曲,让万作充满敬意。1998年,他和中国著名昆剧演员—张继青联袂演出的《秋江》,是昆曲与狂言的首次合作,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时隔多年,万作依然觉得那次交流合作让自己受益匪浅:“和昆曲的合作,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两种戏剧珠联璧合,可以形成让各国观众都能认同的形式美。能乐和昆曲现在都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合作演出。”
而刘德有认为,从这次演出现场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应来看,东亚国家之间人民可以很好地进行心灵沟通。他说:“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之间应该不忘条约精神的‘初心’,要朝和平、友好、合作、共赢这个目标发展。心灵交流的最好途径是文化交流。鲁迅过去讲过,如果我们两个民族要想没有隔阂的话,最好的形式就是用文艺来互相交往。我认为通过文化艺术来交流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今天我们应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而野村万作在北京街头看到“不忘初心”的标语很是感动。他说:“因为我们能乐的祖师爷世阿弥就讲‘不忘初心’,中日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文化底蕴。”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日本驻华大使馆提供)
狂言诞生于约65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即兴短剧,为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狂言逐渐摆脱对能剧的从属地位,趋向于独立演出。
狂言情节简单,每出戏不过2至4个角色,以口语的形式演出,演出时间大约20至40分钟,取材普通人物的身边琐事,除祈福祝颂的神佛戏外,基本上都是幽默喜剧,针对世事人情的纰缪,痛加嘲讽。上场的主角称为“仕手”,配角称为“胁”,具有一定的演出程式,一般先由仕手或胁上场报名,然后主配角一问一答,逐渐展开情节,酿成矛盾。当局面激化、对立达到顶点无法解决时,便由其中一方逃走了事。
狂言在兴起初期并无固定台本,靠师徒之间口传,后来有了备忘的剧情纪要,由演员在台上即兴发挥。目前存世的狂言剧目约有260个。
《茸》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