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不止于此。随着微信深度浸入人们生活,微信附带的功能日渐增多,通讯录功能也愈发臃肿,沟通效率低下早已被外界视为微信的最大痛脚。
此外,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小心讨好的90后用户们,也开始逐渐远离微信。
90后是经历过从QQ到微信大迁移的一批人,他们的中小学时代伴随QQ一起成长,进入大学恰逢微信大爆发,90后将QQ时代的表现欲和宣泄欲带进微信,加上4 G的催化,在时间最富裕时,拥有新手机的他们成为微信的忠实用户。
直到有一天,从来不用QQ的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用起了微信,实习了、毕业了,领导同事们进入了圈子,最后,微商代购也一块儿进来了。微信上的关系越来越重,懒得分组,他们干脆不再发朋友圈,偶尔转发也仅仅三天可见。
微信开放了更多朋友圈广告位,而在大量无效信息中,他们竟然错过了最要好的中学同学结婚的消息。
90后的社交焦虑感重新定义了如今三大社交平台的属性:“QQ上的我查无此人,微信上的我岁月静好,微博上的我放飞自我”。00后拿起了接力棒,在QQ上建立起一个90后不再熟悉的社交王国,除了日益被饭圈包围的微博,90后还能逃向何处?
或许现在,子弹短信并非90后的中意之处。目前,子弹短信以极高的中年男性用户比例,瞄准工作应用场景里的目标人群。但90后们逃离微信的情绪总要有一个平台去承接,如果微信不去改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日后更加成熟的子弹。
干掉微信的第三步,无人跨出
最重要的是,在社交领域,新面孔已经缺席太久。
2000年前后,QQ崛起,人们“网上冲浪”时,再没有比聊天室更让人沉迷的事情。大街小巷的网吧里,“咳嗽声”、“敲门声”此起彼伏,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友申请让无数人感到兴奋。当时,很多人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陪一个陌生人聊天,这在现在难以想象。
在那个PC时代,社交明星不只有QQ,人人网、开心网、微博等都有众多拥趸。2011年,智能手机携移动时代降临。米聊、微信、陌陌等前后脚上线,成为新一代社交明星。但最终,在微信的强势压制下,比微信早上线两个月的米聊一败涂地,曾有机会进军熟人社交的陌陌也只能退后一步,专注陌生人社交,百花争鸣的局势不再。
所有人都在期待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除了挑战者,腾讯自己同样在寻找新的社交形态。从开始对外投资至今,社交产品一直是这家公司最为关注的领域,仅根据公开报道,腾讯就投资了20多款社交产品,其中,走到下一轮的产品只有Snapchat。
2017年至今,即便是最关注社交的腾讯也减少了相关投资,其他大多数投资机构对此间的兴趣更是寥寥。
“挑战微信的逻辑应当回到微信当年怎么挑掉短信和邮件的逻辑上来,不然都是小打小闹,不解决本质问题。” 视频社交平台TIKI创始人吴永辉告诉记者,微信当年的成功基于电信网络升级为互联网、功能机转变为智能机、基础技术和平台的变化,最终,才有了新通讯模式的诞生。
这正是干掉微信的第三步:找到一种面向未来的社交形态。
2017年,Facebook在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基于VR社交的Facebook Spaces公测版本。在Facebook Spaces里,用户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给账号捏脸,设计自己在VR里的虚拟形象。设置完毕后,用户就可以与其他VR形象对话。
类似场景早已被科幻作品描述了千万遍:人们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世界,在那里,虚拟的你不仅能跟随你的面部做出各种表情,还能完成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和异地情侣坐在一起看电视、逛公园,和蝙蝠侠一起攀登珠峰。“科技加速度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吴永辉认为,这些场景并不遥远,对于科技领袖而言,押注虚拟现实是值得的,对于社交创业者而言,做社交的意义就在于破局。
目前,子弹短信已完成撼动微信的第一步;第二步征途上,也有一众尚未成功的同行者;而最关键的第三步,还没有人真正踩准方向。目前,子弹短信的产品仍不稳定,用户吐槽不断,在取代微信之前,子弹短信也许首先该快速解决产品大规模应用中出现的bug。
无论如何,这仍令人兴奋。在强大的微信堡垒外面,终于弹出一颗也许能打破玻璃窗的“子弹”。
● 摘自微信公众号AI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