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BlaCar成立于2004年,比风靡全球的Uber还要早上五年。和Uber的激进扩张和饱受争议不同,BlaBlaCar的发展缓慢而又平稳,如今,在22个国家内,BlaBlaCar共拥有6000万用户。
和滴滴不同的是,BlaBlaCar虽然同样鼓励社交,却极少发生司机袭击乘客事件。这与BlaBlaCar的运行机制及价值追求有关。2015年,BlaBlaCar首席执行官Nicolas Brusson声明:“未来六年内,我希望让全球2亿至5亿人实现汽车共享,而非实现盈利。”
共享内核
BlaBlaCar对乘客收费低廉,也不鼓励司机盈利,亦不会给予司机补贴或固定工资。每趟旅程,乘客所支付的费用,甚至不抵油费,便避免了司机为了牟利罔顾规则行事。
兰添伦对此深有体会。2017年,在法国留学期间,他曾两次搭乘BlaBlaCar司机的车外出游玩。他告诉本刊,司机们绝不是冲着赚钱来的,而且,“他们太能唠了”,行程七小时,他足足与司机聊了六小时。兰添伦觉得这和法国人的民族特质有关,在法国,哪怕互不相识,乘坐电梯或是一起等车时,陌生人也能轻松地聊起天来。
信任机制
信任是BlaBlaCar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在平台为此建立的各项机制。比如,平台采取双向互选机制,在主页上,对方的头像、性别、过往搭载信息及评分均一目了然。近年,BlaBlaCar还鼓励用户在平台上植入Facebook、领英等社交账号。行程开始前,司乘双方还可以利用平台的聊天功能交换信息。2016年暑假赴法国进修期间,朱玉也曾多次使用BlaBlaCar,她告诉本刊,挑选司机时,她会特别注意司机的评分,而BlaBlaCar会把司机的评分放在很显眼的位置。
2015年,BlaBlaCar与学者合作,对11个国家的18000多名用户做了调查,发现有88%的用户高度信任BlaBlaCar上的完整档案,甚至高于对同事或邻居的信任级别。
女性车厢
但哪怕“人见人爱”,BlaBlaCar也曾蒙上过性侵阴云。2014年,巴黎一名49岁的BlaBlaCar司机因性骚扰乘客,被警方逮捕。由于BlaBlaCar及时向警方提供了司机的行程记录等资料,该名乘客并没有受到进一步侵犯。事后,BlaBlaCar专门设立了“女性专车”功能。
滴滴事件发生之前,曾有媒体问BlaBlaCar的创始人之一 Nicolas Brusson是否打算进军中国。隔三岔五就听到滴滴融资消息的Brusson自嘲,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如此激烈,贸然进入势必希望渺茫。
BlaBlaCar更愿意按自己的节奏发展。2017年5月,BlaBlaCar推出短途拼车产品blablalines,它能否延续BlaBlaCar的好口碑,还要等待用户检验。