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实践——以新乡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为例

作者:韩毅 朴香花 梁倩Han Yi Piao Xianghua Liang Qian
摘要: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决定修编城市水系生态规划,以求解决黑臭水、河道生境恶化、洪涝灾害和水景观缺乏等水生态问题。从过去偏重中心城区重点河段、形象性的景观整治作法,改变为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政策思想,立足于长远,以城市水生态安全为重心,建立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导,水利、市政、环保和规划专业为协同的技术团队,开展城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农田输配水工程、城市防洪、运河旅游、滨水区修补和海绵城市规划等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以改善水生态质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设机制。在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在不同尺度和项目类型上,风景园林专业将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水系连通;景观规划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8-0027-06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03-21

修回日期:2018-06-26

Abstract: In 2015, the China's Central Urban Work Conference proposed to work on city better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Xinxiang city of Henan Province began to revise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water system,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aquatic ecosystem problems, such as malodorous black water, habitat destruction along rivers, flood disaster, lack of waterscape, and etc. According to the policies at the China's Central Urban Work Conference, the local government had changed their approach. Before they focused on som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river in the central city area as vanity projects. Now they organized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water conservancy, municip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specialties, l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s, to develop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water system connection, guaranteeing the urban 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water system connection is an overall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to coordinate, as a who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rivers, farm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urban flood contro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s, waterfront betterment and sponge city planning, promoting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y aquatic ecosystem quality improvement.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ill get mo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pportunities in different project scales or typ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ity betterment; urban water system water connection; landscape planning

河南省新乡市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开车从新乡至省会郑州不到1个小时,乘高铁到北京仅需3个小时,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地理区位使新乡市发展成为豫北中心城市,市区人口已达160万。近十几年来,新乡市非常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在2011年获得“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称号。本文是对该市850km2城市规划区内水系生态专项规划的介绍,其内容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双修”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项目背景

新乡主城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冲积平原的坡面上有多条接近平行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为孟姜女河。1951年,河南省修建了“人民胜利渠”(下文简称“人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跨流域调水的水利工程,毛主席亲自为人渠开启了放水闸门。人渠的修建将孟姜女河分成东西2条河流,西孟姜女河从城市西部的低洼地改道流入卫河。在中心城区北部有一条排水干渠名为“共产主义渠”(下文简称“共渠”,建于1956年),其两岸是太行山山洪泛洪区。位于规划区最北侧的是南水北调干渠,是城市饮用水源地,最东侧的是位于新乡经开区的东大沙河,以及位于中心城区的赵定河。上述8条排水河道和输水渠构成了新乡市规划区的骨干水系(图1)。

“十七大”后,新乡市加强了城市河湖水系的建设。在2012年完成了中心城区140km2范围内的水系生态规划,提出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建设目标。2014—2015年,新乡市完成了牧野湖公园、卫河东部新城河段等局部景观改造。2015—2016年,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水系相关的政策有国务院2015年4月提出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在2015年联合推动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及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等。伴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新乡市政府认识到现有水系生态规划工作存在视野不足、力度不够、短板突出和统筹不利等问题,于是在2015年决定重启城市水系生态规划工作,并将项目命名为“城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组成了由风景园林专业作为项目总负责,水利、生态、环保、市政和规划等相关专业协作的工作团队。

图1 规划前新乡市骨干水系示意图2 对“城市双修”的认识

2.1 城市病与“城市双修”

本项目是典型的“城市双修”规划工作,其动因是要解决城市水系水体黑臭、水生态、水安全及市民亲水需求等问题,以优质水环境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城市双修”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简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告中提到“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这是第一次在中央层面提出城市双修的概念[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双修”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其要旨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2]。

“城市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其中一组相关要素,好的环境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然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环境的负面影响累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城市的发展,甚至毁灭城市文明。关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个著名的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解释了“城市双修”工作的背景规律。20世纪9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ene Grossman)和克鲁格(Alan Krueger)在对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14种空气和水污染物质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呈倒“U”形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的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度的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3]。这个学说认为环境问题具有累加性、滞后性和长期性,往往是取得了成就之后,环境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然后通过“城市双修”工作,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再次同步回升。

关于我国“城市病”的成因,有城市规划学者如此总结:“中国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历经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镇化历程,显性发展阶段更短,发病的过程大大压缩,‘城市病’积累多,矛盾剧烈,爆发更为集中,对城市的环境资源、功能配置、形象品质、社会民生、支撑体系及城市管理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因此,在全面进入小康发展阶段之后,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重新认识“绿水青山”的价值,将环境保护当作国家“根本大计”和“政治任务”[5],更加积极地推动“城市双修”工作。

2.2 “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概况

当前针对“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渐成热点。城市水务、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专家对这一领域均有所研究。城市水务专家邵益生在其专著《城市水系统科学导论》中提出了现行涉水规划的3个主要问题:缺乏系统性、缺乏协调性和缺乏全局性[6];景观生态学者许自力提出流域水系景观规划的构想,并针对流域水系景观破碎化,以及与流域水系景观破碎化互为因果的流域国土景观破碎化等问题提出了规划方法和目标[7];谷鲁奇等城市规划专家对城市修补理念和内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三亚市的城市双修实践工作中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技术措施[8]。从水生态服务角度,孟庆义等生态学专家分析了北京市水系的四大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出水文化服务功能在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所占比重为60.95%,认识到人们对城市水景观的需求正在提高[9];关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多,谷勇峰等对近年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指出未来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10];闵忠荣等以南昌市的城市水系连通为例,提出了城市水系生态修复的工作方法[11];王中根等地理学家从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论述了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12]。中国古代城市水系规划建设经验对“城市双修”非常有帮助,著名建筑及规划学者吴庆洲教授编撰了《中国古城防洪研究》,探讨了古代城市防洪规划的指导思想,总结了“防、导、蓄、高、坚、迁、护、管”8条经验[13],对今天的城市水系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于2013年组织了北京市古代城市水系现状考察,并在2015年发表文章,提出北京市应如何吸收传统经验,解决当前城市水生态问题[14]。图2 有黑臭问题的共渠

图3 挤压严重的城市河道

图4 废弃多年的西三干渠国内各行业专家学者对于“城市水系双修”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本规划的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综合来说,立足全局,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城市水系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好专业协调和系统控制,抓住主要矛盾,有序推进,是做好“城市水系双修”的科学工作方法。

3 新乡市水系规划问题、策略与方法

3.1 新乡市水系现状问题

概括来说,我国在城市河湖水系方面的“城市病”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水利工程方面。生态学家和水文学家总结了城市河道的3个特征:结构固结化、形态规整化、功能简单化[15],这些是导致城市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2)水资源、水污染方面。城乡生产生活的过度用水、地下水超采、过度排污(黑臭水)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16]。3)“海绵城市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城市内涝加剧问题,专家总结其成因包括气候变化,城镇化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大量河湖湿地被填埋导致天然蓄水能力降低,城市下垫面硬化导致径流加快,以及排水系统标准过低等[17]。新乡市水系存在的生态问题在以上3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图2~4),但是目前就新乡市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利工程和水污染导致的水系生态恶化与市民日益增长的水景观消费需求这一矛盾。

3.2 规划策略与方法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双修”工作指导意见,本规划提出解决新乡市城市水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在城市规划区尺度上,以水系生态修复为核心,优化城市水系景观结构,统筹兼顾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和滨水区开发等相关规划工作。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分为河流生态修复和调整水系景观结构两大方面。

3.2.1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规划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水文特征、水环境质量、结构形态和种群结构修复4个方面[15]。本规划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系连通来解决水文和水环境质量问题,通过扩大水域用地、保护和恢复河道的弯曲形态来解决结构形态和生物种群等河流生态问题。

第一,提升水资源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将雨水和中水纳入城市生态用水水源之中;通过水系连通,将引黄河水均匀输送至城市规划区,并可循环使用。

本规划为污水厂外配建中水人工净化湿地用地,用地性质划定为公园绿地,未来可将中水再处理与公园水景观营造相结合(图5);为提高城市水系雨水的蓄存能力,拓宽现有河道、增加连通渠,积极利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农田调蓄湖和引黄沉沙池等设施;将百泉路连通渠与凤泉湖水库相连通,将卫河、西孟姜女河和人渠的部分雨洪水分流至水库之内(图6);利用已经废弃的人渠西三干渠,将其向北延伸,与共渠连通,作为向凤泉湖引水的备用通道,同时将黄河水引入西部的主城区(图7);最后,结合现有泵站,使水系内部循环用水,以节约水资源,保障水质(图8)。

第二,加宽城市河流两侧的绿地宽度,拓宽河道,为恢复河湖水域生物栖息环境创造良好的用地条件。根据河流生态学家的研究,河流的纵坡变化、平面形态的蜿蜒性、单股与分汊形态,以及河流横断面表现为几何形状的多样性等地貌形态特征对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18]。基于近自然河道的生境条件需求,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采取3项措施为后续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创造条件:1)划定生态廊道宽度,增加水域用地;2)挖深、加宽河道,局部扩大水面,形成湖泊湿地(图9);3)调整河道排水口的设计。现状城市雨水通过建在卫河边上的雨水泵站排入卫河,为了降低大流速水流对河道的冲击,将部分大排水量雨水泵站的雨水先引入河道外侧的人工湿地再排入卫河,以降低流速,减少对河岸的冲击。

3.2.2 调整水系景观结构

第一,优化布局,普惠民众。本着普惠民众、立足长远的目的,本次水系规划改变了过去围绕140km2中心城区范围做文章的思路,将规划范围扩大到850km2的城市规划区,通过水系连通,将现状东北西南向平行布局的河流景观结构调整为网状结构,使优质水景观惠及更多民众(图10),水系总体规划指标如表1所示。

第二,留住乡愁,规划东西向城市水景观走廊。新乡因运河而兴,水上生活是新乡人永远抹不去的“乡愁”。传承运河文化,恢复水上生活,是当地政府近年来一直努力的一项工作,但可惜的是老城区河流两岸高楼林立、河堤陡峭,城市跨河桥梁的高度也不允许游船通过。为传承文化、发展水上旅游,本规划在卫河文化遗产河段与东部新城、高铁新区之间修建连通渠,形成一条新老城之间的水上游览通道,体验新乡百余年来城市的发展变化。在高铁站前区修建定国湖景观节点,以定国湖为枢纽,将卫河与东孟姜女河和赵定河进行水上连通,形成高铁新城至新乡老城之间的水上旅游通道。

第三,统筹兼顾,多渠道筹集资金。本次水系连通规划是多个涉水部门专项规划的一个集成,将“海绵城市”“水污染治理”“水系连通”“农田调蓄”等国家、省行业部门的投资项目进行整合,以解决多专业规划整体性不足的问题。经整体规划后的设计成果,还可以重新拆分为分属不同部门的项目,以方便各有关部门从各自的主管渠道立项,争取资金。通过沿河土地的整理,为滨水区的再开发和修补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多专业的统筹协调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城市水系建设吸引更多资金。图5 将中水纳入城市水系循环

图6 提高东部新城和铁西区雨水蓄积

图7 人渠西三干渠与共渠连通示意图

图8 水系循环规划示意图

图9 卫河老城区上游景观规划(新乡市规划设计院提供)

图10 规划后新乡城市水系与骑行10min范围分析

图11 新乡市水系连通规划中主要连通渠位置

图12 定国湖规划设计平面图4 新乡水系实施情况

2016年7月9日,新乡市出现了3个小时250mm以上的超级暴雨,这场暴雨导致高铁停运,地势较低的东部新城、高铁新城、铁西老城以及卫河北岸老城都出现了严重涝灾。这场灾难促使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加快推动城市水系建设,而对于人口众多、污染和人水争地情况严重的新乡市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战役”。目前,中心城区内的卫源湖、定国湖、赵定河和东孟姜女河城区段已经完成河湖开挖及初步的绿化工作,部分滨河湖两岸修建起了步道和亲水平台等设施(图12、13),周边居民已经享受到了“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同时滨水区许多开发项目已经落地生根,破土动工。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的凤泉湖水库也已经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将全面实施。

图13 定国湖于2017年7月对市民开放(新乡市规划设计院提供)5 风景园林师在本项目中的作用

2001年,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吴良镛院士将“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列为人居环境科学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这里所说的“地景”,不仅指传统的公园和城市绿地,而且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地园林化建设[19]。张兵等学者在2016年风景园林年会上的主旨发言总结了在未来城市转型发展阶段,风景园林专业的4个主要工作:1)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2)传承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3)提升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4)支撑防灾避险,维护城市安全[20]。可以说,我国的城市转型发展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项目不同于常规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作为数百平方千米的城市水系生态规划总负责专业,风景园林师扮演了组织、协调和沟通的重要角色,与水利、市政、环保和规划等专业协同工作,实现城市水系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向评审专家、市委等部门汇报方案时,由风景园林专业负责汇报和解释城市防洪、城市给水排水、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等相关专业内容;在规划设计成果中,风景园林师在连通渠的选线、水资源分配、滨水区交通和用地调整等方面都融入了自己的意见;在水系连通规划工作落实之后,风景园林师对定国湖、卫源湖等一期工程进行了详细方案设计,使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与近期实施设计工作过渡顺畅。

6 结语

“城市双修”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而且实施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笔者认为做好“城市双修”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规划,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地按规划分步实施。新乡市本轮规划最突出的创新点就是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工作部署,将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紧密结合,将多个涉水专业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有机融合,以长期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将复杂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梳理为清晰可行的单项工程,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有序推动城市水系的生态建设。另一个创新点是“城市双修”工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乡市水系连通规划项目中,风景园林师在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又向蓝色基础设施的规划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使蓝绿基础设施能够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民生的生态网络。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致谢:非常感谢新乡市政府、市规划主管部门、河南省及新乡市各级水务管理部门在本项目规划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文[EB/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csgz/index.htm.

[2] 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S].2017.

[3] 孙立,李俊清.可利用的水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拓展和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5):403-408.

[4] 李晓晖,黄海雄,范嗣斌,等.“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思辨与三亚实践[J].规划师,2012(3):11-18.

[5] 习近平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21).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http://www.mlr.gov.cn/ qrsy/rd/201805/t20180525-1778813.htm.

[6] 邵益生.城市水系统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117-118.

[7] 许自力.流域城乡水系景观问题及规划设想[J].中国园林,2010(2):13-18.

[8] 谷鲁奇,范嗣斌,黄海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城乡规划,2017(3):18-25.

[9] 孟庆义,欧阳志云,等.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7.

[10] 谷勇峰,李梅,陈淑芬,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4):25-29.

[11] 闵忠荣,张类昉,张文娟,等.城市水生态修复方法探索:以南昌水系连通为例[J].规划师,2018(5):71-75.

[12] 王中根,李宗礼,刘昌明,等.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3):523-529.

[13] 吴庆洲.中国古城防洪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90.

[14] 韩毅.融入山水,回归常态:北京城市水系景观的传承与发展[C]//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5:127-138.

[15] 陈利顶,齐鑫,李芬,等.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0,29(4):805-811.

[16] 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S].2015.

[17] 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2):45-50.

[18] 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等.河流生态修复[M].第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68.

[19]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0.

[20] 张兵,白杨,丁戎.论风景园林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思考[J].中国园林,2017(1):30-36.

(编辑/刘欣雅)

作者简介:

韩毅

1971年生/男/河北秦皇岛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中心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北京 100085)

朴香花

1984年生/女/吉林延吉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中心营造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北京 100085)

梁倩

1982年生/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新乡 453003)

 

生态修复背景下城市绿心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东湖绿心为例

修复革命圣地的绿水青山——延安生态修复工作实践探索

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近郊湖库型景观生态修复实施途径探索——以淄博文昌湖环湖地区为例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实践——以新乡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为例

韧性城市研究的进程与展望

基于云模型的海绵城市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