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法制文萃报

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一直以来,张平被视为“主旋律小说”的突出代表,被打上了“反腐作家”“主旋律作家”等醒目标签。这种符号式的标签对一个作家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这种符号式的命名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迅速让作家“暴得大名”并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不幸的是这种符号式的命名一定是粗暴的、简单化的、以偏概全的,并一定内含着种种对作家的误读。如果仔细研究张平的创作,我们会发现这种遮蔽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它造成了一种普遍性的误读。

而张平自己并未被这种符号式的命名所困扰,他对自我风格的坚持、对文学本身的热情与探索从未停止。《啄木鸟》杂志首发(见《啄木鸟》2018年第5、6期)的《重新生活》可以说是他近年来文学积累和思想、生活积累的又一次大爆发,其在政治题材小说的主题开掘和叙事探索上都作出了新的尝试。

《重新生活》仍然聚焦当前的时代主题———反腐,但与以往小说不同的是,张平这次所关注的不再是反腐力量和腐败官员激烈交锋的主战场,而是将目光投向斗争的外围和侧面,关注腐败官员家属在反腐过程中的生命遭际和存在困境。将主要叙事对象对准了腐败官员被清除之后的“余波”,对准了“地震”后的官场生态以及“地震”后的官员家属们,简言之,小说主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说的意义空间也得到了新的开拓。

从腐败官员到官员家属,这一视角的转移既体现了张平的探索精神,也体现了他敏锐的文学嗅觉。同正面波澜壮阔的反腐斗争不同,“地震”之后的官场生态显然更能显影官场的复杂和人性的幽深,而在官员家属们所经历的动荡变化中也能看到更多的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本质。视角的转换其实也是空间的转换,它带来了叙事空间的极大扩展。由于小说主题从激烈的政治性极强的正面战场撤出,就有可能从非此即彼的敌我矛盾,转化为可调和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叙事上就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自由度,张平通过对主角的身份设置将小说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让叙事变得开放而多元。这部小说的主角中没有原罪意义上的罪犯,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胜利者。被抓的市委书记魏宏刚只是小说的一个隐藏的线索,小说所讨论的不再是纯粹政治意义上的反腐,而是延伸到了个体存在本身,延伸到了他的家人,魏宏枝、母亲、丁丁、绵绵等身上,由他们各自的生命遭际和心灵历程来探讨人之存在的困境和出路问题。

□吴义勤

 

生态环境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东方“赌城”中国员工的逃亡之路

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发明专利超177万件

中非发展基金已达100亿美元规模

两部门规范司法鉴定机构资质

国家林草局开展“绿剑2018”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