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小杜笔下清景美

作者:文/殷耀
好的写景就要明白如话,诗意似画 (邵颖/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国少有人不会背这首诗,小杜这朗朗上口的诗句种在了国人的心田,满山的红叶绽放在我们的心间。

霜叶胜过花红,亏他能够说出很多人想到却不会表达出来的诗意。幽邃的山径冷寂处,忽然涌出红胜春花的霜叶,写得秋色绚丽胜过春光明媚。此诗传诵千古,和诗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动人春色不须多,动人的诗句也不在多,在姹紫嫣红的唐诗苑囿中,《山行》无疑是美丽的一枝。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祖父杜佑是唐德宗时的宰相,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在史学界流芳千古,是潜研文史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年轻的杜牧那也是读书破万卷,博通经史,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指陈时政。他的历史题材的诗托物咏史,深沉厚重,耐人寻味,脍炙人口。如《泊秦淮》《题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等无一不是广为流传的名作。但我更喜欢他那些写景抒情的七绝,词清句丽,旖旎动人,比如《江南春》《山行》等名篇。

这两天快到赏红叶的季节了,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篇《山行》。寒山幽径深处,白云红枫如画,诗人没有逢秋悲寂寞,而是歌颂这秋叶胜春花的热烈,为这生机勃勃的秋景停车驻足。此诗体现出了杜牧诗英发俊爽的风格,也展示了自己不落俗套的特色。不流于俗的点评或见解,是杜牧善用的手法,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都是这种反说其事的笔调。

历来咏红叶的诗多了去了,但像杜牧《山行》这样能够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不多。原因是什么?好的写景就要明白如话,诗意似画,你看杜牧这诗哪一句不是大白话,如行云流水,如一位朋友向你面对面诉说入山赏红叶的经历,说到精彩处用了一个很传神的比喻。看看好多文人写红叶的诗词,不是过分泥于摹画,就是败于用典造句。像“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这句,非得把上阳宫女题诗红叶的典故用上,一般的读者哪里懂?

我所读过的关于清秋的诗文中,元代白朴的散曲《天净沙•秋》描写秋景不错:“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而且于静物中点缀了寒鸦飞鸿,静中有动使画面有了生气,但散曲中还缺乏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点睛之笔。宋汪元量有两首《九月九日堂红叶》,没什么新奇之处,“暂借秋光作春色”这句好像也是受杜牧诗的启发。 

杜牧笔下的秋天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看另一首同样广为传诵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历来赏诗者说它是一首幽怨的宫词,是描写一位失意宫女的孤独与凄凉。但我觉得普通读者绝对不会这样去理解,此诗引起人们共鸣的是景美情美,银烛画屏和轻罗小扇,诗中物品极精致轻巧,夜色凉如水又极闲雅平静,这样的秋夜里,谁都可以卧看牵牛织女星,在仰望银河中思绪万千,至于诗的不尽之意就任由研究者探幽发微了。

王昌龄是人们公认“七绝圣手”,但我感觉杜牧的七绝一点也不逊色于这位诗界先辈。如果论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七绝数量,小杜可能更多一些。他特别擅长用寥寥数字道出最能撩人的美景,然后用能拨动人心弦的评论让人遐思无限。你看《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余恕诚先生评价:“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 一一在望。”

经过小杜生花妙笔点染的清景无限,自然浑成。如《清明》开篇即道出“雨纷纷”的节气特点,接下来播发一段小视频,在牧童遥指下,被雨淋湿的落魄行人精神一振:在那杏花盛开的小村,有温暖而醉人的酒家。其实清明也有春和景明的天气,但自从小杜《清明》诗成名,清明时节雨便飘飘洒洒绵绵不绝,成了人们心头化不开的风景;“杏花村”成了酒家的代名词,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应该在江南,但诗化了的杏花村在人们心灵之乡,这就是千古佳作的力量。

最后欣赏一首《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小杜把夏日池塘的景色写得菱萍参差、绿波荡漾、莺声千啭、鸳鸯咨水,这个池塘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让人赏心悦目。宋代一无名词人写过一首《九张机》,原词中“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显然化用了杜牧的诗。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借此景叙述周伯通与瑛姑相恋之事,凄美无比,倾倒无数读者,这一对浴着红衣的鸳鸯是从小杜的诗里漂出来的……

 

网络黑灰产业

AI 搅动医疗

医疗的 AI 时代

AI 改变医疗,还有多远

医疗AI 的商业化之困

医疗AI 竞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