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数字学校”是一个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教学网络共同体,以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教学点为末梢,1个中心校带2~3个教学点,区域内的教师相互补充、课程同步共享。华中师大课题组以垄上数字学校为依托,建立了垄上数字学校咸安分校,并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媒体课堂、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以及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等不同课堂形式的实践探索。在这种模式下,目前,咸安农村教学点课程开齐率达到了100%,质量达标率在98%以上,教学点的学生出现大幅回流现象。
多媒体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教学点本地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或直播课堂等形式获取资源,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获取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不仅向农村教学点输送了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也使教师本地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补充,促使教师能够将丰富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到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域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还鼓励本地教师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与企业的协作共同建立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本地化数字课程,以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支持。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在城乡网络互联的基础上,使中心校主讲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与教学点辅助教师所在的“直播课堂”之间建立全程同步课堂教学实况的输送,并实现本地课堂与异地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选择城市中心学校优秀教师进行授课, 通过宽带网络向周围 M个教学点同步直播,并支持各教学点与中心校之间的课堂互动,以帮助教学点开展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工作。
在这种形势下,中心校主讲教师同时为本地学生和对接教学点学生上课,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点辅助教师则负责维持课堂秩序,组织并辅导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不仅可以将城市优质师资引入农村教学点,还能够改变传统资源点播中学生作为听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实现教学点学生与异地学生及主讲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
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
同步专递课堂教学与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类似,也是中心校主讲教师负责对接教学点的课堂教学工作,并实现城乡师生之间的交互,不同的是,在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并没有学生,即教学对象仅仅是对接教学点的学生。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方面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优质师资引入教学点,并实现主讲教师与教学点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另一方面,可以使主讲教师针对教学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照顾教学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需要。这样不仅兼顾了本地学生和教学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活动,还照顾到了教学点学生的差异,同时课堂的秩序也得到了维护。
据王继新教授介绍,采取这三种课堂混合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作为教学点教师进行语文、数学等课程讲授的重要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但由于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专业教师缺乏,因此单纯利用多媒体资源仍然无法达到开齐、开好的目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优质师资引入教学点并实现城乡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互,但在照顾学生差异、安排教学活动、维持课堂纪律等方面尚显不足;同步互动专递课堂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的缺陷,提高教学点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中心校主讲教师长期面对无学生的空旷教室进行课堂讲授,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课堂发挥。因此,每种课堂组织形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需要将多媒体课堂教学、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与同步互动专递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将优质数字化课程引入教学点,丰富传统本地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实现城市优秀教师向教学点的引入,保证教学点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正常开设,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多媒体课堂教学、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与同步互动专递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帮助教学点解决了开齐课的难题,而如何在开齐课的基础上帮助教学点开好课,华中师大课题组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他们通过城乡教师牵手、城乡学伴牵手以及家校牵手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了全面健康成长。
据介绍,“城乡教师牵手”是以同步课堂为中心,建立了连接城市中心校主讲教师与农村教学点辅助教师之间的实践共同体,使他们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形式针对同步课堂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实践,逐渐提高同步课堂效果。城乡学生结伴牵手活动,是在上课之前让城乡学生通过交互设备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中通过协作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下也能够交流彼此的学习和生活。而针对目前教学点留守儿童比例高的现状,在双轨数字学校中还建设了亲子桥,为每个教学点免费安装可视电话,以实现家校共建,促进农村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适切性数字资源全覆盖
在利用全媒体促进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探索中,充分考虑区域的实际教育的需求与学生特点,设计真正满足教学点师生需要的适切性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切性数字资源全覆盖模式即运用能满足教学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于教学之中,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解决师资短缺和课程开设问题的一种实践模式。
在农村教学点,教育部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供的资源涵盖了小学阶段的各门课程,而且类型丰富,包括教学课件、教案、试题、辅导资料、电子图书等。教学课件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教案、试题、电子图书、辅导资料等类型齐全、制作规范,对于纠正教学点教师语言发音不准、书写不规范及提高学生成绩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同时本地资源是服务区域内教师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其建设也应该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但可以提高资源与教师需求的切合度,更能使他们在参与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应用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咸安特色的“一体、双核、四驱”模式,大大改善了当地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状况。
“一体”主要是指依托咸安数字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实践探索。目前的咸安数字学校已形成县域整体、县城中心、镇点结体、体体联片的形式,即以县域为整体, 以县城为中心,通过一个城镇中心校与对接教学点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多个教学共同体联成片,共同组成县域内的双轨数字学校。“双核”即政府、高校、企业与中小学的多方协作与区域信息化的应用创新。“四驱”主要包括课程建设、全员教师培训、数字教师培养与学生成长观察的稳步进行,摆脱传统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限,实现城乡优质师资的共享,进而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华中师大课题组在咸安区的实验与实践给区域内30 余教学点带来了重大变化,在促进教学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以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教学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二是城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心学校主讲教师普遍熟练使用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得以根本缓解,学生大幅回流;四是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机会明显增多,为解决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促进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
(资料来源: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