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军事文摘

地缘视角下的伊朗问题

作者:郑向
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不过是中场休息而已最近,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导致美伊关系骤然紧张,美国白宫甚至扬言,一旦美国和伊朗决定开战,那么美军只用40天就可以拿下整个伊朗。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死死咬住伊朗不放,美国真的会对伊朗动武吗?

地缘视角下的美伊关系

美国是一个高度崇拜马汉“海权论”,并对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无比推崇的国家。正如美国学者威廉·D·富兰克林在《美国战略选择与欧亚边缘地带》一文中所说:“很明显,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国家战略,在骨子里所代表的也就是斯皮克曼所提倡的‘边缘地带’战略观念……是以围堵麦金德所谓‘心脏地带’的向外扩张为主要目标,而其手段则为增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欧亚边缘地带……”美国所有的对外政策,无不深深烙上地缘战略的印记。所以,通过地缘战略思维去分析、思考美国的战略行动是一个十分有效而正确的方法。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推行“蟒蛇战略”,即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向内陆腹地挤压、推进,不断压缩中俄等陆权大国的战略生存空间,美国对伊朗的战略也必定要服从这个总战略。在印度洋(包括波斯湾)北面海岸,从西到东分布着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和泰国。由于印度洋没有太平洋那样的岛链,因此这些沿海国家就成了所谓的“边缘地带”,既是海权强国为了遏制陆权大国向外扩张必须控制的关键区域,又是其向心脏地带进攻的前进阵地。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持续不断地建设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阵地。冷战时期,伊拉克和伊朗一度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现在,上述沿海国家中伊拉克已经被美国拿下,通过反恐战争和有条件的军事援助,巴基斯坦基本被美国控制或压制,而印度则是美国的准盟友,并且对孟加拉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通过“果敢”事件可以看出,缅甸正极力向美国示好,而泰国早就是美国长期的军事盟友。在这长条形区域内,如今惟一还不受美国控制并坚持与美国为敌的就只有伊朗。这就好比一个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因此,拿下伊朗,补上缺口,很可能是今后美国地缘政治、军事战略最为紧要的目标。到2015年,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终于达成全面协议,但是矛盾并没有消除,长久的和平并不是真的就降临了。严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和西方的主导下,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越来越碎片化,主权国家一个个被瓦解。颜色革命、恐怖主义、内战内乱,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伊拉克的混乱还远未结束,叙利亚的内战又起,“伊斯兰国”兴起,这已经不是碎片化,而是粉末化。相比之下,伊朗已经成了该地区唯一的地缘政治堡垒。如果美国的中东政策真的是使其碎片化,那么伊朗必然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所谓“全面协议”不过是中场休息而已。

如果能够控制伊朗,美国和西方就能争夺里海的油气开发权,更重要的是还可北上高加索地区,这里有车臣问题、格鲁吉亚问题、油气管线问题等等,历来是块是非之地,是“北极熊”的软肋所在。到时候要在这里做点文章是不难的。美国如果能成功整合从伊拉克到泰国这块长条形区域,那么向西就能和北约连接(伊拉克和伊朗的邻国土耳其就是北约成员国),向东也能与以美日同盟为骨干的太平洋岛链相衔接,从而实现对欧亚大陆上两个传统陆权大国的完全包围(美国甚至要和俄罗斯争夺北冰洋的控制权)。从这块长条形区域北上,是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和中国西部地区。美国首先突破的是最薄弱的中亚地区,在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反恐战争,一度屯兵十万,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在中亚的东西两侧是高加索地区和中国的新疆、西藏自治区。这两个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民族分裂势力活跃。俄罗斯在车臣进行了两场战争,手段凶狠,但到现在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美国如能在中亚站稳脚跟,必定继续加大对这些分裂势力的支持和利用。到时即使不能肢解中国和俄罗斯,也能使中俄两国陷入内乱,疲于应付,被迫将大量精力和武装力量投入到内陆方向,而忽视海洋和天空,无法对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构成挑战。到时真正的“美国世纪”就会来临。

用能量释放的观点解释美伊关系国家可以看做是一个储存能量的容器。能量多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释放出来,否则就可能带来负作用。一个大国如何释放能量,朝哪个方向、什么目标释放能量,是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最见智慧和胆略的地方。谁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谁就可能崛起,反之就会遭到惨痛的失败(如二战时的德国,朝两个战略方向释放能量,结果惨遭失败)。而地缘战略正是解决能量释放问题的有力工具,美国在这方面就有许多成功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从越战阴影走出后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下一步怎么走,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好自己的超强实力,继续在21世纪保持领导地位,成了美国战略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在这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横空出世,为美国的能量释放找到了目标和出路。《大棋局》告诉美国的政治精英,美国要想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如何控制欧亚大陆,方法就是左右开弓,东西对进,会师中亚,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欧亚大陆做向心突击,对中俄两个主要潜在对手形成合围之势。因此,北约必须东扩,美日同盟必须加强,并对日本逐渐“松绑”,同时还要积极军事介入中东和中亚地区。

于是,美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能量释放点,及时发动了三场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拔除了阻碍北约东扩的最后一枚“钉子”,敲山震虎;阿富汗战争,美国的战车首次开进中亚地区,在欧亚大陆的软腹部打下一根坚实的“木桩”,威慑中俄;伊拉克战争,成功占领中东地区的“要害国家”,掐住世界的油管,随时准备将中东战区和中亚战区连成一片。回顾十几年来美国的军事行动,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每打一战,对世界的控制就加深一步,对中俄的遏制链条就收紧一节,同时攫取巨大的战略利益。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国的能量释放才告一段落。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改变了布什时期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要从伊拉克撤军,似乎要战略收缩,这说明美国可能要重新进入新一轮的能量积蓄过程,等待时机,准备下一次的能量释放。但是,应当警惕的是,发达国家的能量积蓄周期有可能是很短的,特别是超级大国,他发展两三年积蓄的能量可能就相当于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一二十年。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有基础,该有的都有了,而发展中国家常常要补缺补漏,历史欠账太多。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内状况好转,能量积蓄过程完成,看来又要进行新一轮的能量释放了。

美国的战车开进中亚地区,在欧亚大陆的软腹部打下一根坚实的“木桩”如果美国进行新一轮的能量释放,目标会是谁?太弱小的国家不行,因为无法完全吸收美国巨大的军事能量,就像阿富汗一样,很快打完后美国的能量还远未释放完毕,还要继续打伊拉克,战略野心表现的太明显,结果付出很大的政治代价,这个教训美国一定会吸取;而像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也不太合适,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洲际反击能力,到时战争规模很可能失控,殃及自身,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只有军事力量中等强大的国家最合适,这样筛选在欧亚大陆上符合条件的候选者就只有三个:伊朗、巴基斯坦和朝鲜。而后两个都有核武器,并和中国接壤,和中国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伊朗最为孤立,因此是最佳选择。和虚弱的伊拉克相比,伊朗军队拥有较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数量庞大的陆海空三军,海军还从俄罗斯进口了几艘先进的常规潜艇,空军还有一定数量的第三代战斗机,特别是其大量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刚好可以测试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性能。伊军从水下到太空都能和美军展开一定程度的对抗,拥有相当的反介入/区域封锁能力,正好可以检验美军最新的“空海一体战”理论。还可以在战场上检验美国空中力量猎杀机动导弹车的能力,这对威慑中俄两个核大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据维基解密的文件表明,阿拉伯领导人也敦促美国打击伊朗,以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这样理想的敌人真是太难找了。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美国如果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很可能会选择伊朗为目标。

从1999年(这一年科索沃战争开始)到2008年,美国整整进行了10年的高强度能量释放,成功打压了对手,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为下一轮的大国较量抢占了先机,打好了基础。美国的成功,是科学决策、科学方法的成功。能量释放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人类社会也一样。每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国家在释放能量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像俄罗斯和日本这样的扩张型国家,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就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进行地理上的扩张。而美国作为综合型的大国,其能量释放也是全方位的。因此,除了军事上,美国在其他领域也有巨大的能量释放。比如在科技上,美国发明和推广了互联网,搞出了全球定位系统,发射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将来还要登陆火星。这些伟大工程的实施使得美国在科学技术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经济上,美国的金融战能力更是令其他强国望尘莫及。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通过金融阻击战击溃了日本的经济扩张,而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美国在经济战领域的一次成功能量释放,至于2008年发生的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几乎可以看做是1997年金融危机的升级版,很可能又是美国的一场金融战。在文化上,好莱坞大片年年席卷全球,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从《泰坦尼克号》到《变形金刚》,再到《阿凡达》,没看过这些影片的年轻人一定会被朋友们嘲笑落伍了。当然,就像一个人透支体力会影响健康一样,如果一个国家过度释放能量、透支国力,同样会使国力受损,国家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侵越战争,耗时十几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却是徒劳无功、精疲力竭,险些被战略对手苏联反扑成功。

未来美国如果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很可能会选择伊朗为目标除此之外,还要警惕身边的日本。日本已经快速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同样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将来日本如何释放能量,美国作为日本的盟主如何控制、引导日本释放能量,都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美国的战略突围和中国的反包围尽管美国一度在阿富汗投入巨大,但目前阿富汗对美国而言仍是块飞地。北面是中亚和俄罗斯,东面是中国,两个都是美国地缘战略上的主要对手;南面的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密切;西面更不用说,“邪恶国家”伊朗,与俄罗斯还有密切的军事关系。因此,美国绝不会让一块已经到手的战略要地长期这样被对手包围,时间一长,难免有什么不测。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反击就为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也要“突围”。现在的问题是国力需要恢复,军力需要修整,战线需要收缩。美国连年征战,外交资源消耗严重,伊拉克战争就一度受到“老欧洲”的强烈反对,幸亏有“新欧洲”的鼎力支持美国才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奥巴马上任后,大搞“和平”外交,倡导“无核世界”,提倡多边合作,并从伊拉克撤军,这是美国在积累新的外交资源,以供下一场战争使用。若干年过去了,现在美国可能感到积蓄的力量已经足够,可以进行“突围”行动了。很显然,“突围”方向有两个:向南和向西。向南就是要控制巴基斯坦,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美国一度在巴南部展开反恐行动,企图破坏瓜德尔港);向西就是进攻伊朗。如果拿下伊朗,美国及北约就有了一块进入中亚五国的前进阵地,还能将中东和中亚地区连成一片,形成一块完整的地缘政治板块。这一板块的西面有北约,东面有美日澳同盟,彻底对中俄两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将他们永远围困在大陆腹地。因此,中国应尽快出台自己的大中亚战略,积极、灵活地运用外交、军事、经济、联盟等各种手段参与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博弈,进行必要的反击。

美国通过全球战略包围中国,但他的战线太长,力量不够,不可能没有漏洞。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美国在欧亚大陆这个大舞台上由西向东不断释放地缘政治和军事能量,但是越往东他的力量就越减弱。刚开始的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都颇为顺利,给人力量充足之感;到了中东,美军虽能获胜,拿下阿富汗,但已经倍感吃力,消化不良;而到了伊拉克,美国的攻击势头明显已是强弩之末,力不从心。现在人类虽然号称进入了航天、信息时代,但地理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因此笔者认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最大漏洞就在阿富汗。历史上的亚历山大东征曾在中亚地区裹足不前,古波斯帝国的扩张也在此折戟沉沙,如今,超级大国的军事长矛同样在此锋芒钝挫。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中国应从地缘上对(美国控制的)阿富汗实施“反包围”——稳定巴基斯坦、扶持伊朗,坚决封闭出海口,阻止美国突围,将美军“困死”在阿富汗。一个军力强大、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巴基斯坦正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利益之所在。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就像日本对美国的重要性一样。中国应认真评估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地缘战略价值。美国人通过控制边缘地带对中国围困了半个多世纪,现在我们也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联合巴、伊这一边缘地带国家围困深入内陆的驻阿美军,在地缘军事上反包围阿富汗。如果中、巴、伊、俄四国能进行战略配合,甚至可以对中亚五国和阿富汗进行反包围,使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彻底落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纯粹的被动防御无异于坐以待毙。

责任编辑:张传良

中国应尽快出台自己的大中亚战略

 

乍暖还寒的美俄关系

美俄重启新一轮军备竞赛?

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呼之欲出的美国太空军

美国太空军来了,太空战究竟怎么打

地缘视角下的伊朗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