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说到英吉沙的果品,色买提杏首当其冲会被提起。说到“中国最好的杏子”“中国最大的杏园”,中外食客立刻会想到的也是英吉沙这个地方——早在2002年夏天,“全国第八次李杏会议”在英吉沙召开。会上,色买提杏被全国200多位专家冠以“中国最好的杏子”之头衔。2004年7月,色买提杏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李杏评比,荣获“全国优质杏”称号,让色买提杏风光无限,抢尽风头。
后来居上的色买提杏
阳春三月,杏花怒放时节,此时若是你来到英吉沙县的乡村,一下就会被淹没在粉白芬芳的花海中。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树有的花有些与众不同——它们的树枝喜欢往上伸展,树冠也就显得越发挺拔。同样粉白的花朵间,同时绽放着星星点点的嫩芽和嫩叶,令人感到惊诧,这树的叶怎么会发得这么早,竟然与花同时出现?因为通常只有桃树才会是这样,但常识告诉你,此时还不是桃花绽放的季节。若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你就会恍然大悟,这杏花世界里的“桃花”,其实是巴旦木的笑靥。
英吉沙的巴旦木其实也很多,只是被淹没在了杏花的海洋中,在如日中天的色买提杏的光环下,英吉沙的巴旦木才显得没有了光彩。
按理说,巴旦木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售价,都远在杏子之上,而且,英吉沙栽植巴旦木的历史非常悠久,被人尊为上品,为何却在英吉沙“失了宠”,最终被杏子抢去了风头?
那么,冠名色买提的英吉沙杏儿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在新疆、能在中国不计其数的同类中脱颖而出,摘得数顶“第一”之桂冠,抢去贵果巴旦木的风头,成为当地工业强县的重头,一道炫目亮丽的风景。
众所周知,身价贵重的巴旦木,堪称北方果品王国中的佼佼者、摇钱树。不起眼的杏子与前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无法与之匹敌。靠巴旦木富民富县,最好的例子就是莎车县。
古老的英吉沙与同样古老的莎车只有一县之隔,来自古波斯的坚果巴旦木,到底先落户莎车还是英吉沙,无从考证,但想必相隔的时间不会太远。
杏子这东西一直是很不值钱的“贱果”。曾经,巴扎的杏摊上,一毛钱能买二三十个。人们往往在杏摊前一蹲,只管捡好的往肚里填,走时,按杏核算账。遇到心眼多的吃家,边吃边扔,最终撑破肚皮也不过花个五分一毛。而最常见的是,卖主为图省事,索性将杏子装入不大不小的脸盆或柳条筐,按件出售,每件一元或两元不等。于是,人们往往将杏子当饭吃,半个馕一堆杏子就搞定一顿饭。
巴旦木则不然,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属稀罕奢侈之物。由于稀少,价格就高,每公斤要比杏子高几倍几十倍。
于是,莎车人在开发果品产业时,理所当然地就选择了这好吃而值钱的摇钱树,且大获成功,财源由此滚滚而来。
而与莎车毗邻的英吉沙,也完全具备发展巴旦木的自然条件,且在多年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2009年秋,我曾到过英吉沙县乌恰乡的巴旦木园。乌恰乡距县城10公里,一路上不时有巴旦木林木映入视野。所见巴旦木并非零星地栽种在农户的房前屋后,而是分布在广袤的田野上,整齐地排列在农田的地埂、毛渠边, 大片者数百上千棵,一望无际状若森林。从树龄上看,有近一两年栽种的新树,有上了些年龄的老树。间距10米左右,树下,都生长着绿油油的冬小麦,所谓农果兼顾,种地栽树两不误。由此可见,英吉沙人对巴旦木的生长特性、规模种植,发展巴旦木经济与农作物的统筹关系,是经过多年的研究、规划,且经验老到,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综合发展模式。据了解,目前,英吉沙的巴旦木种植面积已达5.9万亩。
按照正常逻辑,有品质有经验有规模有前景,一鼓作气将巴旦木经济做强做大,对于英吉沙来说,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结果却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终成气候的却是极不起眼的杏子,名贵的巴旦木,被色买提杏抢去了风头,淹没在了“中国最大的杏园”之中。
那么,色买提杏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英吉沙人移情别恋,放弃手中高经济价值的摇钱树,把主攻方向锁定在极难成气候的杏子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栽培、发展色买提杏的举动中,做起另样文章,且最终在全疆在全国不计其数的杏子品种中所向披靡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中国最好的杏子”之耀眼桂冠?
色买提成就中国最大杏园
英吉沙人敢大做特作杏子的文章,敢让杏子担当起自己果品产业的主要角色和重任,敢将宝押在小小的杏子上,实在是需要太大的勇气,足够的智慧和自信以及超群胆识的。
因为,杏子这东西实在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而且品种繁多,色形各异,各具特色,新疆各地州各县市,几乎都有好看好吃的地方品种。其中亦不乏叫得响的品种,比如库车白杏、轮台白杏就久负盛名,口碑颇佳,早在人们不知色买提杏为何物的上个世纪,库车的白杏便捷足先登,以“库车的白杏味道佳”而载入新疆特产民谣,并得到公认。之后,再想超越库车白杏被公认为“全国最好”“中国第一”,谈何容易。
英吉沙色买提杏以个大、肉厚、色鲜、肉质细软多汁、营养丰富而赢得食客青睐。其表面光滑无毛,成熟后色泽金黄亮丽,润若黄玉,杏肉桔黄,离核,肉质韧滑耐嚼,爽口甘甜而香,品质上乘,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
英吉沙坐落在昆仑山系公格尔峰东北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是南疆少有山脉的县。特别是该县最大的乌恰乡,四面环山,形成独特的地理小环境。该乡最大的杏园,正坐落在山弯之间。据我了解,海拔不高、凉爽的山地,是杏树极喜欢的生长环境。无疑,英吉沙的特有环境和水土,为杏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良好出众的遗传潜质,于是,这外来的色买提杏便如鱼得水,其优良的潜质在这里充分显现出来,发挥到了极致。原本就喜好水果喜好桃杏的乡农,自然就争相种植,让清一色的色买提杏占据了各自的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也为当地政府发展杏子产业、大打色买提杏这张牌打下良好基础,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无与伦比的品质、口味,比库车白杏轮台白杏更大更饱满更好看的长相,数量规模上的优势,让英吉沙人对自己的色买提杏颇有自信。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已初具规模,前景更加看好的,档次和身价更高的贵果巴旦木,无疑直接防碍着决策者的最终抉择。从英吉沙巴旦木种植现状,一眼就能看出当地政府和农民曾经在其身上倾注过的心血,花费掉的大量时间,寄予过的厚望。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巴旦木种植面积已达5.9万亩的规模。打杏子牌,将宝押在色买提杏身上,确定杏子为自己的第一果品产业和品牌之战略的决心并不好下。
显然,在巴旦木和色买提杏的选择上,英吉沙人一定有过长时间的徘徊、犹豫,不甘眼睁睁地看着莎车独享巴旦木的优势。但理智和现实最终使英吉沙人审时度势,最终打出了色买提杏这张王牌。
目前,当地农民人均占有色买提杏40棵,年产近20万吨,林果业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占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色买提杏作为优势资源,吸引了国内果品加工企业的目光。国内知名果蔬企业屯河果业、冠农果蔬与美康食品相继落户英吉沙,进行杏脯与杏酱的加工,产品实现了内销和出口。随后,北京和山东的两家企业亦与英吉沙签署协议,参与杏子精深加工的开发,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加工杏子及其他林果产品的轻工业园区。
如今,杏子成为该县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和当地经济发展、工业强县的主导产业。赏花尝杏英吉沙旅游新亮点
做为“中国最大杏园”,必然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食客文人墨客的眼球。
英吉沙杏树的面积与耕地面积相等,如果把该县的杏树平均下来,那么,一亩耕地上都有十多棵杏树。所到之处,全是杏的世界。春光明媚的季节,这里满山遍野杏花怒放,蝶飞蜂鸣,到处是馨香的世界,花的海洋;骄阳如火的盛夏,色买提杏相继成熟,枝头树梢缀金挂玉,好看更好吃。于是,英吉沙人又不失时机地大作以赏花尝杏为主题的旅游观光文章,搭台乌恰乡,推出每年一度的杏花节、赛杏会、杏园采风等活动。
乌恰乡是全县乡中老大, 距离县城10余公里,杏种植面积7万余亩,差不多占据全县杏产业的半壁江山。这里四周环山,环境独特,最好的色买提杏即生长在这里。此外,杏园一侧的山脊还为游客提供了鸟瞰花海的最佳平台,故而英吉沙的三次杏花节、赛杏会、杏园采风都在这里举行。每次疆内外佳宾游客云集这里,徜徉花海杏海,赏花尝杏,流连忘返。
遗憾的是,每次赏花和品杏时节,我都在外地采风,近在咫尺却无缘一睹杏花节、赛杏会之盛况。直到2007年深秋,才身临乌恰乡,游览了这“中国最大杏园”一角。那时,已过了采杏季节,色买提杏早已采摘殆尽,树枝上只有摇曳的树叶。
在山下杏园小转后,径直登上南侧的无名山。该山不高,东西走向。居高临下,沿山脊走去,一望无际的杏林尽现眼底,俨然老天为游者特意搭设的观景台。杏花烂漫时节,树下观赏枝头千娇百媚的朵朵娇花之后,再登高远眺,一定会被眼前粉白花海所陶醉。略感遗憾的是,山下的景色会被高大的白杨断开,分成一块一块。不然,眼前的花海景观会更加完整,一览无余,更加令游者兴奋和震撼。
改一改新疆特产民谣
在返回的路上,我不由地想起了关于新疆特产的民谣: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叶城的石榴个头大,库车的白杏味道佳。和田的核桃不用敲,下野地西瓜甜带沙。拜城桑椹甜如蜜,伽师甜瓜甜掉牙。乌什沙枣“维C王”,喀什的樱桃人人夸。精河枸杞如玛瑙,伊犁苹果顶呱呱。英吉沙巴旦木营养高,阿图什无花果甲天下……
改革开放后,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对已有果品种植进行了再筛选,一些更加适合的品种脱颖而出,形成新的特色鲜明、公认的地方特产。而且,曾经的特产民谣,对新疆名优瓜果的概括,记载并不够精当准确。比如据我所知,喀什的八角梨,长相奇特,口味绵甜,有香蕉、菠萝等南方水果的那种清香,而且绝对是当地特产,别的地方一律没有。遗憾的是,并没有被收入新疆特产民谣。 在英吉沙,色买提杏的名气已经大大超过了巴旦木,当地名优特产,自然不能再是曾经的描述,应被色买提杏取代。而莎车的巴旦木后来居上,种植面积跃居全疆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最大巴旦木园”,理应载入新疆特产民谣。
于是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老民谣曾经的描述进行一些补充和改写。
反复推敲之后,我觉得将“英吉沙的巴旦木营养高”改为“色买提中国第一杏”较为妥贴。尽管“色买提”前没有产地“英吉沙”的注释,但我以为“色买提”已成为“英吉沙”的代名词,知色买提者必知英吉沙。为了照顾字数,省略无妨。
既然莎车县的巴旦木以种植面积、产量取胜,闻名遐迩,畅销中外,以“莎车的巴旦木走天下”替代“英吉沙的巴旦木营养高”最好。连在一起,即是“色买提中国第一杏,莎车的巴旦木走天下”了。然后顺便把喀什的八角梨也捎带上,叫做“喀什的梨子长得怪”,以便突出特点,与“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相区别,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