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底,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为我国各行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位置、导航、时频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纽带。
经过五年多连续稳定的运行,北斗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并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从走出国门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这张“新名片”究竟展现了哪些内容,值得一探究竟。
加速融入 面向世界
根据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在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为我国和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有源定位和短报文服务。
2012年年底,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组成的天地协同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开始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北斗二号系统投入运行五年多来,连续稳定运行,从未发生过服务中断,且定位精度稳中有升,服务性能与美国GPS系统相当,在亚太地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北斗系统分别在老挝、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相继落地应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施工测量、机械作业、安全保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老挝,基于北斗系统建设的老挝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启动后,应用于国土规划、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行业,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实时、精确、可靠的数据源。在泰国,由武汉光谷北斗建设完成的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已正式启用。在巴基斯坦,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建设,为城市规划、测量、绘图、环境监督、灾难救助、交通监控等领域提供了帮助。
到2020年年底,北斗系统将完成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网,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无缝覆盖的无源导航服务,并在我国及其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提供高精度的有源定位和短报文服务。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已成功发射14颗卫星。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提供服务。到2035年,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正在建设的北斗三号系统跨度大,创新性强。从北斗二号系统到北斗三号系统,服务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同时,还将对标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全方位提高性能。一是性能指标大幅度提升。二是建设面向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三是导航服务扩展全球。四是宇航能力覆盖全球。实现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北斗系统用20多年时间跨越了美国GPS 系统40多年的发展历程。
▲ 2015年1月15日上午,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开工仪式在黄石港工业园举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北斗产业应用基地,促进北斗导航技术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应用
▲ 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用上了中国北斗系统,巴基斯坦也成为第一个使用中国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的国家不断扩大国际合作
北斗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面向全人类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该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秉持公开透明、积极开放的原则。
如今,北斗系统已经走出国门,初步实现了国际化。同时,北斗系统也是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认可的四大核心供应商,已获得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国际海运等国际组织认可,其相关标准均已通过。
目前,该系统已作为国家品牌,纳入外交大局,国家领导人见证签署了一系列关于北斗系统的合作文件,北斗产品已经输出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卫星导航兼容与互操作方面,北斗系统正在加强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与互操作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进步,共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水平,以便为多系统共赢、全球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做出中国贡献。
另外,北斗系统也在全面开展大国合作,相继成立了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和中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2017年10月,中俄签署了北斗系统与“格洛纳斯”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并开通中俄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
该平台开通后,我国北斗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将能够互相监测对方数据,并根据监测结果共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同年11月,中美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两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实现民用信号互操作,并将持续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合作。
频率轨道是有限、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频率轨位资源共用方面,北斗吸引按照国际电信联盟规则合法使用资源,并通过友好协商开展北斗系统频率轨位协调,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规则的研究制定及相关活动。
自2000年以来,北斗系统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00余个卫星网络进行了有效协调。
进入国际标准是北斗系统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标志。2014年,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该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至此,我国北斗系统成为继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后,世界上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
2017年10月,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正式被国际民航组织授予供应商标识号和UTC标识号,为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向全球民航提供标准导航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卫星导航国际事务,参加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以及有关国际组织活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贡献北斗系统力量,推动卫星导航应用。同时,我国在2012年还成功主办了ICG第七届大会,发起国际监测与评估、应用演示与用户体验活动等倡议,促成各卫星导航系统联合发布服务世界的共同宣言。
另外,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世界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11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将在古都西安举办,届时,我国将与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领域的专家沟通交流,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蓬勃发展。
在北斗系统事业上,我国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联合开展标准制定,加强多系统兼容,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卫星导航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有力支撑。
▲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南非建立的CBERS-02B卫星数据接收站服务全球 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美国的GP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空局的伽利略系统争奇斗艳,若全部建成,全球导航卫星将达百颗以上。但我国的北斗系统始终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互兼容、共同发展,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目前,北斗二号系统服务已覆盖亚太地区。我国南方地理环境、植被、山川河流等与东盟国家相似,加上该系统能为东盟提供精准实惠服务,东盟国家对与我国开展北斗技术民用化合作非常感兴趣,因此,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北斗技术海外推广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均开始逐渐引入北斗系统。
2013年,中巴双方签署有关北斗系统在巴使用的合作协议。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斥资数千万美元,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网,强化北斗系统的定位精确度。
2014年,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朝鲜、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的19名学员代表赴武汉中国光谷北斗基地,参观学习我国最新的北斗系统技术。他们均是各国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探测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活动为东盟及亚洲地区国家提供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目的是使北斗科技加快进入东盟及亚洲国家。
目前,我国已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政府部门陆续开展合作会谈;签署了中泰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中印尼航天合作联委会、中马“两国双园”框架下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合作。
到今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将建成,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提供服务。据悉,“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正在主动同我国接触,寻求北斗技术产业化合作。
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受国力限制,没办法构建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时空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利用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因此,我国将“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列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北斗系统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平台。
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一带一路”国家近30个,人口近27亿。如果“一带一路”战略辐射到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等地区,北斗系统能够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海洋船舶、跨境运输、渔业管理、口岸清关等大众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还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陆续建立了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沙卫星导航研讨会、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北斗系统落地生根。
今年4月10日,北斗系统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中心在位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总部建成运行。这一中心将成为我国全面展示北斗系统建设应用成果,推动北斗系统在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应用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一带一路”沿线,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化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北斗系统正提供心贴心的定制服务。
如今,我国的北斗系统已敞开胸怀,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未来,北斗系统还将用更精准、更优质、更可靠的服务来造福全人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的北斗”。★
责任编辑:唐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